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瑞克寫的《內在原力》被我選為部門新進同仁必讀書籍,每一位新人都送一本當報到禮,因為覺得九種心態設定很適合用在職場。

可惜的是,我只聽過兩次愛瑞克的短講,始終無緣去聽他的完整演講,苦等超過一年半,總算在今年的 4 月 15 日願望成真。

IMG_9739.jpeg  

愛瑞克又寫了二部曲《原力效應》,針對《內在原力》書中的前五種心態設定,分享更多實務方法,包括三大主題-「溝通表述」、「控管變數」和「逆向建造」。

我讀完書和參加完新書分享會之後,決定寫五篇感想:

第一篇是「溝通表述之心態設定」,第二篇是「溝通表述之引發共鳴」,第三篇是「控管變數之創意」,第四篇是「逆向建造」,第五篇是「感想總結」。

前兩篇文章在談「溝通表述」,包括找到人生目標,以及號召別人加入,這一篇文章在談「控管變數」,愛瑞克認為影響成功有五大關鍵變數-「創意」、「資金」、「人脈」、「關鍵技術或零件」,還有「時間和流程」,他在竹北場的新書分享會,聚焦於「創意」拆解寫書過程,我用「創意怎麼來」和「創意怎麼做」兩方面說明:


Part 1:創意怎麼來

《內在原力》我讀過好幾次,直到聽愛瑞克自己講一次,才了解這本書是怎麼寫出來的,原來背後有這麼多創意,我用「電影和佛法」、「藝術美學」和「全新軸度」三點說明。


【跟電影和佛法借點子】

《內在原力》為什麼可以有兩種讀法?

書中提到九種發揮內在原力的心態設定,對應到九個章節,前五個章節 (第一章:一人公司、第二章:三種工作、第三章:利他共贏、第四章:成功者防護罩、第五章:站對地方) 偏向對外,建議外向者由前言往後看;後四個章節 (第六章:無限思維 、第七章:沒有壞事、第八章:包容力、第九章:常保初心) 偏向對內,建議內向者由後記往前看。

不過這只是使用說明,我並不知道這樣設計的點子來源。

愛瑞克提到創意來自於電影《天能 / TENET》,劇情提到「鉗形攻勢」,好像螃蟹的兩個巨鉗,兩組攻擊團隊兵分二路,一組順著時間軸推進,另一組逆著時間軸推進,最後同時抵達任務終點。

另外,《內在原力》還跟佛法有關係,前五個章節屬於「世間法」,教讀者如何獲得成功;後四個章節屬於「出世間法」,教讀者如何放下成功。

愛瑞克提到創意來自於弘一大師的詩詞書畫,每個人的人生上半場在比「取得」,人生下半場要學「放下」。如果只學到《內在原力》書中前五章的觀念,即使以終為始,常保初心,活到最後並不會越活越好,因為人生到最後,很多東西都會消失,所以下半場要學會放下,整個人生才會圓滿。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內在原力》新版書腰寫—「8 歲到 88 歲都感動」,因為愛瑞克把任何年紀需要的人生觀念都寫進去,在不同年齡層的讀者,都會很受用。


【跟藝術美學借點子】

《內在原力》為什麼不用照順序讀?

愛瑞克提到西方作家寫的書,例如《原子習慣》,每個章節的安排是有邏輯的,環環相扣,直接讀其中一章會看不懂。相較之下,《內在原力》每個章節彼此獨立,就算單獨看哪一章,也可以把某個心態設定落實在生活中。

這個創意來自北宋畫家王希孟的作品,展開之後長達 12 米的《千里江山圖》,隨便擷取哪一段來看,都是很好的作品,可以欣賞某個片段,也可以欣賞完整長卷。


【跟全新軸度借點子】

《內在原力》為什麼變成暢銷書?

