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 年 Florence Green 決定用丈夫留下的些許財產,在英國海島上的小鎮 Hardborough 開一家書店,地點選在廢棄多年的老屋,又潮濕又鬧鬼。她除了想辦法賣書,還直接搬到老屋裡,年過四十的她賭上一切追求自己的夢想,可是 Gamart 將軍夫人對老屋有其他的規劃,到底 Florence 的書店能替小鎮帶來什麼變化?書店的命運又是如何呢?

和「書店」有關的書籍或電影都是我的最愛,所以一知道這部電影就很想看,無奈住家附近的威秀影城不播冷門電影,苦等到 DVD 上市,順便購買原聲帶,邊聽邊讀原文小說。

000  

文章分成個人感想和改編差異,並加入《華氏451度》和《說書人和他的閱讀處方箋》兩本小說的書摘,同樣都以書本為主題,而且前者在《街角的書店》電影有出現。


Part 1:個人感想

我從「書本」、「書店」和「人生」三個面向分享感想:


【書本的功用】

唯一在小說中出現兩次的句子是:

A good book is the precious life-blood of a master-spirit, embalmed and treasured up on purpose to a life beyond life, and as such it must surely be a necessary commodity.

一本好書就像是血脈相承的大師精神,一代流傳一代,永世不朽,因此書本的確是一種必需品。

從愛書人的角度來看,為什麼書本屬於必需品,又有什麼功用呢?

1. 改變心情:

無論在家裡或海邊看書,總是能讓 Florence 找回平靜,暫時忘記現實生活中的不愉快。

001  

人不是機器,沒有「悲傷模式」或「快樂模式」的按鈕,不過一本好書往往是轉換心情的法寶。前陣子我要搭山線電車結果搭到海線,本來急躁的心情因為一本《華氏451度》而舒緩;而某個上班的早上遇見大雨,一個機車族最討厭的天氣,但到了辦公室一邊聽著改編電影配樂,一邊閱讀《The Bookshop》小說,頓時窗外的雨勢都與我無關,剩下放晴的心情。

2. 增廣見聞:

我很快樂,因為我還有那麼多書可以讀,還有那麼多關於他人或我自己的事可以去學習,那麼多作者和文字可以讓我接觸智慧。作品一部串連一部,文學的井深不見底,但這口井非常溫暖,而且不會致人於死。它令人安心,因為井裡藏著的寶藏能帶我們浮向水面。書本並不是讓我們就此與世隔絕,而是教導我們用更好的方法去理解世界。~《說書人和他的閱讀處方箋》

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四處奔波、與眾人交談、認識世界上所有城市,我們沒有時間、金錢,也沒有那麼多朋友…你所要尋找的東西就在這世界上,但是對一個普通人來說,要想見識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九,唯一方法就在書本裡。~《華氏451度》

不能安排旅行,書本就是我們的一雙翅膀;不能參加課程,書本就是我們的一位老師。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拜書本所賜減到最小,關鍵在於你能否專心學習。

3. 認識別人:

Gamart 將軍曾詢問 Florence 是否跟 Brundish 先生認識很久,Florence 回答我也以為如此,但事實上只見過一次面,說過一個下午的話而已。

002  

Florence 和 Brundish 談論書本時,兩人之間沒有身分、階級、個性或性別的隔閡,純粹是兩位愛書人的對話,而隱居多年、獨自生活、幾乎足不出戶的 Brundish,曾用信件表達對於 Florence 的感謝:

In my great-grandfather's time there was a bookseller in the High Street…From that day to this, no one has been courageous enough to sell books in Hardborough. You are doing us an honour.

我曾祖父的時代在 High Street 上有一家書店…從那時候到現在,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有勇氣在 Hardborough 賣書。妳幫了我們一個大忙。

Brundish更欽佩 Florence 對抗眾人,想盡辦法讓書店繼續營運的勇氣,願意為了她去找 Gamart 將軍夫人談判:

I value most the one virtue which they share with gods and animals, and which need not therefore be referred to as a virtue. I refer to courage. You, Mrs Green, possess that quality in abundance.

