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翔只用了四年多跑完世界六大馬拉松,而且平均總成績都在三小時之內!

IMG_0745.jpg  

但是他並不專業,只是素人跑者。

但是他並不年輕,已經是 43 歲的大叔,卻可以靠苦練,五公里測速遠遠超過二十年前當兵的自己。

但是他並不健康,過程中曾經歷數次腿部拉傷、右腳嚴重撕裂傷、重感冒、雙眼白內障手術、術後的休息低潮期。

但是他並不輕鬆,是電通安集斯集團品牌「安納特」的總經理,又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把一天當成 29 小時來用。

雖然我不跑步,不過看完《去你的人生低谷》,以後對於想做的事再也沒有藉口!

這本書是以六大馬拉松為主題,那我也從六個方面分享收穫—「夢想」、「PM」、「工作」、「管理」、「公益」和「台灣」:


Part 1:關於夢想

【啟程階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也都有個自我解讀及完成夢想的方式。唯一不變的,是得一步步逐夢踏實,一段段地通過考驗,不斷對著鏡子裡每個階段的自己說:「Yes, you can make it!」

最早象總(取自英文名 Sean 的諧音) 是為了走出母親去世的傷痛,還有解決體重破表問題,把運動當成解藥。他報名「泳渡日月潭」、「宜蘭梅花湖」和「台東活水湖鐵人賽」,每周五天,每天凌晨五點練泳,從游不到十公尺的旱鴨子,變成一次能游完兩千公尺。

另外,他報名「太魯閣馬拉松」,規劃自主訓練,從跑不完十八公里,變成能跑完 42.195 公里的馬拉松。

書本中的跑馬人名言說的很好:「沒有奇蹟,只有累積。」你也有想做的事嗎? 有想完成的夢想嗎? 不想繼續做「夢」和空「想」,就要靠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和嘗試,拉近和目標之間的距離。

任何事都必須勿忘初衷,回過身,面對任何困難的選擇時,就得在眾多選擇中,選上某些讓自己很不舒服的種種,而凡此種種,通常都是正確而必然的選擇。

為什麼要活著這麼累? 象總說:「人生就是不斷挑戰舒適圈的動態過程。」人過的太舒服,相對也失去成長的可能性。

有句話說:「難走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困難。」比對自己的人生經驗,如果當年沒有放下一切,花光積蓄赴美求學,今天的想法、視野、語文能力,都一定還在原地踏步,因此很認同要走窄路的選擇。


【奮鬥階段】

當你有了夢想,擬了計畫,在執行之前,象總還提醒一件事:「學會堅持前,試著先學習放棄。」

他放棄了「慣性」:

每個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而我只是盡可能有效率地變換頻道,並努力催眠自己:「我有二十九小時。」....我不斷提醒自己:「如果只想著快快做完,等事情做完了,事情真的就完了。」因為「優秀」不該是一種先天特質,而是一種只要用心都能夠後天養成的習慣。

別人早上七點才起床,他已經完成早晨訓練;別人下班回家看電視,他已經準備出門練跑。

在「能與不能」之前,更重要的是「為與不為」,要想達到跟大多數人不一樣的成就,只能放棄正常的生活作息,逼自己擠出多一點時間。

我為了維持寫作的習慣,一個人住時是早上六點起床,把握九點上班前的兩個半小時;現在要負責叫兒子起床到送上娃娃車,不得不提早到五點多起床,至少有將近一小時的個人時間。說不想賴床是騙人的,但我有比睡覺更想做的事啊!

