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歲的幸江一個人從日本來到芬蘭,開了一間「海鷗食堂」,想讓當地人知道日本料理的樸實美味,可惜一直沒什麼顧客上門。
因緣際會之下,幸江認識了 40 歲的綠和 50 歲的正子,三個人都有不得不離開日本的理由,也決定一起經營食堂,同時尋找幸福人生的秘密...
我用「關於幸福」、「關於職場」、「關於人生」三方面分享書摘和感想,同時比較小說和電影的差異。
Part 1:關於幸福
分成「堅持自我」、「無關年紀」、「無關地點」與「處處修行」四點。
【堅持自我】
幸江一直認為,在外國刻意宣傳日本,是很粗俗的做法。她想開一家可以不動聲色融入當地的店。~《海鷗食堂》
用不著美麗裝飾無所謂,樸素就好。我想開一家可以讓人吃到正常餐點的店。~《海鷗食堂》
幸江受到媽媽的影響,認為無論裝潢或食物,簡單平淡才是終極美食。比起大受歡迎的名店、過度調味的菜色,她更注重食材本身,堅持自己的理念,外表不吸引人沒關係,只要客人願意走進來,一定有機會變成懂得品嘗和持續光顧的支持者。
幸江不管在哪裡,想必都不會輕易被別人所蠱惑,總是能夠秉持自我吧。她不是賺錢至上主義的人。~《海鷗食堂》
另外,幸江堅持歸堅持,並不排斥接納別人的建議。例如「海鷗食堂」的飯糰一直賣不出去,綠想要改良為當地人愛吃的炸蝦、鹿肉和鯡魚口味,可惜試吃效果不好,因此幸江仍舊只賣日本人愛吃的鮭魚、柴魚、昆布和梅子口味。
我覺得「特色小店」跟「獨立書店」很像,不能刻意跟風,只想討好顧客,不斷做時下流行的口味,反而會失去本身的獨特性。
或許可以這樣思考,為什麼有人不喜歡去連鎖餐廳,反而專挑特色小店?
就是希望能吃到其他地方沒吃過的口味,或者被店長開店的理念所吸引。
正子:「真羨慕妳們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幸江:「我只是不去做不想要做的事而已。」~《海鷗食堂》台詞
此外,因為母親的家常菜,和父親的飯糰,讓幸江很早立定志向,將來要開一家自己的餐廳。所以她在學生時代到處試吃,留意餐廳老闆的受訪內容,畢業後也去食品公司任職,並為了開店基金省吃儉用。
換成我們來看,不見得能有這麼明確的人生目標,但可以趁年輕多加嘗試,學習幸江的「刪去法」,當愈來愈清楚不喜歡什麼,總有一天喜歡什麼會呼之欲出。
若說不安大家都很不安,唉,今後會怎麼樣誰也不曉得,不過只要自己好好努力,總會有辦法的。~《海鷗食堂》
正子準備要離開芬蘭,回到日本之前,仍然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可是她樂觀以待,總是會有出路的。
在小說《獅子的點心》中,我讀到這一句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時候人生真的是這樣,事先放棄的人當然只剩下死路,持續前行的人才有可能找到出路。
以幸江的「海鷗食堂」為例,不是沒人上門,只是尚未遇見合拍的顧客,堅持下去,才能看到客滿的那一天。
當然,經濟收入也很關鍵,幸江除了有存款,還有中樂透,所以能撐得比一般人更久。
【無關年紀】
不管旅行或結婚,幾歲都照樣可以。不能用年紀來區分。~《海鷗食堂》
正子覺得自己五十歲了,沒有特別的目的,只是不想待在日本,所以一個人來芬蘭觀光,別人應該都會覺得很奇怪,幸江卻認為這跟年紀沒有關係,想做就去做。
在小說《獅子的點心》中,有這一句書摘:
生命總有一天走到盡頭,那就在盡頭之前,充分享受自己的人生。
我從來不覺得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就要活成那個年紀該有的樣子,從念書到出社會,都是當個好學生或乖乖牌,這樣活著不累嗎?
單身是有最多自由和選擇權的身分,再不好好利用,去自己沒去過的國家,選一份真心喜歡的工作,真的太可惜了。
【無關地點】
生活在大自然的人,不見得全都會幸福吧。無論住在哪裡,身在何處,都要看那個人自己。那個人要怎麼做才是問題所在。精神抖擻的人,不管在哪照樣有精神,沒用的人不管去哪裡都一樣沒用。~《海鷗食堂》
原本綠以為芬蘭人因為有許多森林,所以心情才特別好,直到她遇見借酒澆愁的麗莎才改觀。原來關鍵在於「心境」而非「地點」,如同改編電影的宣傳詞—
心改變了,不管到哪裡都樂活!