我最重視的是人類和神以及動物共有的美德,甚至不再被視為美德了,我指的是勇氣。Green 夫人,我在妳身上看到十足的勇氣。

回想我自己的經驗,前幾周在公司圖書館遇到平常只會點頭打招呼的男同事,忽然想跟對方聊聊,一聊將近二十分鐘,不知道愛書人是不是都會這樣,想跟人談談書本,又怕被嫌話太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能跟人分享看過的書,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而且認識一位愛書人等於又認識許多好書!因為他的緣故,我才有幸拜讀《華氏451度》這本經典小說。

4. 改變自己:

The difference in age between Christine and Florence seemed less, as though they were no more than two stages of the same woman's life.

橫跨在 Christine 和 Florence 之間的年齡差距彷彿縮小了,兩個人的差異只剩下女人生命中的不同階段。

小女孩 Christine 到 Florence 書店打工單純為了賺錢,她討厭閱讀,可是每天整理書櫃,跟 Florence 聊天和相處,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長大之後追隨 Florence 的腳步,開了一家書店。

003  

我相信認真讀過的書,絕不會毫無收穫,知識也好,氣質也罷,更重要的是,要去想怎麼應用書中所學,做事的方法有沒有機會改變、遇到問題能不能換個方式思考,甚至跟 Christine 一樣,從此選擇不同的人生方向。


【書店的經營】

從 Florence 打算開書店的風聲一傳開,就沒人看好這個決定。Raven 先生曾對 Florence 說:

They're saying that you're about to open a bookshop. That shows you're ready to chance some unlikely things.

人們都在談論妳即將在這裡開一家書店,這表示妳準備挑戰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銀行專員請 Florence 不要衝動地買下老屋開書店,Florence 回答:

It's a peculiar thing to take a step forward in middle age, but having done it I don't intent to retreat.

在中年的時候創業並不常見,但是我開書店絕非玩票性質。

律師請 Florence 考慮到其他地方開店時,她提到自己沒有這個打算,還已經搬進老屋書店。書店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The Old House—which, by the way, is my only house.

老屋書店,順便告訴你,也是我唯一的家。

004  

此外,Florence 每天幫自己打氣,既然是新的一天,或許不用太早絕望:

Opening the shop gave her, every morning, the same feeling of promise and opportunity.

每天早上幫書店開門時,她都有相同的感覺,關於自己做出的承諾和可能的機會。

除了看到財務報表的時候:

It often seemed to her that if she knew exactly what her financial position was down to the last three farthings…she would not have the courage to carry on for another day.

她時常覺得如果明確知道書店的慘澹收入狀況…可能連撐過多一天的勇氣都沒有了。

開書店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然而賠錢總有一個限度,存款燒光後不得不面臨關店與否的抉擇。Milo 先生曾問過 Florence 為什麼這麼辛苦工作,她的回答是:

Surely you have to succeed, if you give everything you have.

如果你賭上所有的一切在夢想上,就非成功不可。

現實生活中,勇氣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實體書店免不了調整經營方式,試著靠賣咖啡和周邊商品,補貼賣書的虧損,同時不能過於堅持自己要賣的書,要放一些符合大眾口味的暢銷書。畢竟除了要對抗網路書店的競爭(售價便宜和隔天取貨),還有整體閱讀風氣下降的問題。

假如有看過《華氏451度》,就會感慨有書不讀,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在未來的世界,政府為了控制人民的思想,除了每戶人家的牆壁安裝電視牆,降低入學年齡增加對孩童的控制力,並指派打火員放火燒書,尤其是藏匿書本的房子。而地下團體選擇什麼方法跟政府對抗呢?既然無法保留書本,乾脆每個人背書,二十個人分別背二十章,湊成一本完整的書籍。其他人想讀一本書,要請某個人說給自己聽,而那個人也要找到下一代,把內容傳承下去。這種學習的方式看似不可思議,卻讓人深深反省,他們千辛萬苦才能學到一個章節,我們有這麼多垂手可得的書而不去看,實在太浪費了!

