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村上春樹的書我看得不多,最有印象的是學生時代讀過的《遇見100% 的女孩》,初次看到這本書是在京都的惠文社一乘寺店,被放在入口處的展示桌上,可惜不懂日文,還好時報文化出版中文版,讓我有機會拜讀精彩內容。

DSC09747    

《身為職業小說家》不只村上的書迷會感興趣,喜歡寫作的人也不可錯過,這篇感想分成幾個部份:

1. 為什麼要當小說家:小說的用途。

2. 如何成為小說家:需要的資格、條件和能力。

3. 寫作的技巧:按照準備、過程和完成等階段,整理書中提到的方法。

4. 個人心得:看完書的三點想法。


Part 1: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是日本知名小說家, 1979 年以《聽風的歌》榮獲「群像新人獎」,正式出道後寫作至今超過三十五年,作品中譯本累計五十餘本。此書類似迷你自傳,著重於成為小說家的經過、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在寫作,還有提供寫小說的建議。


Part 2:為什麼要當小說家?

所謂小說家是把不必要的事情刻意變成必要的人種…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是由效率好而機敏的東西和效率差而迂迴的東西,互為表裡,多層存在所成立的。缺少了任何一方 (或一方成為絕對的劣勢),世界可能就會變得歪斜扭曲了。 ~《第一回:小說家是寬容的人種嗎?》

之前和別人討論過看小說的好處,對方認為與其要看完幾百頁的故事,不如直接把道理用幾句話說完。其實好的小說會讓我很享受閱讀的過程,還沒翻到最後一頁就為了即將結束而惋惜。另外,幾年之後,你不見得會記得一個道理,卻會對一篇故事印象深刻,還能變成和人聊天的話題,或許彼此都讀過同一本小說。

我雖然自己沒有孩子,但別人的孩子們如果能開心地讀我寫的書,而且從中產生類似共鳴的話,即使作用微小,但我總算為下一個世代留下一點什麼了…小說這種東西,故事這種東西,是擁有能勸解男女之間、世代之間的對立,和其他種種固有陳規的對立,具有緩和衝突機能的東西。 ~《第十回:為誰而寫?》

小說除了對個人的影響,還有共讀的好處。無論師生或親子之間的溝通,經典小說都能派上用場。另外,我和老婆分別讀過《冷靜與熱情之間》,後來仿效小說的男女主角,一階一階爬上義大利佛羅倫斯的百花大教堂屋頂,成為難忘的回憶。


Part 3:如何成為小說家?

【大量閱讀 & 用心觀察】

對於想當小說家的人來說,首要條件就是要讀很多書…其次…應該是養成對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和現象,仔細觀察的習慣…結論之類的東西盡可能先保留,甚至刻意延後。重要的不是整理出明瞭的結論,而是把那些事事物物的模樣,當成素材=原料,盡量以接近現狀的形式鮮活地留在腦子裡。 ~《第五回:那麼,寫什麼好呢?》

世界看起來好像很無聊,其實卻充滿了許多有魅力的、謎樣的原石。所謂小說家就是擁有能看出原石的眼睛的一些人。還有一件很棒的事,那些都是免費的。你如果擁有一對準確的眼睛的話,就可以盡情的選擇、盡情地撿拾那些貴重的原石。 ~《第五回:那麼,寫什麼好呢?》

村上在學生時期讀了各類別的書籍,培養出複合性的視野。相對來說,看的書不夠多,沒有花時間去消化,除了觀點狹隘,使用的單字和詞語也會受限,因此大量閱讀是寫作的基礎。

harukimurakami  

此外,村上在生活中看到的風景、遇到的人,會挑選出有趣的幾個細節,想辦法記在腦子裡,變成寫作的素材文件櫃。之前在年度好書推薦文介紹過 Allain de Botton 所寫的《機場裡的小旅行 / A Week at the Airport – A Heathrow Diary》,一個旅客進進出出、再平凡不過的地方,光靠作者描繪現況,加上自己的想像力,就能寫成一本書,可見觀察力的重要性。