他放棄了「熱愛」:

對過動兒而言,最痛苦的莫過於叫他不准動,特別是在自己愛慘了的運動。為了世界六大馬,我學習到非得暫時放棄網球、籃球、棒壘球等從小到大的最愛。

籃球和棒壘球曾是他每周都要做的運動,投入超過二十年,可是為了不讓不確定的傷勢,影響既定的馬拉松系列賽,只好忍痛先暫停。

他放棄了「美食」:

但追求六大馬的過程中,為了讓身體達到一種適度平衡與相對完美的狀態,我會選擇在比賽來臨前一個月,徹底禁斷...凡事過猶不及,面對生命中愛透的人事物,緊緊抓牢並不是唯一解答,展現適度的節制才是真愛,能夠靜靜地忍受旁人見不到的孤獨,才能品嘗人生。

從小是大吃貨的他,會在比賽前一個月,徹底戒斷所有的軟糖、雞排、鹹酥雞,甚至是一次買十多盒的 Häagen-Dazs,只求進入完全備戰狀態。

這讓我想到兩年前的公司尾牙,為了穿上斯巴達勇士的戰袍,原本每天下午要吃巧克力,一周要喝三到四杯波霸鮮奶茶,改成買水果盒,完全不去手搖飲料店,加上每晚的腹肌運動,在三個月後完成「腹肌男」的目標。

【成果階段】

到了成績或結果揭曉,有時候很難盡如己意,象總在 2015 年的渣打馬拉松,才差 13 秒就能打破三小時的紀錄,當眾人覺得可惜時,他的看法是:

沒什麼好可惜的,當下感受到的可惜,永遠只是現有能力與期望目標尚未匹配的證據...我想談的「可惜」二字應該展開為「可被珍惜」;可被珍惜的是,我已偷偷學會:「不該屬於自己的,還沒能力緊握的,一點也不可惜。」

這是整本書我最喜歡的幾句話,尤其是把「可惜」解讀為「可被珍惜。」想起自己就讀中原大學時,甄試研究所是備取第一名,本來以為機率很高,結果還是飲恨。不要怪對手太強,要怪就怪自己太弱,沒本事拚到正取。

還有,我高中沒考上,去念了五專;二技沒考上,去念了插大;中原沒甄試上,去考了元智,以為這輩子擺脫不了第二志願的宿命,沒想到最後申請美國企管碩士班時,首次錄取 dream school—南加州大學,所以要相信每一次的努力,都會逼出更好的自己。

另外,與其跟別人比,象總說最大的敵人永遠是自己。在「破三」的成績背後,他完成了五十一個月、至少一千八百小時的練習,光跑步就超過十二萬六千公里,才能屢次突破個人成績。

擷取.JPG  

我們要比較的對象,永遠不是別人,而是前一秒的自己。與其汲汲向外界證明自己,不如悄悄朝內心挑戰自己,就算這個當下遭遇了失敗,那又怎樣?

兩年前我在練腹肌時,剛開始做到六十下就不行了,隔天上班還會腰痠一整天,後來每周增加次數和項目,刻痕更為明顯,到最後已經可以每晚四百下,這是我從沒想過的數字,四十一歲的體態比十八歲時還精壯。


Part 2:關於 PM

象總曾在 2002 年離開行銷廣告業,到新竹擔任電子業 PM。上工兩個月就接了西門子的代工專案,他無數次睡在公司和模具廠商,更罹患胃腸潰瘍,可是利用開會空檔請教內部專家,還有周末苦讀電子、機構和韌體等專業書籍,終於達成德國客戶的要求,以及得到各部門同事的認同。他說:

外人其實不知,我必須極度努力,才得以讓大家看起來好像毫不費力。

PM 是個與產業別高度相關的職業,即使你會一點專案管理技巧,也有客戶應對經驗,一旦換了產業,幾乎是武功全失,舉凡產業知識和專業技術,通通都要重頭學起。

如同象總所言,有工具書是最快的做法,還要加上做中學,每封 email、每通電話、每場會議,把不懂的名詞先記下來,上網 google 或請教同事,最後再靠時間來磨,三到五年之後才能站穩腳步。

此外,象總印象中有位大家公認難搞的技術人員,花了大半年的相處,總算願意溝通和採取建議。他學到的經驗是:

「待人以誠」,誠懇、誠實、誠信,試著用心解決夥伴們所遭遇的問題。別只想務虛、不想務實;別只講好話、不講壞話;別只顧自己、不顧別人;工作只是一時的,但為人處事是一輩子的。

R&D 是 PM 能否存活的關鍵因素,以高科技業男多女少的情形,免不了女性 PM 較為吃香,然而不是每位研發工程師都吃這一套。相較之下,「專業」和「態度」更為重要,問過的東西要記起來,也要拿出積極學習和努力上進的一面。

此外,做事是要做長久的,你可以欺騙或利用同事一次,但沒辦法很多次,因此要老老實實做事,用實質表現獲取別人的信任。

 

Part 3:關於工作

當部屬想跳槽時,象總除了檢討自己的人和事處理方式,還會請對方先自我評估,是否真的準備好了。他認為一個人的職涯分成「賺事」、「賺人」與「賺錢」三個階段:

初出社會的三、五年,我們得先「賺事」:學會做事的邏輯、方法,把事做對做好做滿做到有口皆碑;當賺到了事,接下來就可以開始賺人了,此時,我們突然發現不論是主動或被動,漸漸有人注意到我們的態度與高度,也逐漸贏得人氣;保持積極進取,不汲汲營營,待時機成熟,便會發現或大或小的賺錢機會彷彿量身打造,在沿路等待著我們。


回想我的第一份工作,當年選了外商而非鴻海,薪水比較低,卻有機會提升外文能力和培養工作態度,前者是每天磨練英文,下班再配合光碟或看書;後者是把吃苦當吃補,明明早上七點半上班,下午四點半可以下班,但每天加班都是常態,甚至好幾次做到凌晨,希望自己早日做出貢獻。雖然只撐兩年多,因為健康出問題離開,不過職場上的責任感和自我要求,都是從那個時期養成的。


Part 4:關於管理

象總從出社會的第一天起,到超過四十歲,全是在忙碌中度過,對於時間管理有本身的獨到之處。比如同仁反映問題時,他會先觀察而非立即處理,原因是:

當遇上問題時,關注層面必須高於、廣於個別事件,除了必須觀察一連串的事件變化過程,更要深入了解影響個別事件,以及促發這些類似的個別事件,其背後的結構層面...針對某些事件,由高至低我們可以有三個層次的觀點:

系統結構層次的觀點。
行為變化層次的觀點。
個別事件層次的觀點。

他在書本中以家中漏水當例子,把小孩翻倒的水擦乾是「個別事件」層次,看到天花板在滲水是「行為變化」層次,找水電師傅抓漏發現是樓上防水問題是「系統結構」層次。也就是說,要往更高層次去思考,才能找出真正病灶,避免浪費時間,反覆對付單一事件。

相同的道理,為什麼我們在公司要安排周會?因為平日忙於各自任務,聚在一起時就是很好的機會,大家分享和討論遇到的問題,是否有相關性?彼此的處理方法有沒有可學之處?能否同步展開到其他專案? 主管更要思考,解決燃眉之急以後,中長期的系統化對策是什麼。

此外,象總還分享時間帶給自己的管理哲學變化:

初出社會沒幾年心高氣傲,對於「管理」的理解在「管」,於是做錯的、看不慣的、都覺得該管,視而不管,心裡總有些疙瘩;當時間走過,碰撞了、經歷了,也感受了,對於「管理」的理解變成在「理」,理解團隊、溝通團隊、調和團隊,廣視人之美,而淡視於人之拙。

我有類似的體會,有些事情當同事時看不順眼,但升任管理職之後,必須丟開個人好惡,做到公平客觀,一切以績效為考量。隨著提供機會和掌握進度,你會發現同仁的潛力,甚至有令人眼睛一亮的貢獻。

另外,管理的尺度要謹慎拿捏,與其硬性規定上班或午睡起床時間,不如看事情有沒有做好,有些人習慣在辦公室加班,有些人把事情帶回家做。最後,要記得用鼓勵取代苛責,尤其自己都無法做到類似的表現時。