愛瑞克以蘋果手機為例,並不把自己定位為通訊工具,去跟對手三星拚技術,反而是加入一個新的軸度叫「美學」。

比如說三星手機的技術評分為 10 分,美學評分為 6 分,相乘得到 60 分,但蘋果手機的技術評分為 9 分,美學評分為 10 分,相乘得到 90 分,難怪整體銷售高於對手。

同樣的道理,愛瑞克不跟其他作者在現有市場對打,改為加入全新軸度,用立體而非平面思維去寫書,包括三個軸度:

1.「商學、成功學」:

以商學來說,《內在原力》提到「利他的比重要隨年齡遞增」,這個獨創的概念來自於投資領域,股票和債券的資產配置比率要隨年齡調整,例如年長者需要更多債券這種固定收益的資產。

以成功學來說,《與成功有約》和《原子習慣》都屬於此類書籍,可是太多前輩選擇這個領域出書,要獲勝的機率很低,因此要加入其他軸度。

2.「文學、哲學」:

愛瑞克去讀諾貝爾文學獎 120 年以來的得獎作品,在《內在原力》中去做引用,讓這本書不只屬於商學企管書,還融入文學小說,感覺更接地氣。

3.「天文物理學」:

愛瑞克還考慮到理工宅男讀者,去結合天文物理學。

他從吃刨冰得到靈感,琳瑯滿目的加料區很像元素週期表,氮元素和氫元素個別都沒什麼用,結合成的化合物卻能變成生命的起源,因此創作不能只用一個氮元素或氫元素,必須用不同的元素,等於是跨領域的概念。

例如《內在原力》提到「黑洞人」與「恆星人」,就是用宇宙中的黑洞與恆星,來比喻生命之中遇到的人,前者不只帶著負面態度,還會吸走別人的能量,後者自己發光發熱,還願意無私照亮別人。


Part 2:創意怎麼做

愛瑞克在《原力效應》中提過產生創意的秘訣,我用「向不相干的領域借點子」、「刻意休息才能更有創意」和「創意也要記得投其所好」三點說明。


【向不相干的領域借點子】

從自己的領域借點子是模仿、剽竊,他人會覺得「這種點子誰都想得到」。借用鄰近領域的點子能產生嶄新的構想,他人的反應會是「糟了,原來還有這招」。向完全不相干的領域借點子,則是天才的靈感,他人的反應會是「不知道這種點子是怎麼想出來的」。~《原力效應》

愛瑞克從很多領域找到創意,例如自己擅長的投資理財、鄰近領域的文學小說,還有完全不相干的電影、佛法、藝術和天文物理,變成寫書的靈感。

換成我來看,每次寫讀後感想,都需要拍一張書本的照片,大家都買同樣的書,卻能用不同方式去呈現,於是想到跟玩具開箱文和遊記文章借點子。

玩具開箱文會需要「物件」,我可以搭配跟書本主題有關的公仔或擺件,例如封面有花的圖案,就放一隻在賞花的貓咪,或者繪本在講移動書箱,就放各式各樣的迷你書箱。

遊記文章會需要「場所」,我可以用正在讀書的地點拍照,例如餐桌上、火車座位、風景區的某個景點。

不過,這些只能讓讀者多看一眼,要吸引人繼續看下去,甚至願意分享,還是要用文字取勝。


【刻意休息才能更有創意】

苦勞往往是創意的天敵。~《原力效應》

愛瑞克寫到要讓創意靈光一閃出現,有三個情況,包括正在做一件熟悉的事情 (散步、洗澡、跑步)、做白日夢、腦筋清醒但不執行特定任務 (坐在咖啡廳看窗外),這些都屬於休息時間,所以我們不要讓自己過度忙碌。

另外,愛瑞克認為在職場上,不要只會跟人拚苦勞,適度休息才能想出全新的做法,例如他以前任職於外商基金公司,要負責全台約五百家分行,推薦自家產品,跑了一年之後才發現跑不完。

於是愛瑞克仿照他回台大 TMBA 社團開課的模式,改在台北開設金融技術分析課程,邀請各銀行的理財顧問來參加,從「推」轉變為「拉」的工作模式,既節省時間,又提升效率。