我曾經看過幾本獨立書店店長寫的書,為了夢想要縮衣節食,把慾望和需求減到最低,箇中辛苦外人很難想像。而每次看到連鎖書店又關閉某家分店,或者獨立書店宣布結束營業,都免不了會有失落的心情。自己能做什麼事情支持他們呢?有機會我就一家一家去拜訪獨立書店,除了買幾本書,跟老闆閒聊,更會寫篇感想幫忙推廣。


【人就是書本】

我們除了看書,還能期許自己成為一本書。

在《說書人和他的閱讀處方箋》小說中,主角阿雷的職業為書目治療師,接受電話、上門諮詢或到府服務,聽完客戶的人生困境,從幾萬本文學作品中,挑出能打動對方的某一本小說或某一首詩,他會先朗讀幾段話,再請客戶自己讀幾章,下次見面進行更深入的分析與交流。

我覺得要達到這個境界,看的書要夠多,人生歷練要夠豐富,最後讓自己變成一本百看不膩的書,每隔一段時間就再版,永遠有新的內容分享給別人。

我不會拿書出來讀,因為查爾斯本人就是一本書,充滿故事。~《說書人和他的閱讀處方箋》

還有,人的外表等同書的封面,要學習不要以貌取人,就像 Christine 對 Florence 說過的話:

Florence: It's just that you don't really look old enough or strong enough.

Christine: You can't tell from looking. You look old, but you don't look strong.

Florence: 妳看起來年紀不夠大,也不夠強壯。

Christine:妳不能光從外表判斷。妳看起來年紀很大,同樣不夠壯。

在《華氏451度》小說中,地下組織的每個人真的是一本書,某位成員說:「別憑封面評論書本好壞」,不要看這個人其貌不揚,他或她腦海中背誦的內容,都是一本世上絕無僅有的書籍。這讓我聯想到書讀得愈多,反而要愈謙虛,更虛心對待身邊的每個人,大家讀的書都不同,你無從得知,會透過哪位朋友,多認識一本還沒遇到的好書。


【人生的意義】

Hardborough 小鎮的居民早已習慣一成不變的生活,很少有人想創業,或者做一件沒人做過的事情:

Survival was often considered all that could be asked in the cold and clear East Anglian air. Kill or cure, the inhabitants thought – either a long cold, age, or immediate consignment to the salty turf of the churchyard.

置身於東盎格利亞的冷冽空氣中,生存成了唯一的要求。居民只想著—不是生,就是死,或者隨時去跟有鹹味草皮的墓園報到。

小說內也提到,在 20 世紀初期,男人的平均壽命為 45.8 歲,女人為 52.4 歲,到了 1959 年,男人的平均壽命增加到 68.1 歲,女人為 73.9 歲,雖然 Florence 已經超過 40 歲,知道自己比過去的女人還能多活二十年之後,就覺得中年創業不算太遲,即使開店過程諸多阻礙,她經常告訴自己:

That human beings are not divided into exterminators and exterminates, with the former, at any given moment, predominating.

人類並沒有被區分為消滅者和被消滅者,前者完全不佔任何優勢。

《華氏451度》則提到比起活多久,重點在於有生之年,曾經改變過什麼:

每一個人的離去,一定都會留下什麼,一個孩子、一本書、一幅畫、一間房子、一道築好的牆,或是一雙做好的鞋,或是一片細心照料的花園。總有某個事物是你的雙手曾經碰觸過的,於是,在你離世後,你的靈魂便有了歸宿;等到人們看著你種下的那棵樹或那朵花,你就在那裏…重要的不是你曾經做過什麼,而是你改變了什麼,在你碰觸它之前,直到將手抽離之後,它已經不再一樣了…一個修剪草坪的人跟一名真正的園藝師,差別就在於碰觸;修剪草坪的人幾乎像從未來過一樣,然而園藝師卻終其一生的留下來。

行政院主計總處表示,105 年男性平均壽命 76.8 歲,女性平均壽命 83.4 歲,既然我們活得比以前的人還久,不如把握機會多做一些事情。我當爸爸之後,閱讀和寫作時間愈來愈少,但還沒有放棄,仍舊堅持過去十多年的寫作習慣,透過部落格和 Facebook 粉絲專頁分享好書。只要多一個人願意看書,甚至買書,相信就會對台灣的閱讀風氣有小小的幫助,至少這是我個人的天真想法,如同 Florence 對 Brundish 先生說過的話:

While there's life, there's hope.

