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當絕地武士,但可以學內在原力!

我們不能當工程師,但可以學人生演算法!

IMG_9121_20210905205839.JPG  

我本身在晶片設計產業服務,看到作者愛瑞克提到「演算法」特別有感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演算法」是:

在數學(算學)和電腦科學之中,一個被定義好的、計算機可施行之指示的有限步驟或次序,常用於計算、數據處理和自動推理。

一顆晶片要能正常運作,必須依靠演算法,通常開發團隊會先寫好第一版,在驗證或送樣階段,被內部或外部找到問題,接著開始修改,透過版本的更新,變成愈來愈好的演算法。

愛瑞克認為人生也有演算法,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面臨大大小小的選擇。

我們的決策品質,決定了人生品質。~《內在原力》

我們可以透過重設演算法,做出不同的判斷和決定,讓人生走到與現在不同,或者自己最終想去的地方。

另外,這個演算法很類似電影《星際大戰》中絕地武士的原力。

我在本書中提到的「內在原力」是指一種影響力,透過有形(例如文字或肢體溝通)或無形(同理心或慈悲心)的方式來引發他人動機,進而幫助我們一同完成某些事情。~《內在原力》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近年來有太多這種書,這本只是換個新名詞,主張學會某些觀念,人生就會改變。

不過,這是愛瑞克的親身體驗,他是 TMBA 的共同創辦人   (前身為台大管理學院研究生協會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目前為跨校跨系所的研究生社團),在 42 歲達到財富自由而退休,已經回母校台大演講 20 年,平常也是專業講師和顧問。

他從自己和別人的人生困境,依靠大量閱讀,請教各領域的專業人士,歸納出這套心態設定方法。

前五項偏向「對外」該怎麼做,後四項偏向「對內」該怎麼做,沒有先後順序,能夠理解和運用愈多項,內在原力愈強大。

我的文章分成四篇:

第一篇介紹前面三種心態設定—「一人公司」、「三種工作」、「利他共贏」。

第二篇介紹中間三種心態設定—「成功方程式」、「站對地方」、「無限思維」。

第三篇介紹最後三種心態設定—「沒有壞事」、「包容力」、「常保初心」。

第四篇分享自己讀完書的感想,還有上班族和自由工作者可以學習的心態設定。


Part 1:一人公司

【心態設定】

愛瑞克覺得有些人到了四、五十歲,還沒有什麼成就,因為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那樣經營。

我們就是自己人生的執行長 (CEO),本身的專長可以身兼技術長 (CTO),然而一家公司要長久成功,還需要財務長 (CFO),否則沒有資金根本活不下去;還需要行銷長 (CMO),否則技術再好也沒人知道;還需要營運長 (COO),否則日常活動出現重大問題沒有人去解決。

換句話說,人生不能專注在單一面向,既然要兼具多種能力,可以培養「全然負責」的意念,不再抱怨、上班摸魚、怪罪別人、半途而廢,因為:

遇到任何不愉快的事情,高成就人士一律只做以下兩種選擇其中一種:接受它,或改變它,絕對不會浪費時間抱怨。~《內在原力》

另外,每家公司都有使命宣言,所以「一人公司」也要有「以終為始」的信念系統,和一般人的「Do、Have、Be」不同。

001.JPG  

會改成「Be、Do、Have」,每次遇到要做出選擇時,都先反問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用那個心態來做判斷,並調整本身的行為。

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讓自己配得上擁有它。~《內在原力》

002.JPG  

【行動清單】

愛瑞克建議兩個行動方案:

1.寫下自己的使命宣言或願景,並且列出自己最有熱情的領域,拿給另一半或最要好的朋友看,請他(她)們幫助你實現你的人生使命。如果被潑冷水,那麼可以寫給我,在我能力範圍之內我很樂意幫忙。

2.列出自己能夠教他人什麼樣的主題,並且尋找機會去教其他人你懂而他們不懂的東西,藉此建立無形的團隊默契和人際之間的口碑。無論我們是否能夠在他人成就之後而獲得好處,重點在於幫助他人的過程當中我們也精進了自己的能力。~《內在原力》

我的回答如下:

1.透過持續閱讀和寫作,靠粉絲團和部落格推薦好書,分享書本讀後感、新書發表會心得、獨立書店參觀心得、關於閱讀的大小事,希望能讓人願意拿起一本書來看,發現或重拾閱讀的樂趣,甚至遇見改變自己的一本書。

