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夜晚,兩個故事。
有一位女孩,開了一家書店;
另一位女孩,寫了一本書;
我只是台下的聽眾,
希望能有這麼一天,
眼中有同樣的神采,
說自己正在做的事!

IMG_5267_20201015072247.JPG  

林梵音和曾彥菁是新竹女中的高中同學,去年七或八月的時候,還是上班族的梵音開始思考未來的方向,彥菁則剛成為自由工作者一年,跟梵音分享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並提到不需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所有的經歷到最後都會是獨一無二的故事。

一個月之後,梵音從公司離職,萌生開書店的想法,而彥菁正在寫書,兩人說好等書店開幕,就來辦一場講座。

2020 年三月,彥菁的《有一種工作,叫生活》出版;同年八月,梵音的「起點書房」開幕,演講則配合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的苗栗女孩月活動,於十月十四日晚上七點舉行,也是「起點書房」第一個在平日舉辦的講座。

我的文章分成兩篇,上篇為演講精華和聽眾提問,下篇則為個人感想。


Part 1:演講精華

【美好工作,仍會讓人疲倦】

我成為自由工作者過了一年,在 2019 年五月報稅時,發現去年收入才十一萬五千元,寫成臉書貼文之後,意外獲得超過五百個讚。

於是我再寫一篇貼文,提到自己雖然收入比全職上班時少百分之四十,但工時大幅減少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一天只工作三到四小時,每週只寫三到六篇文章,這篇貼文同樣獲得熱烈回應。

這讓我有了想寫一本書的念頭,並且寫在隔天晚上的貼文中,想跟大家分享當自由工作者會遇到的真實經驗是什麼,沒想到三個小時之後,真的接到遠流出版社的編輯來電,洽談出書的計畫。

在 2019 年七月到十一月,我開始著手寫書,結果第一章就卡關,必須回想兩年前的離職原因,強迫自己跳入會溺水的池子,找回當時的感受。

那時候的我在 NGO (非政府組織) 當國際志工,平常要處理行政、招募、培訓和宣傳等事宜,每逢寒暑假會帶團出國,並受到當地居民的照顧。例如有一位柬埔寨的女孩桑南,把我當成姐姐,曾經送給我手做的紙花。不過再美好、再有意義的工作,仍然會讓人疲倦。

離職的前半年,我都為落枕所苦,必須接受電療和拉脖子等復健治療,也曾經試過瑜珈,可是全都沒用,加上感冒跟發燒,因此工作三年半之後,26 歲的我決定裸辭跳機,贖回自己的時間,當回時間的大富翁。

在離職後的第一週,落枕竟然就好了,原來我很在意別人看自己的眼光,沒注意身體的問題一直在跟我反應一些事情。

在離職後的第一個月,每天睡到自然醒,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第二個月逐漸感到恐慌。

此外,我 25 歲時經歷一場很痛苦的失戀,自己高中和大學成績都不錯,畢業求職也很順利,自尊心很高的我不明白被甩的原因,開始思考為什麼沒有安全感。原來跟父親外遇有關,他沒跟家人住在一起,導致我在成長期間沒有父親的陪伴,感情上想要找對象去填補這個角色。

所以離職之後,我開啟一段「摸黑找路,向心中的微光走去」的過程,有一位管理員時常詢問為什麼沒去上班,我很煩惱要用什麼理由回答,此時才發現外在的關心反映出自己的問題,應該去釐清和探索自己是誰,不要只照顧好「外在」的孩子,卻沒有顧好「內在」的孩子。


【摸黑找路,向心中的微光走去】

在這個階段,我做了幾件事情:

1. 閱讀跟身心靈有關的書。

2. 學習人類圖、塔羅牌、花精和精油:有些課程兩天就超過一萬元,可是自己沒那麼有興趣。

3. 到芳療工作室當助理:後來知道自己沒有天分,只做了三個月。

4. 家庭圖:我讀了許多跟家庭有關的書,並傳訊息給父母親,告訴他們自己受到婚姻失和的影響很大,不過已經開始改變,會慢慢成長,如果覺得女兒很奇怪,可以不用擔心。

原本我以為可以有一套正確的身心靈系統,去解釋發生的一切,最後才領悟到根本沒有標準答案。


【影響世界的魔法】

接下來的第二個階段跟「文字」有關,我開始在「女人迷」投稿文章,就在失戀後的第一個情人節,收到「女人迷」詢問寫專欄的意願,於是寫作的頻率從一到兩個月一篇,提高到每週一篇,訂閱數也跟著變多,並陸續收到其他專欄、書評和影評的邀約。

