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等到彥菁的第二本書!

在出道作《有一種工作,叫生活》中,她寫出從國際志工轉換為自由工作者的故事。

在新書《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中,她更進一步分享自己的感情、恐懼、性別、家庭、傷口和工作,同樣真誠,更加勇敢。

我很喜歡彥菁替自己寫的墓誌銘—「這是一個活得剛剛好的人」,還有人生的關鍵字—「自由」與「自在」,因此分成「自由人生」和「自在寫作」兩方面,分享書摘和加上短評。

IMG_0768_20211209191512.JPG  


Part 1:自由人生

我整理出書本中最有感的六點—「別用新戀治療失戀」、「忘了星星來數心心」、「就是討厭錢」、「犯錯沒關係」、「愛上我的美」和「知欲也知求」。

【別用新戀治療失戀】

時間長短從來不是重點,而是這個歷程你願不願意往深處走,往心裡走,往自己走。不麻醉痛苦,也不阻斷再愛的路途,讓一份失戀的體驗完整,就是失戀能帶來的最好禮物。~《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我愛過的人給了我一盒黑暗,很多年以後我才理解,那也是一份禮物。

Someone I loved once gave me a box full of darkness. It took me years to understand that this too, was a gift. ~《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過去的彥菁,曾經花了兩年才從失戀中走出來,她分享第一晚、第一天、第一週、第一個月、第二個月、第三個月、半年到一年的心路歷程,失戀過的人讀著讀著,會忍不住想掉眼淚。

現在的彥菁,回頭來看這段過程,知道就算一邊哭一邊走,也要把整條路走完,沒有人知道要走多久,但一定會有走出傷心的那一天。

這讓我想起自己的眾多失戀經驗:

跟同學吃午飯時,眼淚滴到便當裡,還被說:「便當那麼難吃就不要吃了!」

騎車經過熟悉的路口,車子繼續往前騎,眼淚卻回頭去追那份回憶...

故意放悲傷的情歌,每天晚上讓自己哭個夠,去超商買烈酒,只求哭完可以昏睡過去,隔天可以撐著去上班...

到底要多久才能走出來,其實跟有沒有在一起、在一起多久沒關係,只跟自己付出的感情有關,愛有多深,傷就有多深。

如同彥菁所說的,失戀很像得了感冒,我覺得新戀情就是特效藥,只是先把症狀壓下來,根本的體質仍然沒有改善。即使現在是不同的對象,類似的問題還是會發生,應該檢視自己的內心,把破洞之處一個一個補起來,同時讓整個療程隨著時間走完,才會增強抵抗力,重新獲得再愛一次的能力。


【忘了星星來數心心】

把星星換成愛心吧!如果星星代表的是「他人的認同」,那愛心代表「自己發自內心的熱愛」。以後做一件事時,要想到的是「這是不是我愛的?我想要的?我願意的?」即使沒有星星貼紙,我也願意去,才是真正的愛。~《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過去的彥菁,努力想討好每個人,還設計了星星遊戲,幫助別人就能獲得一顆星星,如果對方感謝自己,還能一次拿到三顆星星。相對來說,做錯事會被撕掉一顆星星,嚴重的過錯甚至一次歸零,讓她經常處於患得患失的情緒之中。

現在的彥菁,選擇改寫遊戲規則,如果得到星星的標準是「當個好小孩」,那可以檢視哪些事情是自己真心認同的,沒有星星貼紙的話,是否還願意去做。

我的收穫是與其追求外在的評價,不如追求內在的平靜。前陣子讀完小說《婚姻生活 / An American Marriage》,有一句書摘為:

我祈求妳祥和平靜。這種東西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而是要努力追求。

My prayer for you is for peace, which is something you have to make. You can't just have it.