【增加生活體驗】

夏目漱石小說中出現的人物,真是色彩豐富又有魅力…文章一句句都是自掏腰包親身體驗過的。這種小說,讀著就讓人非常信服。可以安心地讀。 ~ 《第九回:要讓什麼樣的人物出場?》

隨著年齡增長,村上累積更多的人生閱歷,無論是好的或不好的,但他會思考自己能得到什麼。例如被朋友背叛,雖然當時很受傷,至少能利用負面經驗,塑造小說中登場的壞人,讓人物更為多樣化。


【不做不行的事】

我認為能經歷二十年、三十年身為職業小說家的繼續活躍,或者生存下去,並獲得一定數量讀者的人們,應該都具備某種優越的、像強大的核般的東西。不寫小說不行的內在的動能。能夠支撐長久孤獨作業的強韌耐力。或許可以說是身為小說家這種職業人必要的資質和資格吧。 ~ 《第一回:小說家是寬容的人種嗎?》

村上認為寫小說必須具備相當強的心,不是跟別人比較或競爭,而是為了保持自己現在狀態最佳形式的強,像每天最少五個小時,坐在書桌前寫作的意志力。超過三十年的時間,村上幾乎天天跑步和寫作,因為兩者都是對他的人生來說,無論如何不做不行的事。另外,想當作家還要耐得住寂寞,他感覺像一個人坐在深井底下,就算某一行文字的精準度稍微提高了,只有自己會發現,不會有人給予鼓勵。

f_2415397_1  



Part 4:寫作的技巧

以下按照寫作的準備、過程和完成階段,整理書裡面提到的觀念:

【寫作的時機】

不想說小說的時候,或提不起想寫的心情時,我就完全不寫,只有想寫的時候,才決定「好吧,來寫」而開始寫…不過有一段時間不寫小說之後,心情又會變成「差不多該來寫小說了吧」。就像融化的雪水積蓄在水庫那樣,體內會自然累積可以創作的材料。直到有一天忍無可忍的時候 (這可能是最佳狀態),就在書桌前坐下來,開始寫小說。 ~《第四回:關於原創性》

職業小說家能夠決定每天的工作內容,不想寫小說就翻譯,想寫的時候才寫,對於上班族來說,就沒那麼容易。我除了早起到辦公室寫作之外,黃金時段就是偶而沒跟老婆碰面的周末,兩個整天可以關在房間趕進度。有時候,某一段不知道怎麼寫,乾脆去練習投籃,回來就有了想法。或者就讓那個段落放在腦海裡,在起床的半夢半醒之間,就找到靈感。


【培養寫作習慣】

寫長篇小說時,自己規定一天四百字稿紙估計要寫十頁左右…想寫更多時也在十頁左右就停下,覺得今天好像不太順時,也想辦法努力寫到十頁。因為做長期工作時,規律性會具有重要意義。能寫的時候順著氣勢寫很多,寫不出來時就休息的話,就無法產生規律性。因此就像打卡般,一天都幾乎正好寫十頁。 ~《第六回:和時間為友—寫長篇小說》

作家的生活看似自由,其實不然,跟工廠的員工很像,必須有定時定量的產出。村上引用丹麥女作家 Isak Dinesen 說過的話:「我沒有希望,也沒有絕望,每天各寫一點 / Write a little every day, without hope, without despair.」以及美國戒酒團體的標語:「一天一天踏實地過 / One day at a time」他認為默默地每天繼續寫下去,就跟重複蓋章一樣,某一天自己心中就會發生什麼。

以我來說,天氣冷又下大雨的早上,很難準時爬起來,不過人到了公司,專心寫作一小時之後,就很慶幸還好有出門,不然幾乎都有預期之外的事情發生,下班時間難以控制。自己能做的,唯有把握早晨時光,每天寫個一到兩段,積少成多寫完一篇文章。