記得第一篇影評是《後來的我們》,我寄連結給甲上娛樂,收到試片邀約,接著整理出過去寫過的影評,陸續把連結提供給超過二十家電影公司,獲得參加試映的機會。

這個時候,我才體認到原來影響世界的魔法在自己身上,文字就是自己的天賦,不需要外在很厲害的身心靈系統,只要真誠寫出本身的感受。

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金錢,而是時間上的富裕,離職後第一年收入只有十一萬,第二年二十七萬,第三年約四十萬(加上版稅),但每週只工作十到二十小時,一天約工作四小時,生活二十小時,只要做好一件事情,一件有用的事情就好,符合自己的步調,不用壓力很大。不像以前上班時很辛苦,下班後感到心靈空虛,甚至報復性熬夜,隔天精神更差。

另外,雖然聽起來工時很少,但我那一年寫了一百篇專欄文章,完成五篇採訪,說了六場演講,更出了一本書,收穫比想像中還多。


【最低限度的美好生活】

我的收入主要來自三方面,就是接喜歡的案子,寫喜歡的字。

1.專欄:觀點要很明確,缺點為稿費不多,即使是知名網站,優點為自由度很高,能夠自選主題。此外,我平均每一篇寫二到三小時。

2.接案:主要靠朋友介紹,例如幫口罩廠商寫關於空汙的文章,或者替別人寫書。每個月大概寫四篇,每一篇寫二到三小時。

3.出版:版稅收入為訂價的百分之八到十,如果一本書算三百元,賣一本約賺三十元。

經過三年的自由工作,自己把目前的生活模式稱為「最低限度的美好生活」,有三種新的思維:

1.賺取最低所需,以上即是自由:其實大部分的人並不清楚為什麼要賺錢,如果能知道自己的目標,還有最低限度的需要有多少,省下的時間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2.賣時間/租專業:以前是把時間賣給公司,現在是出租我的專業,業者不必管我的寫作時間,只要確認成果。

3.一半螞蟻,一半蚱蜢:大家小時候都聽過螞蟻和蚱蜢的故事,結論是鼓勵人要當辛勤工作的螞蟻,不要當懶惰的蚱蜢。但我覺得不必當百分之百的螞蟻,也不必當百分之百的蚱蜢,可以選擇一天幾小時當螞蟻,幾小時當蚱蜢。


【讓「渴望」成為指引,而不是勇氣】

以前的我認為工作、金錢、家庭、愛情和朋友都有了之後,才能擁有人生的自由,成為我想成為的人,現在的順序正好相反,先成為一個自由的人,再去調整工作、金錢、家庭、愛情和朋友。

例如要做一份怎麼樣的工作、金錢需要多少才夠、和父母談論以前不敢談的事、去定義想要的感情模式,雙方不用二十四小時膩在一起,想見面時才見面。

也就是說,不用達成外在條件才有自由,而是先由內在的渴望出發,再去抵達想要的世界。


【青年危機】

劉軒曾寫過—篇文章—

「我的人生是不是有點失敗」,30 歲前容易罹患的「青年危機」

他提到此危機普遍出現在 25 到 29 歲這個階段,到 30 歲之前為一個高峰。症狀包括:

1. 時不時的憂鬱,對未來感到茫然。

2. 聽到「30 而立」這類的話,就開始呼吸困難。

3. 強烈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身邊的人都知道自己在幹嘛,除了自己以外。

4. 失眠、焦慮、全天疲勞。

5. 脾氣變得很衝動、易怒。

而英國格林威治大學教授奧利弗.羅賓遜認為「從青年危機到青年轉機」的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感覺自己被困在某個工作或一段關係裡。