今年自己在職場的體會就是「放下期待,沒有傷害」,一方面是不再認為別人要做到什麼,可是沒做到讓自己很生氣,不如多盡本分,思考本身可以做到的事情;另一方面跟彥菁的轉變很像,不要為了贏得別人的認同或感謝,才去做某些事情,我做這件事是因為自認是該做的事,不會認為對方要跟自己說謝謝,不會期待對方將來給自己回報,全部的動機都來自於自己。

如果想當一位被自己認可的「恆星人」,就該對人好一點,多幫忙一點。


【就是討厭錢】

金錢如果有自己的聲音,一定會說:「你們人類好煩呀,在我身上產生這麼多心結,我明明只是一張紙,甚至只是一個概念,你們卻賦予了這麼多的意義與想像。請記得我是一個交易工具,幫助你創造想要的人生,重點與本質都是你們自己!」~《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過去的彥菁,因為爸爸追求金錢,包括股票、房地產和賭博,最後欠下債務,讓她刻意選擇要做跟爸爸不同的人,不投資不買股,不買車不買房,然而成為自由工作者之後,因為經濟的壓力,開始感受到金錢的重要,卻又討厭喜歡錢的自己。

現在的彥菁,明白了金錢只是一個中性的物質,會被視為天使或魔鬼,全看一個人的內心想法,所以她不再排斥錢、害怕錢、依賴錢。

我的經驗跟彥菁很像,因為上一代很重視錢,知道自己出社會之後要當一台提款機,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就用錢解決。然而提款機本身是不喜歡錢的,一方面是有收入就好,薪資單或獎金分紅要嘛不打開,要嘛打開看一眼,我知道那不等於自己的價值,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努力,很多的東西需要學習,拿到的都是多的。

另一方面我不投資不買股,更不看理財書,只對錢以外的東西感興趣,不喜歡把金錢當成唯一的人生目標。

不過彥菁寫的話很有道理,現在的我可以任性地討厭錢,是因為還在科技業上班,有穩定的收入,然而只靠一份薪水,絕不可能財務自由,假如未來想成為自由工作者,勢必要學習對金錢改觀,不用刻意喜歡,至少不要討厭。


【犯錯沒關係】

我們的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很少對於錯誤寬容。特別是我這種擅長讀書考試的孩子,對於「零錯誤」的偏執追求,早已從考卷變成鞭策自己人生的嚴厲藤鞭,把自己打入絕境。通常這樣的人,也會對他人的錯誤緊抓不放,使得整個社會要求人要聖潔,發生一點錯誤就永劫不復。~《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過去的彥菁,不管是帶志工團,或者寫編譯稿,不允許自己犯下任何一個錯,萬一犯錯就會很焦慮,同時很自責。

現在的彥菁,聽了家庭治療師的話,知道就算犯錯,自己還是可愛的,不必為了得到別人的愛或陪伴,想把事情做到完美。

讀到彥菁不只自我要求很高,還可能如此要求別人,讓我想到自己很注重面試者的履歷表是否有錯字,總是要指出對方的中文或英文錯字。

下次可以試著先說一句:「不好意思,我看到履歷表有幾個錯字,不知道您會想知道嗎?如果可以接受,我就說出來讓您知道。」

我的出發點很簡單,因為面試者無論是在職請假,或者待業中,都是跑一趟來面試,希望讓對方有點收穫,把錯字改掉,讓下一家公司不會看到,可是如果語氣普通或冷漠,或許會讓對方覺得我故意找麻煩。


【愛上我的美】

外表與心靈一點也不對立,是我自己設下了界限,認為內在是高階的,外表就是膚淺的,但兩者的本質為一體,你願花心思灌溉,照顧好自己,兩者都會一起滋潤美麗;你刻意荒廢忽視了其中一項,也會使另一樣破損空洞。只要美麗不來自對外在標準的追求,而是對自我的認同,就能美得舒適,有你的專屬風格。~《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過去的彥菁,不想花時間去研究穿搭、化妝和髮型,因為對自己很沒自信,覺得腦袋比外表迷人就好。變成自由工作者之後,反正在家接案寫文章,不太需要出門,穿著也以舒適為主。

