目前分類:(繁體) 好書讀後感-均衡人生 (2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下週就是農曆新年了,你有想在 2022 年培養哪個新習慣嗎?

James Clear 曾經在高二被球棒擊中臉部,鼻樑斷裂,顱部骨折,眼窩碎裂,可是六年後被選為大學最佳運動員,入選 ESPN 全美明星陣容,憑藉的是自己研究的新習慣養成步驟,並寫成《原子習慣》這本書。

我一共讀了三次,第一次是 2020 年,只覺得很有道理;第二次是 2021 年,因為想要練回腹肌,重新翻開這本書,希望找到更多動力;第三次是 2022 年,六塊腹肌練回來了,公司尾牙也結束了,難道好不容易養成的習慣要中斷或放棄嗎?

image0 (16).jpeg  

不!既然替自己取名為「竹南腹肌哥」,想要不愧對這個外號,一定要持續訓練下去。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想過哪一種人生?

第一種人生是這樣的:

每天五點半起床,寫文章寫到八點出頭,直到快來不及送兒子去搭娃娃車,只好不甘願地離開電腦桌,把夢想留在家裡。到了公司之後,一到晚上六點,幾乎是用跑步離開辦公桌,一把兒子接回家,又趕快打開筆記型電腦,處理未完成的公事。

image0 (26).jpeg  

在一整天的時間中,只有睡覺才能放下公事,其他時候電話要接,email 要看,還要確認 LINE、WeChat、Skype 和公司通訊軟體,深怕錯過哪一則該回覆的訊息。平日如此,週末如此,假日如此。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三篇文章分別介紹了九種心態設定,這一篇分享讀完書的三點收穫,還有上班族和自由工作者可以學習的心態設定。

 

Part 1:我的三點收穫

說實話,接連讀完《內在原力》和《一人創富》,有很多激勵,也有很多焦慮,分析原因,是因為自己屬於「第三種人」。

IMG_9122_20210905205932.JPG  

如果用「工作」與「天命」來區分,我覺得可以分成四種人:

008.JPG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前兩篇文章介紹過六種心態設定—「一人公司」、「三種工作」、「利他共贏」、「成功方程式」、「站對地方」、「無限思維」,這一篇介紹最後三種心態設定—「沒有壞事」、「包容力」、「常保初心」。

IMG_9078_20210831051749.JPG  


Part 7:沒有壞事

【心態設定】

愛瑞克覺得每一件「壞事」,背後都隱藏著「好事」: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篇介紹過三種心態設定—「一人公司」、「三種工作」、「利他共贏」:

愛瑞克之《內在原力》讀後感想1—人生有兩種,讀過《內在原力》之前,讀過《內在原力》之後

這一篇是其他三種心態設定—「成功方程式」、「站對地方」、「無限思維」,下一篇則是最後三種心態設定—「沒有壞事」、「包容力」、「常保初心」。

IMG_9033_20210827102456.JPG  


Part 4:成功方程式

【心態設定】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不能當絕地武士,但可以學內在原力!

我們不能當工程師,但可以學人生演算法!

IMG_9121_20210905205839.JPG  

我本身在晶片設計產業服務,看到作者愛瑞克提到「演算法」特別有感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演算法」是: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一篇節錄書本十個章節的重點觀念,這一篇分享自己的七點感想:

Sheryl Sandberg 的《OPTION B》讀後感想(上)

009.png  
 

Part 4:Key Takeaways

【幫助別人】

文章標籤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年到目前為止最推薦的勵志書籍!當初一上市就有注意,但以為中文版已經出版,遲遲沒有購買。等到發現還沒上市,當天立刻買書來看,並趕快撰寫感想。

Sandberg 在 Facebook 擔任營運長 (Chief Operating Officer),老公 Dave意外過世後,覺得兒子和女兒再也不可能幸福了,她的朋友 Adam Grant 是心理學家,提出研究成果證明人們能夠克服病痛、失業、性侵、天災和戰爭的負面影響,所謂的復原能力 (resilience) 並非天生,而是跟肌肉一樣能夠後天培養或鍛鍊的。書中記錄 Sandberg 兩年以來的心路歷程,以及 Adam 多年累積的專業知識,不僅適合失去伴侶、兒女、親人或朋友的讀者,也很適合在職場或人生遭遇困難的人。

DSC00028.JPG  

為什麼書名取名為《OPTION B》呢?