Part 5:關於公益

象總不只獨善其身,也很熱心做公益,僅舉出幾個例子—

1. 同意出書的原因之一,是想把版稅全數捐給公益團體和競技選手。

2. 參加倫敦馬慈善募款時,好朋友捐多少,他便捐同樣金額,給「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和「台灣肯納自閉症基金會」。

3. 創立「國手匯」品牌,提升運動選手的能見度,包括馬拉松破紀錄獎金、中長跑年度最佳跑者票選計畫、專屬網站、第二專長訓練等。

4. 用樂山教養院的原創設計商品,架構募資平台,募資近百萬。

其實他可以顧好工作和家庭,專注在興趣和運動就好,卻仍然願意做這些勞心勞力的事情,背後的理由是:

勇往直前不該有賞味期限,順著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望,我逼迫自己無論如何一定要做點什麼,而這完全不是我有多麼了不起,反而更突顯出我有多麼「不自量力」。

換個角度想,如果一個「不自量力」的我,都能夠選擇做點什麼,若有機會引發他人共鳴,其他更有能、更有為者,或許更可以做點什麼。至於成功或失敗並不是自己該考慮的選項,在這個世界上,成功的另一面並不是失敗,而是毫無作為;更是當時間靜靜走過之後,你我心存遺憾,自己還未曾來得及奮起並做過些什麼。

和他比起來,我做的事情實在微不足道。因為開過六次刀的經驗,關於拔鋼釘的文章經常被網友找到,所以會私訊回答問題,並鼓勵他們對康復和未來多一點希望,撐過漫長的復健期。

此外,我透過《Ryan讀書房》的 FB 粉絲專頁,定期介紹讀過的書,加上年度選書,以及分享長篇讀後感想,試著用書本對抗手機,讓更多人重新拿起一本書,進而愛上閱讀。


Part 6:關於台灣

象總不光挑戰六大馬,更利用每場比賽,增加台灣的曝光率。他從參加東京馬開始,幫自己和應援團訂製國旗裝,並在接近終點處,由啦啦隊適時遞出國旗,以最帥氣的衝跑姿勢,緊緊抓住外國人的目光。

2017042410552193163.jpg  

至於低調的兒子不喜歡成為焦點,他對兒子解釋:

台灣就像大雄,中國就像胖虎,彼此常常因為生長環境不同而產生誤解與衝突。當我們走到了國外,只要有機會能讓外國人知道我們,或是有機會表現自己,讓人家欽佩我們,都是讓我們國家可以被別人認識的時刻。

當我們很努力在各種競技場展現自己,讓愈多人看到我們,那就會有愈多人願意勇敢站出來當我們的好朋友;而當我們有能力與意願保護自己,我們身旁會有許多朋友願意站在一起,那麼胖虎可能就不會或不敢再繼續欺負我們,甚至有機會跟我們當朋友。

你們就是哆啦A夢,未來與想像力無限,或許身上沒有四次元百寶袋,更沒有滿滿的神奇道具,但我們有大家凝聚團結的心,一起秀出國旗,力挺台灣,這就是我們最夢幻的道具。

上個月台灣陸續與索羅門群島和吉里巴斯斷交,這一段話看得很有感,面對有錢有勢又不放棄統一的胖虎,大雄要靠金援去維持友邦的關係很困難,所以要把握每個場合,讓世界各國更認識台灣,知道台灣的善良和美好,不只運動員有機會,我們也可以做到。

自己讀南加州大學企管碩士班的那一年,是第一次有這麼深的國家認同,某天發現上課大樓的台灣國旗不見了,於是當面和寫信跟辦公室抗議,他們才掛回來。另外,平常我會注意言行舉止,畢竟都會成為外國同學對台灣人的印象,還會適時解釋和大陸的不同。