【文章的修改】

第一次初稿完成後,稍微放一段時間,喘一口氣 (依每次情況而定,大約休息一星期左右),開始進入第一次改寫…大概要花一個月到兩個月時間。結束後,再擱置一星期左右,進入第二次改寫。這也是從頭開始大量的重寫。只是這次會著眼在更細的地方…結束之後,再稍微休息,又開始下一次的改寫。這次與其說是手術,不如說更接近修正作業。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看清楚小說的展開中,哪個部份螺絲該鎖緊,哪個部份螺絲該稍微轉鬆…大致在這前後,我會做一次較長的休息。可能的話把作品收進抽屜半個月到一個月左右…如此讓作品好好熟睡過之後,再度進入細部的徹底修改。充分熟睡之後的作品,會帶給我和以前相當不同的印象。以前看不見的缺點也能清楚看見了。可以分得出有沒有深度。 ~《第六回:和時間為友—寫長篇小說》

a2fc762eec5a5ecc9e20145d06735c63  

即使我的文章校稿約十次才放上部落格,仍有機會被讀者發現錯別字,所以我認同讓作品「熟睡」的必要性。一個晚上重讀三到四次,和隔兩天再讀一次,後者的效果較好。短時間內重複閱讀容易陷入盲點,有問題的地方反而沒看出來。此外,我固定在周五發表新文章,沒趕上這個禮拜,正好有多一點時間去修改,不會為了趕進度草草交差。


【使盡全力去寫】

對每部作品來說都沒有「如果還有一點時間的話可以寫得更好」的情況。如果寫得不好,是因為在寫作品的時間點我以一個作家來說的力量還不夠—只有這點而已。雖然遺憾,但不必感到羞恥。力量不足可以靠後天努力來彌補。但失去的機會卻再也無法找回。 ~《第六回:和時間為友—寫長篇小說》

村上在寫每篇長篇小說時,已經盡了全力,有無法寫得更好的自我要求。原因是他不為邀稿而寫,沒有截稿時間,並完成了仔細觀察、培養心情、專心寫作、擱置文章和多次修改等步驟,確保每一階段都有充分的時間。比起出版之後收到的評價,他更在乎是否用想寫的方式去寫,是否通過自己的標準,真實地感受到問心無愧。

我寫作最大的壓力來自於太多想寫的文章,時常為了把一篇寫好,乾脆不寫其他篇。雖然內容一改再改,並替換頻繁出現的同義複詞,讀的人不會察覺,但自己就是想改到滿意為止。不見得放在部落格的文章都能視為代表作,可是每一篇一定是用心寫出來的作品。


【接納旁人意見】

無論什麼樣的文章,一定都還有改良的餘地。無論本人如何認為「寫得好」「真完美」,都還有更進步的可能性。 ~《第六回:和時間為友—寫長篇小說》

無論什麼樣的意見,只要是清醒的,其中應該就含有某種意義。這些意見,可能會引導你的頭腦稍微冷卻下來,恢復適當的溫度。他們的意見也就代表世間,因為讀你的書的終究是世間的人。如果你忽略世間的話,恐怕世間也會同樣忽視你。 ~《第六回:和時間為友—寫長篇小說》

村上認為剛寫完作品總是一頭熱,不夠客觀,因此作家要有雅量接受旁人的批評,最好的方法是找一位長期閱讀自己作品,並能坦白和直率表達感想的人,像是他的老婆。好處在於對方如同「觀測定點」,透過長年相處而有深入了解,相較之下,各家出版社的編輯不同,每次都要經歷磨合期。

在寫作的路上,我想要感謝幾個人—姑姑說加上分段的子標題,讓人更容易閱讀;好友 Sun 建議文章的標題如何修改較好,並找出英文錯別字;網友 Ducky 提醒我標點符號的格式,還有分享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的網站,方便查詢成語的正確用法。


【持續挑戰自我】

經常可以繼續懷著向新境界挑戰的鬥志—畢竟對於從事創作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事。如果只安靜定在一個位置,一個場所 (比喻意義上的場所) 的話,創作慾望的鮮度會降低、衰退,最終消失。 ~《第十一回:到海外去。尋找新邊境》