現在的彥菁,出書之後陸續收到採訪與邀約,改變了對於時尚的認知,找回對自己的信心,更決定之後要鑽研穿搭。

我同意「外在」和「內在」都不能偏頗,「外在」可以分成服裝和體態,服裝方面不用過度追求名牌,可以買幾件,才知道設計和材質差在哪裡,比品牌更重要的是跟本身的適合度,逐漸穿出自己的風格;體態方面是不要隨著年紀增長而變形,一方面又要修改或重買衣服,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健康。

「內在」可以分成心靈和氣質,心靈方面如同彥菁所說,不能把時間都花在外在服裝或化妝,還是要留點時間照顧內心,比如讀書、寫作、看展覽、參加藝文活動…等;氣質方面雖然是無形的,但要相信會有提升的可能性,依靠閱讀、說好話和做好事,一定可以讓自己變成有氣質的人。


【知欲也知求】

真正的成熟,不必是無欲無求,而是知欲知求。不是要修練成仙,看破紅塵,而是知道我願修的、要練的是什麼,我想去的紅塵在哪裡。~《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過去的彥菁,知道別人在知名公司上班,還有聽起來厲害的職稱,會不自覺地羨慕那件華麗的長袍,以為穿上就能變得人見人愛。

現在的彥菁,想要做個「活得剛剛好」的人,慾望不高,朋友不多,不追求大多數人想要追求的,只想過最適合自己的人生。

我很喜歡「知欲知求」這四個字,每次自己被別人的成就所吸引,包括文章按讚數、分享數、粉絲團人數、電子報、影音課程、直播或講座...等,回頭讀讀彥菁的文章,
好像看見一位住在平靜之島的小女孩,好心地對著大叔說:

「快回來啊!你不需要跟別人一樣,沒有最好,只有剛好。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你,活出你最喜歡的樣子,去做你最愛做的事情,才是你活著的意義!」

我知道改變沒那麼快,考驗也會一直來,至少有她的文字陪伴著我,隨時提醒自己要「知欲知求」。

IMG_0901_20211221071355.JPG  


Part 2:自在寫作

我整理出書本中最有感的五點—「爬梳內心」、「真實力量」、「我的風格」、「設黑特席」和「當探照燈」。

【爬梳內心】
-
我後來明白,自願再次經歷心靈瀕死,而後寫出的東西,即是文學。創作者,不管是寫作、繪畫、音樂戲劇、舞蹈,都要這樣來回生命的幽谷,去觸碰自我的本質,才能直擊人性最脆弱真實的地帶,結晶出震撼人心的作品。~《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作家或寫作者經常被問到「靈感從哪裡來?寫到一半卡住怎麼辦?」

彥菁回想第一本書《有一種工作,叫生活》的創作經驗,要逼自己去回顧兩年前的離職經驗,回想為何選擇這份工作,相信和感動什麼,承受和失去什麼,讀者才能感受真實的心情起伏。

每位創作者的生命經驗就是靈感宇宙,而且是獨一無二的,即使看過同一部電影、同一本書,想法和收獲也不會相同,姑且不論寫作技巧,願意跟內心直球對決,不去閃躲,才有機會寫出自己會認同、別人會有感的文章。


【真實力量】

相較於正面能量,我更想傳達的是「真實力量」,包含著黑暗與光明、脆弱與堅強、恐懼和勇敢、自私與大愛。~《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這本書能帶給你的,不一定是很多很正面的想法,但一定是真實的經驗。我相信真實是更有力量的東西,因為它能連結我們每個人都體驗過的感受。希望你能從中看到一些方向,然後開始起身去找自己的答案,那絕對是最重要的事!~《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彥菁提到每次收到讀者回應,說自己的文字帶給對方力量,她會感到開心,也會適時抽離,離正面和療癒的金色光環遠一點,不要失去真正的自己。

