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上個週末正好看完同名電影DVD,所以又把以前看過的原著重讀一次,經典的好書果然每次讀完就會隨著年紀和心情有更深的感觸。在作者 Mitch Albom 出版過的幾本書:『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再給我一天』和『一點小信仰』裡面,個人最喜歡也覺得最經典的就是這一本『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本書是作者 Mitch 的真實故事,Morrie是他在大學時代最親近的教授,從畢業典禮之後他就沒有再跟教授連絡,等到有機會見面時,Morrie 已經罹患路格瑞氏症 (漸凍人症) 而時日無多了。於是兩人相約每個星期二都要見面,Morrie把握生命最後幾個月的時光,將自己對於人生的體會和心得全部教給 Mitch……


【Aging isn't just decay. It's growth】

很多人都不太想談到自己的年紀,希望可以一直是二十幾歲,或者看起來永遠比實際年齡年輕,甚至害怕變老,少了頭髮卻多了皺紋。Morrie said:

Aging isn't just decay. It's growth. The fear of aging reflects lives that haven't found meaning.

他認為年老不只是衰老,它是成長。當人們說:「真希望我還年輕」時,代表對生命的不滿意、對生命的抱憾,沒有找到生命的意義。因為你若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你不會願意重新來過,你會想要繼續向前。你想要看得更多,做得更多。

喜愛跳舞的 Morrie



我們有時候跟主角 Mitch 很像,汲汲於工作或其他瑣事,把行程表排得超滿,追求永不滿足的物質慾望。有空聽客戶和朋友說話,卻沒有好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有空上網亂逛、回覆 e-mail 和Blog 以及facebook留言,卻沒有留下時間給身邊最愛的另一半。就像關在籠子裡的天竺鼠一樣,在滾輪裡面日復一日地奔跑。不管跑得多快,跑了多久,始終只是原地踏步,無法接近目的地,或者去過真正想要的生活,甚至連想去的地方在那裏都不曉得。當你心無定見,就只好隨波逐流,苟且度日。相信廣告的台詞,想說買了什麼包包或者那一台名車就會更有氣質或身價;以為整個宇宙是環繞自己在運轉的,忽略了真正該去關心的人;認為自己吃過的鹽比別人走過的路還多,卻只是徒長歲數而已,智慧並沒有跟著同步成長。如果我們可以定期拉開一段距離冷眼旁觀自己的生活,檢視自己的時間分配,才有可能去修正偏離的軌道,回到我們心中真正想去的方向。唯有如此,你才會認真地活過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每一個不會再重來的一年,然後全然接受年紀的增長。因為你知道只會變得愈來愈好,也有許多的計劃等著自己逐步去一一完成。


【When you know how to die, you learn how to live】

在許多人眼裡,Morrie只是一個可憐的老頭子。因為生病無法控制四肢,其他部份的肌肉也緩慢萎縮,被迫放棄最愛的跳舞和美食,到最後連擦屁股和盥洗都要依賴別人幫助,甚至常常呼吸困難,隨時都有離開人世的風險。但是Morrie 自己則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死亡雖然是一件悲傷的事情,然而活得不快樂也是悲傷。比起許多成天自怨自艾,開心不起來的人們,Morrie顯得有福氣多了。他沒有浪費還活著的每一天,把握機會舉辦生前告別式,親自向身邊許多關愛自己的人道謝,同時珍惜這個機會,把事情做對,原諒過去自己無法原諒的人。

Morrie也建議每個人都不要忽略自己隨時會死去的事實,想像每天都有隻小鳥在你肩膀上,問著:

Is this the day? Am I leading the life I want to lead? Am I the person that I want to be?

If we accept the fact that we can die at any time, we'd lead our lives differently.

就是今天嗎? 我是否已經過著我想過的生活? 我是否已經盡了力去成為我想變成的那個人?

當我們接受了自己會在任何一天死去的可能性,我們才會選擇開始去過不一樣的生活。 When you know how to die, you learn how to live.當你學會了死亡,你才懂得如何好好活著。

沒有目標地虛度了很多年,和積極努力去活生命最後的幾個月,兩相比較之下那個比較有意義? 我們可以不用等到得知噩耗時才懂得反省,今天就可以好好思考這個課題,該如何做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和意義。


【Love each other or perish】

每個人的開始都是出生,結束都是死亡,而真正造成不同的地方就在於生命的過程中,你是否有去付出和接受愛。

The way you get meaning into your life is to devote yourself to loving others, devote yourself to the community around you, and devote yourself to creating something that gives you purpose and meaning.