2.說實話我沒有一套系統化的讀書方法,有需要時才看工具書,至少能夠分享讀過的好書,或者搶先分享國內不會或尚未出版的英文書精華內容,讓網友先睹為快。


Part 2:三種工作

【心態設定】

愛瑞克提到倫敦商學院創始人查爾斯‧韓第的「三種工作」觀念—「有金錢收入」的工作、「無償」的工作、「自我實現」的工作。

金錢與自我實現常常是同床異夢,必須結合以上三種工作所構成的「工作組合」,才能夠在金錢、樂趣、自我實現三方面之間取得適當平衡,同時也可以分散自己在單一工作上的得失心,有如「投資組合」的效果,可降低人性造成的情緒波動,增加穩定性。~《內在原力》

這三種工作可以分開獨立,也可以合而為一,而達到財富自由的人,更可以提早從事無償的工作,甚至進行自我實現。

例如楊思棓醫師曾經自費環島,無償針對環島議題演講超過兩百二十場,並擔任管理公司的顧問或企業內訓講師,加上出書和投資收入,最後可以不用當醫師看診,甚至大量公益捐款。

愛瑞克覺得楊醫師的成功祕訣之一為「公開分享」,一般人的工作和做事習慣如下:

1. 輸入 (工作任務/生活挑戰/他人來求助/吸收到新知)

2. 處理

3. 輸出 (完成任務/解決挑戰/幫助了他人/累積自己知識)

愛瑞克的習慣是加上兩個步驟 (2 和 5):

1. 輸入 (工作任務/生活挑戰/他人來求助/吸收到新知)

2. 分析問題並尋求最佳方法 (解法/演算法)

3. 處理

4. 輸出 (完成任務/解決挑戰/幫助了他人/累積自己知識)

5. 分享並獲得回饋,據以改良現有方法

步驟 2 是他每次遇到新的問題時,會大量研讀跨領域著作,並請教專業人士,提升本身能力和學習全新知識。

這跟晶片開發很像,每一種演算法都有 bug (程式錯誤),可是每一次找到 bug,都是改善程式品質的機會,每升級一版,就能解決之前沒考慮到的問題。

步驟 5 是無償式的公開分享,獲得其他人的回應之後,才有機會改版演算法或更新作業系統,一方面幫助別人,另一方面幫助自己,無形間增進內在原力和外在影響力。

我以晶片開發為例,每一位工程師寫出 fix bug (修正程式錯誤) 的演算法語法,會公開程式碼跟同部門或跨部門的同事討論,或許有自己沒想到的缺陷,還是更精簡的寫法,去改進現有版本。


【行動清單】

愛瑞克建議三個行動方案:

1.列出自己現有哪些無償的工作、自我實現的工作?再列出其他可以考慮從事但尚未進行的無償的工作、自我實現的工作。可與另一半或摯友討論,透過他人的力量來促成自己儘早開始。

2.列出自己有哪些天賦是難以在現有工作當中展現的?列出你可以運用這些天賦的管道或方法,給予灌溉天賦的機會,避免任由它荒蕪。

3.檢視自己、另一半,或其他家人、親密好友,是否患有「CEO病」?若有,請掌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原則,可請他(她)一起共讀此書,能夠正視問題,那麼問題就先解決了一半。~《內在原力》

我的回答如下:

1.關於無償的工作,目前只有在粉專或部落格,回答網友的問題,例如關於鋼釘手術 (我曾經動過三次植入和拔除手術),或者請我推薦書本。

關於自我實現的工作,就是靠自己的文章推廣閱讀。

至於其他考慮的工作,我知道許多推書人還有錄製影片或 Podcast,或者發行電子報,不過以現階段兒子還小、正職忙碌的狀況,目前只能做到維持閱讀和寫作習慣,而且光連想寫的文章都寫不完了。

2.不敢說「天賦」,但我相信自己的「天命」是推廣閱讀,結合本職的作法是分享讀後心得文章給同事們,或者在部門週會分享讀過的好書,怎麼運用書中觀念在職場上;本職之外的做法是靠粉絲團推薦書本,不一定跟職場或管理相關,很高的比例是小說,選書主題相對多元和自由。

3.所謂的「CEO病」是執行長身邊出現巨大的訊息真空,不知道內部的真實情況、外部的真實挑戰、他人對自己的真實看法,每個人在不同領域,獲得一定的地位之後都可能出現病狀。

我承認自己有時候會有,分成三個方面:

職場上:主管非常難聽到真話,部屬對主管都會保持距離 (無論物理或心理距離),一個要靠自我反省,另一個要靠其他部門的同事,也就是和自己沒有利害關係的人,適時點醒本身的缺點。

家庭上:不管在公司當什麼,回到家人人都是平等的,跟收入、職稱和能力無關,每個人都是值日生,該做的事情都要做,也有同樣的發言權和決定權。

熱情上:于為暢老師的新書《一人創富》提到「虛榮指數」,包括社群網站的追蹤數、分享數、按讚數或流量,要小心過於在意這些數字,漸漸忘了自己想做什麼,和寫作的初衷漸行漸遠。另外,比起這些數字,更重要的是網友的互動,這才是累積情感交流的方法。


Part 3:利他共贏

【心態設定】

愛瑞克國一時的段考排全校三百多名,可是高三時進步到全校第二名,因為他每一天無償替同學解決各科問題,不管是早自習或空堂自習課,自己的實力也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中逐漸累積。

他特別提到三個迷思:

1.利他是否就會吃虧?

「利他」和「利己」並非相對的,他建議從「利他又利己」的選擇出發,贏家會一起把餅做大,大家都分到比原來更大的餅。

另外,可以隨著年齡提高利他的比重,20 歲的大學生就設定 20% 的利他,30 歲的社會工作者就設定 30% 的利他。

2.利他的比例是否愈高愈好?

不一定,因為每個人有不同人生階段該負的責任,先把自己、子女、父母照顧好,才去照顧外人。

3.是否每件事情都要利他?

華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建議忙碌的上班可以當「懂得保護自己的給予者」,知道本身的界線,去選擇高影響力 (投入少數資源就能有大幅度影響),或相對低成本的幫助方式 (我們所耗用的資源不多,或恰好有大量資源)。

此外,愛瑞克再次強調公開分享的重要性:

公開的演講、擔任講師或教職、公開發表文章或著作,以及擔任具有影響力的職務來幫助眾人,都是發揮內在原力、累積成就最快的方法。~《內在原力》

【行動清單】

愛瑞克建議兩個行動方案:

1.列出自己職場生涯當中,自己展現出「利他共好」(利他共贏)的實際案例,事後回想看看,自己獲得了哪些好處或者善意的回應?

2.評估自己目前利他的比重設定,大約是多少百分比?與自己的年齡數字相比,差異有多少?請設定利他的比重大於或等於自己的年齡,並且具體實行三個月(或半年)之後回頭來檢視,是否有察覺到自己人生產生多少改變?~《內在原力》

我的回答如下:

1.從第二份工作開始,我會整理該產業或公司的專有名詞,或者針對學到的東西寫下筆記、製作投影片,分享給同事參考。這個習慣持續超過十八年,現在還會分享自己犯過的錯誤,或者處理某個案例的經驗。

好處在於從整理的過程中,等於自己又複習一次,而且分享的當下,有時發現瞭解不夠透徹,趕緊請教更專業的同事,更正檔案的錯誤,或補足欠缺資訊。

還有,這個習慣是會傳染的,當一個人願意這樣做,就會有其他同事跟進,才會成為樂於分享、一起成長的團隊。

2.寫文章之於我是無償和自我實現的工作,如果部落格或粉絲團能對他人產生幫助,或許可以定義為「利他」,那比重大約在 30% 左右,離自己的年紀還少了 15%。

其餘能想到的,是跟竹南獨立書店「起點書房」合辦的贈書活動,假如是我的粉絲過去買書,買兩本我送一本,每個月有八個名額。

至於提高利他的比重,現階段真的比較困難,要先把正職與家庭照顧好,還有先盡力關心和協助團隊,暫時仍以文章分享為主,如同「懂得保護自己的給予者」,反正原本就愛寫,能對人有幫助更好。

 


【延伸閱讀】

愛瑞克之《內在原力》讀後感想2—人生有兩種,讀過《內在原力》之前,讀過《內在原力》之後

愛瑞克之《內在原力》讀後感想3—人生有兩種,讀過《內在原力》之前,讀過《內在原力》之後

愛瑞克之《內在原力》讀後感想4—人生有兩種,讀過《內在原力》之前,讀過《內在原力》之後

《IKIGAI:The Japanese Secret to a Long and Happy Life》讀後感想— 找到你專屬的 Ikigai,就是人生的最大禮物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天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

擷取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