文章標籤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原文完成於 2010 年 2 月 4 日,前陣子終於看完《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的改編電影 DVD,並且在公司借到《蘋果教我的事—木村阿公給未來的禮物》這本書,再多補充一點內容。

1383322490-3194472483   

常常在人生的每一次低潮,就會讀到一本激勵人心的好書,或許冥冥之中就是上天給的提醒,從別人的身上找到再出發的動力,找回繼續奮戰的勇氣。(註:當時因腳傷留職停薪休養,留學考試也屢戰屢敗)

封面上的這個人有著滿頭白髮、掉光的牙齒,比實際年齡更蒼老的年紀,可是他絲毫不以為意,因為這些就像戰士身上光榮的疤痕,是他朝夢想奮鬥的證據,永遠記錄著那一段努力不懈的 30 年研究歲月。他叫做木村秋則,人稱「木村阿公」或「蘋果爺爺」,成功地不使用農藥,種出直到今日還一堆學者在找原因的奇蹟蘋果,即使保存兩年也不會爛掉;要在餐廳喝到這種蘋果做成的蘋果湯,必須等半年以上。他的故事在 NHK 電視台播出後,應觀眾要求重播了一百多遍,而這本書更讓我在客運和醫院時,好幾次必須先停下來,把眼淚忍住再往下讀。


文章標籤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侯文詠為台大醫學博士,後來專職寫作,他把每一次出書和演講收到的問題,歸類為夢想、格局和工作等主題,在《請問侯文詠 - 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這本書分享自己的看法;Natalie Portman 是美國知名演員,二十二歲那一年取得哈佛大學心理學學士文憑,今年受邀回母校演講,我在《文茜的世界周報》電視節目看到片段,後來到哈佛網站觀賞完整影片,由於侯文詠和 Natalie Portman 提到的觀念很相近,深受啟發之餘,決定非寫一篇文章分享給大家不可。

DSC09394    


【外在目標 (價值) vs 內在目標 (價值)】


Achievement is wonderful when you know why you're doing it. And when you don't know, it can be a terrible trap.


Natalie 以自己的小孩當作例子,專注地玩著遊戲,渴望能夠得到被當成獎賞的玩具,而聲望、財富和名利可視為給成人的獎勵,像她本身的獎勵就是演出《黑天鵝》榮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不過 Natalie 認為當你自己清楚做某件事情的動機時,伴隨成就而來的滋味是無比美好的,相反地,如果只是盲目地追隨大家的腳步,很容易掉入陷阱渾然不知。

文章標籤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作者徐璐曾擔任「新新聞」週刋創刋總經理、自立晚報副總編輯、中華電視台副總經理及總經理。在長達十五年的時間裡,亮麗外表、顯赫職稱、廣闊交遊,這些外人看似人生勝利組的生活,內心卻始終有一個悄悄等待她追尋的夢想。

到四十七歲時,先後陪伴過三位好友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每個人在人世間的唯一掛念就是家人、愛人,以及自己是否為了夢想而活,使她決心拋開一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接著轉換跑道到非營利組織領域,變成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及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除了找到安身立命之處,更致力於維護各鄉鎮的美好文化、生態和產業的發展。 

擷取    



以下是看完書的四點感想:

文章標籤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he Huffington Post(赫芬頓郵報)是全球頗具影響力的新聞和媒體業, Arianna Huffington 則是該郵報的創辦人、總裁兼總編輯,被時代雜誌選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一百個人之一。她於 2007 年在家裡的一灘血泊中醒來,由於過度疲累失去意識,撞到桌子導致顴骨和眼睛受傷。從 2005 年成立 The Huffington Post 開始, 55 歲的她幾乎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每週連續七天。這次的意外讓她思考和反省往後的人生要做出哪些改變,並在 2013 年對 Smith College 的畢業生分享自己的心得 - 成功不能用「財富」和「權力」來衡量,這兩者就像三腳凳的兩支腳,一時半刻可以勉強平衡,時間一久就會倒塌。如果我們想長期經營均衡的人生,就不能欠缺第三支腳,包含「健康」、「向內心探求的智慧」、「對於週遭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對別人的同情心和熱心助人」。書中的四個章節便以這四個要素寫成,除了介紹相關書籍和科學研究,並針對每一項提出三個簡單的做法。

擷取.JPG  


Part 1: Third Metric for Defining Success

【Well-Being】

文章標籤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heryl Sandberg 畢業於哈佛經濟系,也擁有哈佛 MBA 企管碩士學位,曾在世界銀行當過研究助理、從事過麥肯錫顧問公司的管理顧問、政府財務部門的幕僚長,以及Google 線上銷售和營運部門的副總,目前擔任 Facebook 的 COO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 營運長),不過最令人佩服的不是 Sandberg的學歷或成就,而是她有感於女性在職場上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決定站出來分享自身經驗 (已婚的她有兩個小孩),給予生涯規劃、家庭和工作取捨、有效領導等方面的建議,並喚起世人對於此議題的重視。筆觸幽默,同時探討過去幾個世代女權主義和女性角色的變遷,加上相關研究或統計資料做為佐證,不只適合女性讀者,男性讀者看完書也會有所收穫。 