第二階段:漸漸意識到改變是可能的,即便有時候被困住的時間感覺很漫長,但在這個階段待在原地的痛苦可能驅使我們去探索各種新的可能性。

第三階段:重建打造一個新的生活。

第四階段:鞏固對自己新的認知、價值觀和理想,並落實到生活中。

我覺得大家如果感覺家庭關係需要修復、對工作不滿意或感情不順,可以去做些改變,不然這個問題不會消失,還會一直輪迴。


【你會帶著什麼樣的神采,說自己在做的事?】

在《有一種工作,叫生活》的第五章,我介紹過六個故事—「一隅有花」、「柚子甜」、「Can 和 Kennie」、「部落天堂」、「妻哥」和「謝宅」,可以發現很多事情會用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發生,重點在於你敢不敢踏出第一步,例如為了自己很想去做的事,創造出以前沒有的工作。

而且,當你遇到一個很大的挫折,會開始去思考更深的問題,並在生活中做出改變,那麼你的臉上才會出現神采,不是因為錢,而是因為創造了理想的工作與生活。對我來說,就是在這個世界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也就是我的文字。


【想知道前方路,你必須先往回看】

回首我從摸索到成為自由工作者的歷程,可以分成五個階段:

1. 慢下來:不要再衝刺了。

2. 回頭看:原來我從小六開始就喜歡寫文章,那是還沒有社會期待時,自己會去做的、最開心的事。

3. 去嘗試:探索各種可以去做的事。

4. 找連結:例如到芳療工作室或者當志工,可以接觸到不同的人,看有沒有合作的機會。

5. 持續做:持之以恆去做自己最喜歡的一件事。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出了書之後,再去看以前在臉書的發文,我許下的願望不知不覺都實現了,因此想把這個歷程分享給大家,就像《有一種工作,叫生活》的五個章節,跟一首詩一樣:

就算摸黑找路,

也要朝心中的微光走去,

看清楚誰在告訴我們該往哪走,

讓星星引路,

我們,走自己的人生。

IMG_5274_20201016073634.JPG  


Part 2:聽眾提問

講座的最後半小時,聽眾一共問了六個問題:

【Q1.關於尋找微光】

某位小姐問:「請問在摸黑找路的過程中,怎麼度過不知道微光何時出現的階段?因為空窗期一久,就會掙扎是否要回頭去找正職工作...」

彥菁回答:「這個緊張不會被緩解,會一直都在。不過我們可以做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去思考「緊張一直存在的同時,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例如看書、上課,或者保持開放性,去做不同領域的嘗試。換句話說,焦慮不需要被解決,而是帶著它向前行。」

「第二件事是誠實告訴朋友或同學,我現在沒有工作,可是有哪方面的興趣或專長,不知道大家能不能介紹適合的機會。」

梵音補充:「我放棄正職工作回到老家竹南之後,即使有點存款,還是很沒有安全感,又去面試,並順利拿到錄取通知。但最後決定還是要開書店,因為找工作只是為了外界的眼光,然而人生只有我自己可以負責,我也只要對自己負責。」

「另外,我的價值不會因為物質的東西而減緩,而且開書店之後的這段時間,更創造了我跟自己對話的機會,讓我想起從小時候到現在,最愛做的事情就是逛書店,是沒有報酬我也會去做的一件事。」

「那個感覺有點像是不要被城市的霓虹燈火所左右,把自己抽離開來,在高塔上看著這些經歷。」

彥菁補充:「自由工作者的自由,並不是時間上的自由,而是來自於過程中的掙扎與拉扯,脫離外在的眼光,不要被價值觀所綁架。也就是決定我要臣服於世界的眼光,還是要成為我自己。」


【Q2.關於停損點】

同一位小姐問:「那要怎麼設定停損點呢?我真的很喜歡畫繪本和寫書評,可是到底要嘗試多久呢?因為不是每個興趣都能順利銜接到賺錢維生...」

彥菁回答:「主要還是看妳想不想做這件事,如果是妳想要的,就會去嘗試,看能不能找到連結或資源。」

「另外,靈魂只想要體驗,不想要成功或失敗。所以你不一定要成功,如果失敗了,就換一條路走。對我來說,成功的定義就是我做到我喜歡的事情。」

「還有,停損點或許是指投入的時間與金錢,但回到生活來看,人生唯一的停損點,就是生命結束的那一天,只有那一天,是真正的停損點。所以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我都會不斷地去嘗試,不斷做自己喜歡的事。只要還活著,只要還健康,就會直直往這條路衝去。」


