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星之聲》、《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秒速5公分》、《追逐繁星的孩子》、《言葉之庭》和《你的名字》六部新海誠的動畫電影,終於有一部是在大螢幕觀賞!
高中生帆高獨自搭上渡輪,離家出走的他來到東京想要自力更生,意外認識少女陽菜,發現她是傳說中的「晴女」,只要對天祈禱,瞬間可以雨過天晴。隨著相遇和相知,兩人一起找到生存的意義,卻沒想到解決氣候異常的重責大任,也寄託在他們身上....
簡單分享八點感想:
【好天氣等於好心情】
我心想,天氣真的很神奇。單只是天空的狀況,就能如此撼動人心。
到底是哪些人寧可付錢,也希望換得好天氣? 包括想看到妻子在晴空下披婚紗的丈夫、想跟學長獨處的天文社學妹、角色扮演玩家、賽馬迷和幼稚園孩童。
確實天氣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心情,大多數人都喜歡晴天勝過雨天,尤其是像我一樣的機車族。遇上又冷又濕的天氣,要穿雨衣和手套,到公司還要把腳擦乾,穿上襪子和換上皮鞋。
那麼遇到連續一整周下雨,我們就要每天抱著鬱悶的心情出門嗎? 我不會這樣,反而會告訴自己—「不能讓心情被天氣左右,才是專業的工作表現。」因為盡責的員工必須維持穩定的情緒,以及繳出符合期待的績效。
【能在一起就是最簡單的幸福】
如果真的有神明—
拜託。
已經夠了。
已經沒問題了。
我們會設法生活下去。
所以,請不要再給我們任何東西,或是從我們身上奪走任何東西。
帆高和陽菜姊弟躲過警察追捕,終於可以洗個熱水澡,在飯店房間享受熟食時,他開心地跟神明祈禱,這樣就心滿意足了。
帆高身上有幾件事情值得我們學習,天真的他對於許多人事物都能輕易地感到滿足,例如熱騰騰的漢堡,或者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相對來說,大人們有時候追求的是「有還要更多」或者「好還要更好」,物欲沒有停止的一天,喜悅僅出現在買到東西的當下,到手之後又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只看到自己所沒有的,忽略了自己所擁有的。
【有家歸不得的孩子】
帆高,你在被警察輔導之前,最好還是回老家吧。畢竟你還有地方可以回去。
躲過警察來公寓的盤問之後,陽菜對帆高說了這幾句話。陽菜必須姐代母職,照顧弟弟,可是帆高的父母仍健在,還有一個棲身之地。
「無家可歸」和「有家歸不得」都不好過,小說中沒有具體描述帆高離家之前的遭遇,只說挨過爸爸的揍。
原本令我感到窒息的父親和學校,在我回去之後就變成理所當然的生活環境。如同我自己不夠完美,大人也同樣地不完美。大家都抱持著如此不完美的缺陷,時而碰撞得鼻青臉腫在生活。
幸好帆高再次回家與家人生活之後,體認到爸媽的辛苦,學習接納和適應。
我當兒子的時候,總是對父母的管教方式有很多怨言,埋怨他們沒有耐心,動不動就打罵。等到當了父親,才知道育兒有多麼不容易,上了一天班,回家還有許多沒處理完的公事,如果再遇上情緒暴躁的孩子,講了幾次也不聽,甚至先過來動手打人,真的很難按捺情緒不發火。每個男人都是當了爸爸,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爸爸,因此孩子和父親都要更體諒對方。
【一條生命 vs 天氣放晴】
假如說...一個活人祭品就能讓天氣恢復原狀,我會很歡迎...某人為了某件事犧牲,社會才能運轉下去。總是會有背負起吃虧角色的人,只是平常看不見而已。
我能明白圭介為什麼這樣說,比起認識不久的陌生少女,他更在乎親生女兒,更想帶她去陽光普照的公園走走,看到她的開心笑容。
不過「一個人的幸福」和「多數人的幸福」相比,我還是會選擇前者,畢竟那是一條生命啊!即使爸媽已不在人世,仍然是他們的寶貝女兒,還有愛她的弟弟和帆高。假如真的犧牲一個人,換來從此無雨的天氣,相信往後也會良心不安的。
【重要事物的順序】
人一旦年紀大,就不得不更改重要事物的順序。
圭介曾對夏美說過這句話,是我印象最深的台詞之一。
對我來說,「年紀」不是改變的關鍵,「孩子」才是,而且不改變不行。以前我的特休幾乎用不完,這兩個月兒子得了兩次腸病毒、一次玫瑰疹,每次都要隔離七天,再加上不定期發燒,我只能和老婆輪流跟公司請假,特休剩下四天,還要撐七個月,才有隔年的額度。