畢業返台之後,後來想出《Ryan 讀書房》福袋的方法,每次看到喜歡的外國小說,就幫作者畫個 Q 版漫畫,加上一本書和小禮物,簽名寫「Ryan from Taiwan」,寄給他們,至今收到的作家分別來自瑞典、西班牙、法國、澳洲、美國和日本。


【去你的人生低谷】

當初在網路上看到書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厚,讀完之後才知道原因。主題是六大馬,其實更像人生傳記,象總在正式接觸馬拉松之前,就已經挑戰過各式各樣的難關,包括不擅長的運動、轉戰電子業 PM、自學精進英文、協助創立新公司...等,這些歷練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拚出來的,可以說在正式踏上跑道之前,就已經是一位冠軍了!

另外,象總因為媽媽離世和控制體重而跑馬拉松,意外跑出從未想過的人生風景,結交跑友、回饋經驗、創辦品牌,推動公益、宣傳台灣,這還只是上半場而已,期待他更加精采的下半場!

IMG_0747.jpg  

最後附上我推薦這本書的十個理由:

1.熱愛跑步的人,尤其馬拉松跑者必看,學習象總如何備戰六大馬拉松,以及跑到終點的心路歷程,而加油團成員也能學到行程規劃的實用技巧。

2.想運動又缺乏決心的人要看,象總那麼忙都能排除萬難,我們還有不做的理由嗎?

3.社會新鮮人要看,看怎麼規劃職涯,不要一開始就以薪水為主要考量。

4.PM 要看,學習團隊溝通的技巧,用真誠和專業贏得人心。

5.主管要看,提醒自己「理」解甚於「管」理,關注更高層面,並定期檢討是否有處理好團隊的人和事。

6.中年大叔要看,我們不能改變的只有年紀,心態和習慣操之在己,不要太早放棄自己想做的事情,更要思考這一生有辦法做到什麼,留下什麼。

7.爸媽讀者要看,看怎麼訓練孩子走出舒適圈,學習自己做決定,以及面對隨之而來的後果。

8.對公益有興趣的人要看,學習象總和夫人的愛心,不只出力出錢,還號召更多人一起參與,讓社會變得更好。

9.真心愛台灣的人要看,我們一定能想出宣傳台灣的好方法。

10.喜歡觀賞電影的人也可以看,書本中不時穿插勵志的中英文台詞,一邊搭配象總的熱血故事,一邊回憶當初影片的感動。

P.S.
1.這是我有史以來買過最多本的書!

多年前答應同學哪一天她老公有出書,我一定買十本,說到做到。而且版稅全部捐給公益單位和競技選手,買書就是做善事啊!另外,也算支持我同學,她有寫粉紅色的「來,跟著象總太太跑步上學」那一章。

2.書本很熱賣,已經跟博客來預購十本,一上市就需要調貨,改打電話給金石堂書店時還鬧了笑話,店員查很久查不到,後來才問我:「先生,我們沒有《去他的人生低谷》,只有《去你的人生低谷》!」我只好回答:「對對對!就是去你的!」

 


【購買書本】

 《去你的人生低谷:最速總的世界六大馬重生路》

 


【延伸閱讀-運動篇】

《The Grace to Race》讀後感想 – 「IRON NUN / 鋼鐵修女」Madonna Buder 的故事

「Team Hoyt」:值得每個父母親這輩子讀一次的故事 - Dick Hoyt 迪克老爹感人的父愛

 

【延伸閱讀-關於我】 

世界民俗風尾牙準備心得(上)—每晚400下腹肌運動,化身斯巴達300壯士(訓練篇)

制服風尾牙準備心得(上)—賣六塊肌(雞)的肯德基爺爺(訓練篇)

《Ryan讀書房》福袋的故事

開刀拔鋼釘住院雜記 + 給患者的祝福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天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

擷取1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yan / 小凱 的頭像
    Ryan / 小凱

    Ryan / 小凱的部落格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