01    

我把書中的章節和重點觀念分成以下三個部份來介紹,第一部份是教導女性如何在職場上更勇敢;第二部份是關於工作的選擇;第三部份是怎樣做一位更好的領導者,最後一段是自己看完書的幾點感想。


Part 1: Lean In at Workplace

文章標籤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因為上個週末正好看完同名電影DVD,所以又把以前看過的原著重讀一次,經典的好書果然每次讀完就會隨著年紀和心情有更深的感觸。在作者 Mitch Albom 出版過的幾本書:『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再給我一天』和『一點小信仰』裡面,個人最喜歡也覺得最經典的就是這一本『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本書是作者 Mitch 的真實故事,Morrie是他在大學時代最親近的教授,從畢業典禮之後他就沒有再跟教授連絡,等到有機會見面時,Morrie 已經罹患路格瑞氏症 (漸凍人症) 而時日無多了。於是兩人相約每個星期二都要見面,Morrie把握生命最後幾個月的時光,將自己對於人生的體會和心得全部教給 Mitch……


【Aging isn't just decay. It's growth】

文章標籤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



這本書其實已經放在書架上半年了,一直不敢拿起來讀。太悲傷的故事不能在情緒低落的時候讀,讀完以後心情會不好。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就跟人的一生中會收到白帖和紅帖一樣,悲喜交集,提醒我們不管願不願意,不論是不是做了很多好事,有些時候疾病就是會找上你,能做的事情就是勇敢面對,並且從中學習和成長。所以就算知道邊打這篇心得還是會邊掉眼淚,還是想分享這個感人的真實故事。


【Angel Elena】

下面的照片就是書中的主角:Elena 艾蓮娜。有著一頭長髮、超大的眼睛、很可愛的笑容,還有看不見的翅膀在背後。她這一輩子只想當個媽媽,卻還來不及長大,因為罹患小兒腦癌而在六歲的那一年離開人世。本書集結了由爸爸 Keith 和媽媽 Brook一起寫的日記,詳細記載他們一起陪伴大女兒Elena 奮戰的過程以及身心兩方面的煎熬。愈讀到後面愈難繼續讀下去,因為看到 Elena 愈來愈虛弱的照片,也更難以接受這樣的結局。

文章標籤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



「有人睡覺時做夢,有人醒著時做夢,而醒著做夢的人比較可怕,因為他真的會去做。」

All men dream: but not equally. Those who dream by night in the dusty recesses of their minds wake in the day to find that it was vanity: but the dreamers of the day are dangerous men, for they may act their dream with open eyes, to make it possible. ~ T.E.Lawrence

你還記得自己的白日夢嗎?

你已經在實現夢想的路途上了嗎 ?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王文華,最早讀到他寫的書是『蛋白質女孩』,幽默和押韻的風格讓人耳目一新,後來又陸續看了『史丹佛的銀色子彈』、『Life 2.0:我的樂活人生』等書,也讓我羨慕他多彩多姿的人生體驗。而這一本『開除自己的總經理』則是赤裸裸地寫出他投入職場前十年的體會、遺憾和感慨,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鏡之處。

台大外文系畢業,史丹佛 MBA,畢業後的前五年任職於美國最大的金融資訊集團 Dun & Bradstreet 公司,派駐紐約、東京和佛羅里達等地,過著像在雲端上的生活,接著後五年回來台灣,服務於Disney電影公司以及被挖角去當 MTV 台總經理,歷經父親病逝、承認領導失敗和辭職離開(他決定開除自己提出辭呈),也讓他檢討和回首職場生涯, 寫出所有背後不為人知的辛苦和挫折。

關於夢想,他寫到:“有夢想就立刻跳進去,不是站在岸邊一直空談,一直感嘆,一直問別人,一直做市場研究。這些熱身動作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熱身完後你要跳水。而不是虛晃兩招,然後回更衣室洗澡。” 他在紐約工作期間,還趁機到紐約大學參加進修教育推廣部的電影製作密集班。雖然學完之後,他看清楚自己不是走這一行的料,但是他還是持續寫電影小說,而這個經驗也讓他多年之後從事電影工作時容易許多。有的時候,我們在人生中做的許多決定,當時也許看不出來有什麼幫助,當時間一久,你才會知道那些都會變成永遠無法取代的經歷,即使那些是失敗的經驗。如同他所說的:「人生任何值得做的決定,在做的當下心裡都應該是不確定的。若是很篤定,就代表沒風險。沒風險,通常就表示規模不夠大,沒意思。」別人的成功經驗和建議都僅供參考,因為不會有完全一模一樣的狀況,最終還是取決於你的直覺。一直在岸邊曬太陽很好,不會有嗆到或者溺死的風險,但是也失去了學會游泳的機會。沒人說一定要成為浪裡白條的游泳好手,但最少要先有跳下水的勇氣和決心。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