我覺得彥菁很符合她自稱的「裸奔系」作家,每位作家幾乎都會寫自己的故事,但我很少讀到有人挖這麼深,不管感情、親情或生活,深刻地檢討自己,勇敢地寫出每一種情緒—自卑、忌妒、失落或恐懼,也是因為這個緣故,格外能打動人心。

這一點很值得文字創作者學習,沒有人是完美的,不必堅持樣樣滿分的人設,相對於永遠樂觀的態度,不如分享更為真實的心情,對於生活的掙扎、無力、拉扯與對抗。

這麼做不是為了寫出更動人的文字,而是要更真誠地面對自己。如同彥菁所建議的,不要第一時間把黑暗往外丟,要往內心的源頭去探討,只有先克服過去內在的難關,才能面對未來外在的考驗。


【我的風格】

我覺得妳很好啊,別人的文字可能像一場芭蕾舞表演,但妳的文字很像跟朋友在客廳聊天,真摯溫暖又靠得很近。~《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彥菁高中時有很多文筆很好的同學,在「女人迷」寫專欄時也覺得很多作家的用字很華麗,直到主編 Audrey 對她說了上面這段話,她才逐漸釋懷,比起單一評斷標準,本身的獨特性更為重要,至少強項在於「誠實誠懇的書寫」。

彥菁羨慕別人的文字,我羨慕彥菁的文字,可是羨慕一點幫助都沒有,硬要模仿也模仿不來,能做的就是寫出自己的風格。

文字不是聲音,聽眾可以根據聲音,去猜出歌手是誰,讀者不見得可以根據文字,去猜出作者是誰,即使如此,我相信還是可以寫出自己的特色,隨著文章的累積,經驗的增加,一定可以愈來愈明白,到底文章最能讓人記住的是什麼。


【設黑特席】

很照顧我的一位前輩布姊,第一時間來電關心我,告訴我人生的舞臺就像一間電影院,有人坐在搖滾區第一排,也有人在遠遠的後排,你根本看不清他們的面貌,只要把心力放在前排那些全心愛著你,熱烈支持你的人就好。而我決定在電影院擴建黑特席,給酸民留一個位置,我的愛與關心只給予願意真誠交流,幫助彼此變好的朋友身上,要坐在哪個位子,每個人都可以自行選擇。~《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彥菁因為住在家裡,需求也低,可以用最少的收入生活,卻被某些人批評是啃老的米蟲,雖然受到影響,但她慢慢調整心情,加上前輩布姊的鼓勵,決定就算會被攻擊,還是要繼續寫下去,因為她想陪更多人,喜歡上自己的人生。

我曾經因為 PTT 網友的留言,生氣和難過一陣子,後來靠著兩個想法,才逐漸釋懷。第一個是「為誰而寫」,要為了願意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讀者而寫,更重要的是,要為了自己而寫,對於那些只花了幾秒鐘或幾分鐘的酸民,一點都不值得為他們浪費情緒能量。

第二個是「留下什麼」,創作者最起碼還有思考和寫作,記錄自己的人生,分享自己的經驗,用了自己的名字,酸民只有一句話,甚至只敢匿名,雙方替社會留下的貢獻是不同的。

我並不是說有批評就不對,而是要有建設性,或者全盤了解,不能淪為情緒性的謾罵。

另外,面對酸民,除了可以像彥菁加設黑特席,還可以把內心石化,如果強大程度只像一顆小石頭,酸民的攻擊如同強風,一下子就被吹走,但如果像超大的石頭,無論風勢有多強,始終動也不動,對方只是白費力氣,愈來愈累。