換成我來看,有些文章的句子,都是洗澡、人在火車上、等兒子玩室內遊樂園想到的。

此外,最近粉專開了新主題—「閱讀的 100 種想像」,會陸續整理過去九年想到的點子,例如「書蟲列車」,還會加入新的提案,例如「Bookpanda」,那些創意都是在休息時出現在腦海,因此我很認同刻意休息的必要性。


【創意也要記得投其所好】

愛瑞克用了許多創意去寫《內在原力》,讀者也用了許多創意去推廣這本書,他在演講中舉了幾個例子:

1.南投廬山國小的校長為了感謝愛瑞克捐書,提供自己和教職員的大合照,呈現方式為左邊放外向者的照片,右邊放內向者的照片。

2.小一生看不懂沒注音的國字,於是老師用說故事的方式,幫學生看懂這本書,還有學生以書本創作圖畫,畫了兩根蠟燭,去表達「用自己的蠟燭點亮別人的蠟燭,可以照亮別人,自己的亮度也不會減少」。

3.國中生不一定喜歡看書,於是老師想到手工書籤的點子,請學生們選出書本中最喜歡的一句話,做成書籤送給喜歡的人,他們為了挑選金句,不知不覺用一堂課的時間就把書讀完了。

此外,愛瑞克針對小朋友,舉辦《內在原力》畫圖比賽,針對大人,則改為舉辦《內在原力》攝影比賽,大多數投稿者都把創意放在書本的擺放方式,或者拍照地點去做變化,不過有一位讀者提供的照片很特別,是一歲小女孩把書本封面啃掉一角,這種有殘缺的構圖反而脫穎而出。

這些例子讓我覺得有創意很好,但必須引起別人的注意,才能發揮最大效益,關鍵在於「投其所好」。

對於不同的受眾,要設計不同的推廣方式,比如小學生喜愛圖像勝過文字,就用說故事或畫圖的方式;比如國中生有閱讀能力卻討厭看書,就用勞作帶動閱讀;比如大人可能失去閱讀習慣,就舉辦攝影比賽,應該很少人只拍書,不翻開書去讀幾頁。

換成我來看,同樣用多樣化的方式推廣閱讀,粉專的追蹤者從 18 歲到超過 65 歲,雖然每一兩週發表讀後感想,可是字數都不少,大多數的讀者沒時間,也沒耐心看完,因此每幾天會分享書摘,或者拍下讀書動物或人物的閱讀場景,背後的目的都是想讓大家覺得閱讀這件事很有趣,願意去買一本書來讀。


【創意原來是這樣來、這樣做的】

在五大關鍵變數之中,自己最有感的是「人脈」,其次是「創意」,很高興愛瑞克在新書分享會挑選「創意」,補充更多書中沒提到的實例,讓大家知道創意的來源,還有實踐的方法。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想,我的工作和生活又不需要創意,為什麼要學這些技巧?

我分成兩方面說說自己的看法,在工作方面,創意不只廣告或行銷業需要,在各行各業都會遇到問題需要解決,甚至提出改善方案,因此我們可以跟不相干的領域借點子、刻意在上班時段安排幾分鐘的休息時間,增加靈感出現的機率、想到創意之後,還要去思考投其所好的推廣方式,讓工作任務更容易、更有效率達成。

在生活方面,最近讀完小說《黎明前的全部》,有句書摘為—

要找到生活目標很困難,不過要製造樂趣卻很簡單。~《黎明前的全部》

我們可以去讀不相干或不熟悉領域的書籍、不要把時程表全部塞滿,保留一些休息時間、用投其所好的方式去引起共鳴,進而獲得朋友或家人的幫助,讓一成不變的生活更加有趣。

總而言之,知道創意怎麼來,去學創意怎麼做,我們都有機會變成更有創意的人!

 


【延伸閱讀】

愛瑞克之《內在原力》讀後感想1—人生有兩種,讀過《內在原力》之前,讀過《內在原力》之後

【跨界大人物X名人講座|透過《內在原力》更改你的人生演算法 ft.愛瑞克】參加心得(上)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週七天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

 擷取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