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有機會改寫自己的人生。觀念一轉,心境一換,天堂地獄就在一念之間。
【處處修行】
武術館的牆上,掛著父親親筆撰寫的書法:「人生處處皆修行。」 ~《海鷗食堂》
有時候就算本身再樂觀,還是會遇到讓自己沮喪和難過的事情,不妨想想幸江父親的座右銘,每個問題或困境,都是一場修行,當成是挑戰或機會,解決或克服之後,自己一定能有所成長。
發現這個店後我耿耿於懷。妳們總是在笑,而且給人的感覺很好。不是表面上的假笑,是打從心底在笑。~《海鷗食堂》
另外,麗莎不明白為什麼幸江和綠即使沒有客人上門,還是面帶微笑,我想可能跟幸江抱持「人生處處皆修行」的態度有關。
她每天仔細擦拭每一個水杯和盤子,跟路過的行人微笑,維持廚房的整潔,相信只要做好自己該做、能做的事,總是會有好的結果。
雖說要等待,但我可不是哀聲嘆氣的悲劇女主角。他若要離婚我就簽字,他想要回來我就接納他。~《海鷗食堂》
還有,麗莎在老公離開之後,原本不知道生活該怎麼過去下,但如果套用「人生處處皆修行」的態度,就會自己掌握主導權,心情好壞的開關在自己身上,無論老公回不回來,都要過好每一天。
Part 2:關於職場
分成「職場之路」與「秘密配方」兩點。
【職場之路】
在公司上班期間,她只是聽命行事,壓根兒沒對自己做的工作動過腦袋。也沒懷疑過任職的公司會有關門的一天。結果現在卻變成這樣。可見自己有多天真。只會做小孩跑腿般的工作,這年頭哪有人肯雇用。~《海鷗食堂》
綠聽從爸爸的話,到充滿退休公務員的公司任職,剛開始覺得工作實在太輕鬆,很快把事情做完就可以看書,後來也漸漸習慣,過了整整二十一年,沒想到公司結束營業,超過四十歲的自己不知何去何從。
現實一點的說,除非你是創辦人,生涯規劃跟公司發展完全相同(其實幾年之後也不一定),不然大多數人只是找份得以謀生的工作,因此上班歸上班,還是要想想自己的職場之路該怎麼走。
否則年資愈久,反而更加危險,因為自己需要公司,勝過公司需要我們,所以就算不經營副業,仍要培養興趣或專長,哪一天還有 Option B,用其他方式賺錢。
【秘密配方】
她堅信只要是廚師用心捏出來的飯糰,縱然國情不同客人也不可能不理解。~《海鷗食堂》
無心的人機械化捏出來的飯糰,與用心的人投入愛心捏出的飯糰,味道會不一樣。~《海鷗食堂》
幸江相信除了捏飯糰的手法,所花費的心思,也會讓味道與眾不同。針對這一點,我是這樣解讀的,即使是相同的環境、食材和程序,有沒有用心還是有差,不然可能會偷懶、走捷徑或偷工減料。
另外,「海鷗食堂」是開放式的廚房,或許顧客看到幸江認真捏飯糰的模樣,會感染到她的熱情,連帶覺得食物更好吃。
Part 3:關於人生
分成「走入書店」與「祝福好友」兩點。
【走入書店】
幸江一邊沉吟一邊不由自主地走向學院書店,並不是要買什麼書或看什麼書,只是進入書店不知為何就會感覺很安心。~《海鷗食堂》
走在街上,發現書店,就鬆了一口氣走進來了。我本來就愛看書,光是看到書本排排站,就會很安心。~《海鷗食堂》
在主要幹道埃斯普那帝大街散步,驀然回神才發現已身在學院書店中。不知為何在這裡就會很安心。她感激地想,赫爾辛基有學院書店真是太好了。~《海鷗食堂》
綠和幸江都是愛書人,兩人的第一次相遇也在書店。後來綠去拜訪觀光景點,又不知不覺再次走入書店。
在《店量人生》書本中,曾在書店工作的作者寫過:
在書店工作的日子久了,便慢慢觀察到有一種人,他們來書店並不是為了書,也不為閱讀些什麼,只是為了消磨時間,又或是留下寂寞的瞬間,讓書本圍繞,將它消化。~《店量人生》
我覺得自己也是這樣,去書店是生活的必需,不為了找書,只是想置身於書海之間。而且跟眾多愛書人共處一個空間,看到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或許會變成好朋友的閱讀伴侶,就覺得很安心,也很幸福。