【當探照燈】

我的文字能力,就像一盞探照燈,能照亮我所在意的事物,當他們被照見時,同時也反射到了我自己,跟著他們一起被看見,我們互相輝映,因為一起的參與,閃耀了彼此。~《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彥菁用自己的文字,帶著喜愛的事物飛翔,例如把家犬襪子的照片放在書本的作者頁、開啟部落格紀錄脊髓損傷者的故事,還有分享帶團去柬埔寨看到的當地文化,這些都變成她所珍惜的無形豐富資產。

此外,她在送給我的明信片上寫著:

「謝謝你如燈光師,將光亮照在書和作者身上!」

結果兩天之後,我才發現這不是一張空白明信片,背面印著:「我是你的燈光師!」

以前我寫過「打光師」這個比喻,希望透過寫下的文字,把燈光打在喜歡的一本書上,讓更多人能在茫茫書海中找到它。

不過直到讀完這本書,才了解原來燈光也會反射到寫作者身上,我越創作,就越幸福,除了藉由思考和整理的過程,把一本書讀得更加透徹,同時還能知道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替作者、出版社、書店和讀者,盡一點小小心力!

IMG_0784_20211211185635.JPG  


【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彥菁期待自己的墓誌銘是這樣寫著:

「這是一個活得剛剛好的人
走過她該去到的地方
遇見該相遇的人
碰上該發生的事
說了該表達的話
與悸動的音樂跳上了一場舞
害怕令她不明的
經歷厭惡與憎恨
道別注定放下的
承認永遠無法做到的
她活著的人生
不多不少剛剛好
恰恰最適合她」

而她的人生關鍵字是「自由」與「自在」:

近三十歲後,發現我的人生關鍵字是「自由」與「自在」,希望擁有不被恐懼操弄而不敢活成自己的自由,每一刻都能與自己好好相處的自在。~《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墓誌銘和人生關鍵字,就是我讀完本書最大的收穫,前者是最後想走到哪裡;後者是每天要怎麼走。

目前自己的墓誌銘還在思考中,而人生關鍵字還沒有「自由」,雖然喜歡獨處的「自在」感覺,但如果要選出關鍵字,我認為應該是「自律」與「分享」,前者代表我想做的事情,絕對不會放棄,無論要花多久,都會想辦法達成;後者代表自己是一個很愛分享的人,工作上想當恆星人,人到中年要以提攜後進為主,興趣上想當打光師,這一輩子都想持續推薦真心喜愛的好書。

最後,只有想清楚自己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去改變和實踐,才有希望得償所願。

如果想要「活得好好」,
就一定要「好好活著」!


【購買書本】

真心推薦這本書給以下十種人:

1. 為愛傷過心的人

2. 埋怨過爸媽的人

3. 家庭有缺憾的人

4. 怕犯下錯誤的人

5. 很在乎別人的人

6. 不喜歡金錢的人

7. 本身沒自信的人

8. 很喜歡寫作的人

9. 想活成自己的人

10. 想找到自由的人

《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限量作者親簽版

IMG_0933_20211222071755.JPG  

P.S.彥菁新書的第一篇文章就讓讀者哭好哭滿,叫做「失戀進程」,我閱讀的當下只想到自己同樣失戀過好幾次,直到讀完書的某一個晚上,才想起自己曾當過那一位放開手的人...

凌晨三點多醒來,夢見的是初戀女友,當年提出分手的是我,超過十年過去了,一方面感到抱歉,她一定也有跟彥菁相似的「失戀進程」;另一方面覺得感激,如果沒有那一段相戀,我的感情學分永遠會是零分。

想著想著,忽然覺得臉上濕濕的,兩行淚水在黑暗的房間之內,無聲地緩緩流下,很想告訴她:

「謝謝妳!給過我一段美好的回憶!」

「無論妳現在有沒有跟誰在一起,都要跟自己好好在一起。」

「衷心希望妳快樂多於難過,平靜多於生氣,幸福多於失望!」

 

【延伸閱讀】

「起點書房」之《有一種工作,叫生活》書本分享會感想(上)—內心有微光,眼中有神采,生命有火花!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天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

擷取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