「電子業不缺我一人,但我的人生不能缺少我自己的靈魂」。就是因為看了這句話,好奇地從陳列的幾排新書中拿起這本『種下200%的樂活幸福』來翻閱,意外地讀到一本好書。

作者曾是竹科光電業服務的研發協理,在 39 歲那年的一次花東旅行時,體會到了農業生活的樂趣,也做出人生下半場都要以務農度過的決定。於是隔年帶著曾在外商服務的老婆,還有兒子和女兒舉家搬到台東,從再熟悉不過的竹科人變成很多人不會想做的農夫。我欽佩他勇往直前的精神;欣賞他腳踏實地的態度;也羨慕他美滿和諧的家庭生活。

我們從小到大都在不斷考試和競爭,就讀好的小學和國中,考取優質高中,進入知名大學,出社會要找有保障的大公司服務,然後還想一直往上爬。彷彿大家的目標都是相去不遠的,一直努力擠進一道又一道愈來愈窄的門,然後站上周遭人愈來愈少的山峰,然而這是你真心想過的生活嗎?每個人嚮往的幸福都是差不多的嗎?如果你沒有追求過想過的日子或自己的夢想,平常做事都只會墨守成規,那或許也很難有和別人不一樣的創意,因為走過的路和大家都大同小異。

文章標籤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Randy Pausch 教授在 2007/9/18 於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以 “Really Achieving Your Childhood Dreams” 為題的演說,是他最廣為世人所知的演講 (著名的「最後的演講」),而他在2008/5/18 再度回到母校發表給應屆畢業生的演講也同樣讓人動容。

這是在 Randy逝世兩個月前發表的演說,可以看出身體狀況明顯比 2007 年時虛弱,而透過這場 6 分多鐘的致詞,Randy 還是傳達了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訊息。

Randy 提到有人說罹患胰臟癌的他已經打敗了死神 (因為Randy 活得比當初醫生預期的時間還久),但是 Randy said: “We don't beat the reaper by living longer, we beat the reaper by living well, and living fully — for the reaper will come for all of us, The question is︰what do we do between the time we're born and the time he shows up.”只靠多活幾天是無法擊敗死神的,要想打敗死神的方法是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義,因為人到頭來都必須面對死亡,真正的關鍵是當你出生後到離開人世之間做了些什麼。

不管你在人生這場戲扮演什麼角色,有多少豐功偉業,有多少尚未完成的事情, 生死大限來到時,一切都由不得你,戲終究會落幕。常常看到社會新聞有人因為感情糾紛跳樓尋短;有人因為欠債而燒炭自殺,一心求死也許是很快的解脫方法, 但留下的問題卻必須由周遭深愛你的人承擔,比起輕易的死亡,如何活著才是你該好好思考和面對的課題。尼采Fredrick W. Nietzsche 曾說過︰“A person who knows why to live can bear anyhow to live” 如果你知道為何而活,就沒有你承受不了的苦難。活下去,才有扭轉命運的希望;為了夢想和所愛的人而奮鬥,就會有努力活著的理由。

文章標籤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一位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的病人,在生命只剩下幾個月可活的情況下,忍受著化療的痛苦和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用心準備和發表了一篇最後的演講:”Really achieving your childhood dreams”,你願意花一個小時好好聽聽他到底想說些什麼嗎?

Randy Pausch 在46歲那年得知自己的肝臟裡有10顆腫瘤,已經來日無多了。但當他後來接到了任教大學的邀請,要發表一篇回顧自己職業和人生旅程的演講時,他檢視過去的生命歷程,深覺自己一直以來都很幸運,受到不少人的幫助而讓他可以實現兒童時的夢想,所以他便以此為主題,希望能利用本身的經驗使其他的人也能找到讓夢想成真的方法。於是我們看到了他對於夢想的執著,也學到許多受用一生的忠告。在 youtube上有這場演講的紀錄影片,還有專欄作家在事後採訪 Randy而出版了『The Last Lecture』一書。

每個人在小時候都有過很多夢想,Randy也有屬於自己天馬行空的幻想,但和其他人不太一樣的是他真的很認真地去實踐夢想。演講一開始 Randy 便列出他的6個夢想:體驗太空人的無重力狀態、進入NFL(國家美式足球聯盟)打球、撰寫世界百科全書的文章、當上知名影集Star trek的柯克艦長、贏得一堆填充動物娃娃、還有擔任Disney Land的夢想師。這些夢想因為他的堅持和努力,在人生不同的時間點有幾個被實現、有幾個完成了一部份、也有沒有實現的。

文章標籤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