【Q3.關於每日工時】

某位小姐問:「請問妳怎麼調整出一天只工作四小時的模式?」

彥菁回答:「以前我最多同時有五個專欄,出現自律神經失調,還有睡覺前腦袋關不了機,身體再次告訴我不要過度使用自己。所以開始拒絕邀約,並且降低文章的數目。」


【Q4.關於工作的穩定性】

某位小姐問:「請問自由工作者會懷念正職工作時的穩定性嗎?怎麼克服沒有穩定性的焦慮呢?」

彥菁回答:「想當自由工作者,就是因為不想要穩定性,我現在每一天的行事曆都不一樣,例如邀約、試片或直播。像今天只有晚上有演講,明天沒事,到週日才又有講座,屬於一個很舒服的狀態。」

「至於收入的不穩定性,只要達到最低收入就好,而且接案可以分長期合作和不固定兩種,前者是有寫就可以活著,後者是能夠自行掌握。」

「此外,花錢的方式會隨收入而變動,第一年我幾乎都不出門,第二年我可以每週出門兩次,第三年則增加為四次。」


【Q5.關於待業狀態】

某位先生問:「請問要怎麼做才有勇氣在臉書發文,說自己沒有工作,需要別人介紹?而且我會害怕自己是半調子...」

彥菁回答:「我貼文的對象是朋友而非業主,提到的事情也是我有興趣的,並非已經有專業的程度。還有一個選擇是先當志工,試試看再說。」

梵音回答:「以我自己想開書店當例子,可以去參加相關活動,認識人和收集資訊,就會對那份職業有更深入的了解。」


【Q6.關於未來計畫】

某位小姐問:「不穩定性已經是妳的日常,但我很好奇未來的計畫會是什麼?」

彥菁回答:「目前的想法是寫劇本或錄 Podcast,不過不會主動去追,而是先提出來,看有沒有人會找我。我覺得只要做好當下每一件事情,把想做的事做到問心無愧,發出的光芒自然會被人看見。」

梵音補充:「提到心中的微光,除了一直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它持續發光以外,也要記得保護那個光,不要輕易地讓它熄滅。」

彥菁補充:『每個人或許都有感受到,自己的心中有一把小火在燒,那是你的某種渴望,隱隱感覺到自己想要什麼,卻常常不敢面對。每當火在燒,我們就想各種藉口不斷把它撲滅:「等錢存夠了才能燒啊!」「等手上這份工作先上手再說吧!」「等三十歲以後才可以呀!」或是怕這把火燒得跟別人不一樣,害怕那強大的原生力量會把自己燒得面目全非,總是拼了命跟它抵抗,耗盡所有力氣。這樣久了,有一天火就真的熄滅,再也無法復燃,人生只剩餘燼,活得槁木死灰,你應該看過那樣的人。」

「生命有火光,有渴望,是一件幸福又正常的事,我們該像飛蛾撲火,圍著火堆跳舞,為它慶賀,為它讚嘆,不要害怕炙熱。」

121326521_386603376029326_717069818214493936_o.jpg  


【購買書本】

把《有一種工作,叫生活》帶回家

 IMG_1446_20200404095832.JPG  

 

【逛逛書店】

《起點書房》粉專傳送門



【延伸閱讀】

聽完分享會的個人感想請看這一篇:

「起點書房」之《有一種工作,叫生活》書本分享會感想(下)—內心有微光,眼中有神采,生命有火花!

 

彥菁和許菁芳和張瑋軒在【創作者沙龍】的對談,她們分別寫過《有一種工作,叫生活》、《臺北女生》和《甘願綻放》、《親愛的,別害怕與眾不同》。

女人迷【創作者沙龍—我如何透過書寫認識自己】參加心得(上)—那一夜,我跟三位臺北女生的約會

女人迷【創作者沙龍—我如何透過書寫認識自己】參加心得(下)—那一夜,我跟三位臺北女生的約會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天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


擷取12  

arrow
arrow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