工作的話,為了準時下班接小孩,幾乎整天都是戰鬥模式,而且待辦清單永遠還有不少事。至於個人的運動和嗜好,也必須跟著調整,要嘛放棄要嘛少做,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做出的犧牲。
【你有拼了命也想完成的事情嗎?】
他逃跑的理由,似乎是要尋找原本在一起的女孩...不過,他現在等於是斷送了自己的人生。他有做到這種地步也想要去見的對象,或許讓我有點羨慕。
追查帆高的中年刑警曾和圭介說過這段話,讓我聯想到夏美嫌棄過圭介,覺得他收留帆高,後來又把人趕走,是個差勁的大人,身上更充滿「大叔味」。從這個角度來看,刑警和圭介都是中年大叔,人生到了失去衝勁的階段。
我還記得念書時覺得三十歲好老,更難想像四十歲之後的生活,結果現在自己早就超過四十歲,成了夏美口中有「大叔味」的男人。
不過「大叔」是年紀到了無法改變的標籤,想要的生活則能由自己決定。誰說當爸一定會發福? 一定要認命? 包括放棄自己的夢想? 大叔雖然體力不好,時間很少,但仍然有想要完成的事情,一旦下定決心,反而比年輕人更想堅持下去。因為已經對太多事妥協,如果好不容易有想做的事,又輕易放棄的話,連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年紀只是一個數字,年輕卻是一種心態,不要當個自己都看不起的大人!
【為了她能做到的事情】
這兩年半,我幾乎快要想破頭,終於決定大學要進入農學院。我想要學習在氣候變遷的現代需要的是什麼。雖然還不是很明確,但大概確定了一個目標,讓我總算稍微透得過氣。不過,我還沒有找到真正重要的事情。我想要知道我去見她的理由,以及我能為她做的事。
分離的兩年半時間裡,帆高試著找出自己能夠為陽菜做到的事情。
男孩(男人)一旦談戀愛,就會想知道對方最需要什麼,自己又能夠為對方做什麼,比起人人都能給的物質禮物,這是更為珍貴的。
雖然冷靜一點想,為了愛人去選擇志向不免有點危險,萬一分手的話,還有繼續用功的動力嗎? 然而有了「讓她幸福」的目標,相對也是支撐自己的最大力量,認真的男人最帥氣啊!
【比起藍天,我更想要你在身邊】
就算再也不會放晴也沒關係!對我來說,陽菜比晴空更重要!
那年夏天,在那片天空,我做出了選擇。和晴空比較,選擇陽菜;和眾人的幸福相較,我選擇陽菜的性命。我們許下心願,不論世界變成什麼樣子,我們都要一起活下去。
對大家來說,只要溫暖太陽就好,不管是犧牲誰的生命;對帆高來說,只要陽菜回來就好,即使世界會被雨淹沒。
十六歲的少年,最在乎的是什麼事情呢?我能理解帆高不顧一切的決心,陽菜在他窮困飢餓時伸出援手,讓他知道要為了什麼而活,所以比起拯救世界,他只想再次見到心上人。
卡通或電影中不乏為了地球或世人,選擇犧牲自己性命的英雄,《天氣之子》不再套用老梗,救回自己最喜歡的人一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天氣之子】
這大概是新海誠六部之中雨量創新高的動畫片,畫面美的沒話說,加上好聽的配樂和主題曲,看到最後仍然有被感動到。雖然在我心中,還是比較喜歡《你的名字》和《言葉之庭》。
至於電影小說,由新海誠本人所寫,建議先看動畫再看小說,補足更多面向和沒透露的情節。另外,小說基本上是以帆高為主的第一人稱寫法,偶爾穿插其他人,最多的是夏美,其次是圭介,還有陽菜和綾音等人,可惜沒有明顯的區隔,如果沒看過動畫,單純閱讀的話,應該會有點混亂。
P.S.
1.拿到小說的過程很曲折,即使有跟博客來預購,還是沒來的及先拿到書,看完動畫立刻接著讀書。於是我進戲院前,乾脆到金石堂書店去搜書,想說有找到乾脆多買一本,至少先睹為快。結果隔天上火車前,去 7-11 拿到書,超開心的!而且睡覺前還查了出貨資訊,顯示仍在備貨中,沒想到還是閃電出貨!
2.今年五月底到沖繩旅行,正好在 AEON Mall 的電影院拿到電影海報,特地保留到現在。
【購買書本】
【延伸閱讀】
《你的名字》小說讀後感想和動畫觀後心得—即使忘記名字,也要找到命中註定的唯一
動畫和小說感想《言葉之庭/The Garden of Words》— 讓你從此愛上雨天的愛情物語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天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