村上面臨四十歲的關卡時,放棄日本溫飽的生活,直接搬到海外去,打算將自己的作品推廣到其他國家。雖然他的小說現在已經被翻譯成超過五十種語言,絲毫沒有怠惰或偷懶,今後還會探索本身未知的潛力。


【短篇 vs 長篇小說】

短篇和中篇小說…是為了寫長篇小說的重要練習場,也可以說是有效的踏腳石。我想可能像在一萬公尺和五千公尺的場地賽時,雖然會分別留下紀錄,但重心還是放在全程馬拉松上的長距離跑者那樣…我還是認為長篇小說才是自己的主戰場…我本來就屬於長距離跑者的體質,因此要好好把各種事物綜合地、立體地建構起來,某種程度上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距離。要做真正想做的事情時,就像飛機般,需要夠長的跑道。 ~ 《第六回:和時間為友—寫長篇小說》

每逢周三和周五,我的 FB 粉絲專頁會分享看完的書和簡短評語,不過這種短文難免占用寫長篇感想的時間,後來發現能在長篇感想引用短文中的某些話,所以不算白費功夫。另外,村上的生命線是長篇小說,對我而言是長篇感想。不少人反映我的文章太長,可是自己仍堅持要包括佳句節錄和個人心得,前者的對象是沒看過或不想看書的人,能很快吸收重點觀念,或者判斷對此書是否有興趣;後者的對象是看過書的人,願意的話可以交流意見。還有,自己看完書通常有很多想法,每次都貪心地多寫幾點,類似日後回顧的筆記,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Part 5:個人心得

簡短談一下自己的三點心得:

【找到此生最愛】

二十幾歲時代的我,從早到晚都在從事體力勞動,為還貸款而忙碌…不管多忙,生活多困苦,讀書和聽音樂,對我來說始終都是不變的巨大喜悅。唯有那喜悅是任何人都無法奪走的。 ~《第二回:剛成為小說家的時候》

為什麼要寫小說呢?畢竟我們能帶進墳墓裡的,也就只有竭盡所能達到的滿足感,費盡心力工作的證據而已。 ~《第六回:和時間為友—寫長篇小說》

村上大學還沒念完就結婚,和太太兩人一連三年打好幾份工,貸款開了一家唱片行,雖然比同學還辛苦,但生活中的調劑就是看書,熱愛閱讀的種子在三十歲那年開花結果,以新人之姿出道變成作家。

在年輕的時候,假如我們能夠培養一種嗜好,即使沒有成為「XX 家」,至少這一生不會怕寂寞。我最早是在專科時寫日記,三十歲起開始在部落格發表讀後感和電影心得,算是出生以來最持之以恆的一件事情。別人覺得早起寫作、反覆修改很自虐,我卻樂在其中,因為寫作之前要重讀書本好幾次,每次都比上次多懂一點,而且回顧多年來的文章,也算紀念青春歲月的一種方式。

0c705ec9223d2246939c94e83ae3d7a7  


【比得獎更重要的事】

最重要的是擁有好的讀者。任何文學獎、勳章、善意的書評,都比不上親自花錢去買我的書的讀者,擁有更實質的意義。 ~《第三回:文學獎》

對作家來說,比什麼都重要的最大職責,是繼續書寫更高品質的作品,提供給讀者。 ~《第三回:文學獎》

村上數次入圍芥川獎但從未得獎,無論是否獲獎,他自認生活不會有太大改變,三十幾年來,還是以相同步調執筆到現在。另外,村上形容小說家的領域就像任何人突然想參加就能加入的職業摔角擂台,要上到擂台很簡單,要長久繼續留在上面卻不簡單。與其過份在意是否得獎,不如專心把作品寫好,能夠感動讀者才是最真實的回饋。