生命若要有意義,就要投入你自己去愛其他人,貢獻你自己給周遭的社區,去創造一些能夠讓你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情。

在這世上的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完全不依靠別人而活著,當你生病的時候,朋友和同事可以來探望你,但是願意幫你把屎把尿的就只有家人而已。Love each other or perish. 不相愛,即死滅。如果你是獨居,沒有子女的話,也許就會孤苦無依地受折磨死去,可是擁有親人的陪伴,知道他們隨時為你守候著,就有了支撐你的力量,也才不會覺得那麼難熬。

Morrie & Mitch



和 Morrie再次碰面之前的 Mitch 並不明白這個道理,他最喜歡的舅舅是自己人生的楷模,教他音樂和美式足球,卻在 44 歲的壯年死於胰臟癌。這個痛苦的經驗讓 Mitch 決定不能繼續浪費時間在熱愛的音樂上,窩在房間裡彈鋼琴和寫歌。他回到學校修習新聞碩士,畢業後身兼好幾份差事:報紙專欄作家、寫書、上電台和電視。這些的確讓他收入相當可觀,換了好幾棟房子和好幾輛車子,可是他的眼裡只有自己,老是邊做手邊的工作邊和女朋友講電話;老是讓女朋友在等待和配合自己的行程,兩人交往七年的關係如一灘死水般毫無感情互動的漣漪。

剛開始和 Morrie 見面的時候,Mitch 仍然是那個自私的自己。Morrie 談論的每個主題:衰老、死亡、婚姻、家庭、愛和寬恕,都是他埋藏在心裡,避而遠之的想法。Mitch 忙到連悲傷的時間都沒有,更不會為了別人或自己掉眼淚。但是即使十六年來都沒有主動連絡,Morrie 還是真誠地歡迎他。在每個星期二的相聚時間中,垂死的Morrie 毫無保留,用盡力氣也要把自己珍貴的人生體驗說給他聽。隨著課程的進行,Morrie 的生命即將走到尾聲,Mitch 才逐漸懂得要去付出時間和關心在自己所愛的人身上。對他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就是女朋友和 Morrie,於是 Mitch 積極和女友重修舊好,彌補兩人過去的破碎關係,然而不管他做出多大的努力,也無法改變 Moirre 終將撤手人寰的宿命。Mitch緊緊擁抱著那虛弱的皮包骨,他第一次流下了眼淚,此時此刻,他終於學會了愛人,代價卻是永遠失去最愛的人………


【Death ends a life, not a relationship】

Morrie 說:

死亡是生命的結束,並不是一段關係的結束。只要我們可以彼此相愛,並記得我們有過的愛的感覺,我們就雖死猶存。

你所曾激起的愛意,都仍留存於世,所有的記憶都還在。

你並沒有死,你仍活在那些你曾經打動的人,曾經互相扶持的人們心中。
 
Morrie 的身軀不在世上了,但是他的精神將持續存在著。他對於生命的樂觀、人生的忠告,以及別人的關心將一直留在所有愛他的人心中。仔細想想,其實我們的生活也是相同的道理,今天跟朋友見面吃飯、一塊出遊,或者現在跟同事一起工作,很可能隨著他們的搬家、換公司,甚至外派出國或者移民,下次重逢就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所以在你們還可以見面的時候,多花點時間互動和認識彼此吧!或許你們都會很驚訝雙方在工作之外的另一面,有機會變成好朋友。同時多去關心對方和互相幫忙。也要趁還來的及,把想說的話現在就告訴他們。對待身邊最親密的伴侶也是,突然覺得很感動對方為自己做過的一件小事情,就當面謝謝她吧!不要等到以後再說。唯有真心相待過,才不枉曾經相處或者在一起的那一段時光,縱然你們日後相隔兩地,很久沒有連繫或者從此失去連絡,都會很懷念和珍惜彼此,因為愛是你們超越時間和距離的連結。


【To all my dear friends】

我知道談論死亡很不吉利,但這是每個人無可避免遲早都會碰到的事情。我很高興收到大家轉寄e-mail的笑話或者漫畫,但是我希望可以回報跟分享給你們不一樣的東西,不管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或者一部電影,即使我可能兩三天就看完書,還要再花兩三天整理內容、撰寫心得以及校稿。

當你們收到感想的 e-mail或者在這邊看到文章時,請把它當作是我對大家的關心和提醒,這裡超過 90 篇的文章不只是分享,更像是出自善意的警鐘,期盼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之餘,能夠留點時間給自己和最愛的人,把握活著的每一天,勇敢去追尋想過的生活和夢想。而當你們心情不好,灰心喪志時,也許可以在這邊找到一點點信心和繼續堅持的力量。這樣的話,雖然我們不常見面或不再相見,分開和死亡就不會是「結束」,我們的「關係」也能因為這樣而繼續保持著,看到文章時要記得想起那個熱血、積極和樂於分享的 Ryan喔!


【購買書本】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中文版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限量英文版

 

【延伸閱讀】

Randy Pansch 教授帶給我們的最後一場演講:

《最後的演講》讀後感想

 

Facebook 營運長 Sheryl Sandberg 走出喪夫之痛學到的事情:

Sheryl Sandberg 的《OPTION B》讀後感想(上)

 
 
P.S. 台灣的觀眾最近很有眼福,去年在 HBO 造成轟動的「Front of the Class / 叫我第一名」在上個月份開始販賣DVD,而『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DVD也於 5/6 起發售。雖然是 1999 年的舊片,劇情和原著小說也有些出入,但仍是值得一看的好片,當年此部電影也榮獲多項艾美獎肯定。有興趣但是沒時間看書的人,可以在百視達租到此片。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電影和 DVD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之前的封面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英文原著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周一到五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

擷取12  

arrow
arrow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