【祝福好友】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替她的決定高興。~《海鷗食堂》
正子要收拾行李離開芬蘭時,幸江和綠有一點捨不得,但也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要過,能夠有所交集已經很幸運,不管正子未來打算做什麼,都會在異國支持著她。
天底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同學的緣分只到畢業,同事的緣分只到離職,會不會還保持聯絡,要看彼此的交情。而且每個人的人生藍圖本來就不一樣,只能趁還能見面的時候,好好珍惜這一段時間。
Part 4:電影比較
【改編電影】
勝出之處在於親眼看到《海鷗食堂》的美食,還有芬蘭的風景,附贈的第二片 DVD 為 40 分鐘的「漫步赫爾辛基」,介紹電影取景的咖啡廳、露天市場、森林公園、公共泳池和肉店,還有其他當地特色小店。
【原著小說】
我在收到書的平日早上,花了約一個小時讀完,有更多電影沒介紹的故事,例如幸江為什麼會想開食堂,還有綠為什麼要離開日本,建議喜歡電影的人一定要讀小說。
【改編差異】
我認為劇情八成忠於原著,差異點大概有:
1.電影中有一位食堂前身咖啡廳的老闆,還教幸江如何泡出好喝的咖啡,某天卻想偷走店內的咖啡機,被幸江用合氣道制伏,說明原委之後如願搬走咖啡機。
小說是馬提和同夥先到「海鷗食堂」光顧,之後同夥找一天去搶劫,而幸江因為摔倒對方的新聞變成名人,讓店內的生意更好。
此外,電影中是幸江、綠、正子和麗莎去喝完咖啡,回到食堂發現小偷,小說中是幸江和正子遇到小偷,新聞上報之後,才和綠和麗莎一起去喝咖啡。
2.電影中的幸江定期去泳池游泳,最後有一個畫面是全部泳客幫幸江拍手,慶祝食堂終於客滿,但小說沒有這些情節。
3.電影中正子曾經收到遺失的行李箱,打開之後發現是滿滿的野菇,跟航空公司抱怨不是自己的行李,我想不到這樣改編的理由。
小說提到正子去完森林之後,誤食毒菇而有輕微中毒現象,還好很快恢復正常。
4.電影前半段讓食堂的生意很慘澹,僅僅湯米一個人上門,直到片尾才客滿。小說中只是來客數較少,沒有這麼明顯的對比。
5.電影中綠有跟幸江提到想回日本,可是小說內沒有。
【海鷗食堂】
讀完小說和看完電影,提到和看到芬蘭人不太注重流行時尚,東西以耐用為主,同時很重視家庭和休閒生活。
不過,即使是日本人,也有像幸江、綠、正子這樣,沒有強烈的物欲,過著知足的生活。
所以出國的確會改變視野,但有沒有辦法轉念,還是取決於個人。
另外,針對三位主角,我覺得可以分成兩類,第一類是幸江,懷抱著開店的夢想,出國之前幾乎不太買衣服,另一類是綠和正子,生平無大志,乾脆來幫幸江的忙。
因此有沒有夢想都沒關係,只要心境改變了,自然會有平靜的心情。
結論就是,出不出國,追不追夢,都不是重點,悲觀的人去到什麼地方都悲觀,樂觀的人遇到什麼事情都樂觀,或者說沮喪的時間比人還短,所以「心」才是幸福的關鍵!
P.S.
讀《雖然血淚,我還是喜歡翻譯》時,書中提到寫過《海鷗食堂》的作家群陽子,發現自己還沒讀過這本小說,想買時才發現早已絕版,只能入手改編電影 DVD。
幸好沒過多久就在網拍買到二手書,雖然書況不佳,我還是很高興能夠看完電影,隔天再追小說,享受無縫接軌的樂趣。
【延伸閱讀】
《IKIGAI:The Japanese Secret to a Long and Happy Life》讀後感想— 找到你專屬的 Ikigai,就是人生的最大禮物
《The IKIGAI Journey》讀後感想(上)—實現富足樂齡,可以去做的35件事
《The IKIGAI Journey》讀後感想(下)—實現富足樂齡,可以去做的35件事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天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