有時候看到別人的粉絲團,兩三句話加一張圖,就有上千個讚和幾百個分享,自己的讀後感想動輒幾千字,要寫一到兩週,累計瀏覽次數還不到五十人,形成強烈對比。然而我相信言之有物的文章,放在網路仍會被有心人看見。最高興的莫過於知道朋友轉寄我的文章給其他人,或是買了同樣的書來看。能夠讓更多人知道一本好書,就覺得所花的時間很值得。


【毅力勝過才能】

小說家的賞味期限…頂多十年左右吧…過了某個時間點後「剃刀的鋒利」就必須轉換成「柴刀的鋒利」。 而且接下來「柴刀的鋒利」又必須轉換成「斧頭的鋒利」。能夠順利超越這幾種轉換點的人,身為作家才能長大一個階段,才能超越時代存活下來。 ~《第一回:小說家是寬容的人種嗎?》

就算在我身上本來就多少有一點寫小說的才能,但就像油田和金礦一樣,如果不被挖掘的話,應該永遠都深埋在地下繼續沉睡…我碰巧抓住了好機會。現在回頭看看,真的覺得,除了幸運之外什麼都不是。不過所謂幸運,說起來只是像入場券一般的東西…有了那入場券,你可以拿著進入拍賣會場—只有這樣而已…然後你要採取什麼行動,在那裏你能找到什麼,拿起什麼,捨棄什麼,在那裏可能會遇到幾次障礙,該如何超越,這終究是個人的才能和資質和技能的問題,人的器量的問題,世界觀的問題,有時候非常簡單只是體力問題。無論如何,都不是只有幸運就能完全應付的事情。 ~《第七回:從頭到尾是個人的體力問題》

就像有人說「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才能讓人看出來」,村上認為才能假如埋在較淺的地方,或許置之不理某一天終究會噴發。萬一在較深的地方,要有人想到去挖挖看,並不斷挖掘才能找到。前者就像可遇而不可求的「機運」,後者就是自己能掌握的「努力」。

我沒什麼優點,但對於喜歡做的事情,總是會堅持到底。部落格開站至今超過十年了,從初期一年十二篇文章,到去年完成六十篇文章,以及周一到五更新 Facebook 粉絲團的貼文,雖然哪一天成為父親勢必壓縮空閒時間,在那之前,會盡我所能地多寫,並持續寫作一輩子。


【身為職業小說家】

總之一次就好,想試著寫小說,讓自己把所有的力氣完全擠出來。如果不行就不行也沒辦法。可以再從頭來過啊。我當時這麼想。我把店賣掉,為了專心寫長篇小說也搬離東京。想離開都會,過早睡早起的生活,為了維持體力每天開始跑步。痛下決心,徹底改變生活。 ~《第十回:為誰而寫?》

這本書和村上的另一本《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其實都在講同一個觀念,就是對於熱愛的事情,要有不做會死、堅持到底的覺悟。所謂偉大的作家,就跟你我一樣,早上要強迫自己離開被窩,迎向每天的戰鬥。願我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戰場,努力做到最好,不求成名,但求無憾!

26451815__UY608_SS608_  

 

【購買書本】

《身為職業小說家》

 


【相關資訊】

 關於村上春樹的新聞和作品介紹

時報文化悅讀網作家村上春樹專區

 

配合本書上市,還有推出十三本長篇小說的紀念套書

A2201382

 

 

【延伸閱讀】


寫作和閱讀息息相關,一起來學習別人的讀書方法:

蔡穎卿之《50 歲的書桌》讀後感想和喬大讀書會心得 — 閱讀使你靠近更好的自己


談談「閱讀」

 


推薦幾本愛書人應該會喜歡的小說:

《The Storied Life of A.J. Fikry / A.J. 的書店人生》 讀後感想 – 持續閱讀永不孤獨

《偷書賊》讀後感想和觀後感

 

還有這篇文章內提過的書籍:

《冷靜與熱情之間》讀後感想

 2015 年度好書推薦書單,包括《機場裡的小旅行》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周一到五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

擷取1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yan / 小凱 的頭像
    Ryan / 小凱

    Ryan / 小凱的部落格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