只要有生命,就一定有希望。


Part 2:改編差異

看完小說和影片,大概能猜到為什麼電影拿到 2017 法蘭克福書展最佳文學作品改編獎,以及 2018 西班牙哥雅獎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我認為最大的差異在四個地方:

1. 結局:小說結尾 Florence 的書店被強迫徵收,遭人陷害沒拿到賠償金,不僅關掉書店,還要賣掉所有的書,搭火車黯然離開,感嘆住了十年的小鎮確實不需要一家書店,看完會讓人心情低落很久,我知道獨立書店的存活率不高,可是沒想到是如此不堪的下場。電影則讓悲劇結局稍微有較正面的改變,Christine 長大之後讀完 Florence 給自己的小說,更開了一家書店,不曾忘記她說過的話:「只要在書店裡,誰也不會覺得孤單」。

2. Brundish:他無論在小說或電影都是 Florence 最忠實的顧客和最有利的盟友,差別在於小說中 Brundish 沒有先告知 Florence,逕行去找 Gamart 將軍夫人,請對方不要為難 Florence。電影則增加了他和 Florence 在海邊見面的片段,讓觀眾更能感同身受兩人之間惺惺相惜的友情,以及 Florence 在 Brundish 離世後的傷心。

005  

3. Christine:小說有更多她和 Florence 的互動,不愛念書的 Christine 最後去了技術學校而非文法學校,沒念多久就休學了,並沒有交待後續發展,讀者無從得知 Christine 短暫和 Florence 共度的時光,在往後的人生有什麼影響。電影中 Christine 趕來見搭船離開的 Florence 最後一面,想為她的遭遇出一口怨氣,放火燒了老屋書店。

4. 書本:小說裡 Florence 沒有購買 Ray Bradbury 的小說,影片中才有《Fahrenheit 451/華氏451度》、《The Martian Chronicles/火星紀事》和《Dandelion Wine/蒲公英酒》。


順便提幾個受限於影片長度,小說中才有的描述:

1. 書店的興衰:由於公共圖書館 (The Public Library) 的車子一個月才到小鎮一次,所以 Florence 不光賣書,也提供租書服務,直到鎮上的圖書館落成,業績無可避免受到衝擊。

2. 夫人和將軍:電影中夫人搭車經過書店但沒有下車,將軍到片尾才第一次來書店,最後被 Florence 大聲趕出去;小說中夫人有進入書店,亂翻別人預約的書被 Christine 趕走,而將軍有來書店買過書,故事結尾時又來一次, Florence 提醒他午餐邀約不要遲到,委婉地下逐客令。


【The Bookshop/街角的書店】

電影裡讓我印象最深的兩個畫面—第一個是書店開張當天,Florence 看到牆上掛著的「老屋書店」招牌,忍不住笑了出來,內心充滿夢想成真的喜悅;第二個是書店面臨倒閉,Florence 用手最後一次滑過書架上的書背,趴在地板上彷彿希望自己化身為書店的一部分,而不是像通緝犯一樣被趕走,讓人看了又難過又同情,一個沒有書店、沒有書本、沒有朋友的寡婦,未來也不知道何去何從。如果時光倒流,Florence 還會義無反顧地開書店嗎?

006  

我相信會的,而且我不認為這一切都是徒勞無功,Florence 讓 Brundish 在去世之前有忘年之交,找到同樣熱愛閱讀的朋友;讓 Christine 體驗置身於書本世界的氛圍,也許某一天會愛上看書;讓許多鎮民讀到想看的書,最起碼有打發時間,或者從書本中獲得成長。

Christine 曾在心裡想著:

她 (Florence) 實現了她的夢想,卻被他們硬生生奪走,但她內心所擁有的,誰也奪不走,就是她的勇氣。

Florence 用勇氣點燃了「老屋書店」這座燈塔,那把火曾經明亮旺盛地燃燒著,即使最後不幸熄滅了,曾經去過的人都會記得書本帶來的溫暖,無疑是 Florence 對這個社會的貢獻。

看看 Florence,想想自己,這輩子一定要替世界改變些什麼!

007  


P.S.

1.我是在誠品網路書店入手原文小說,正好有庫存,網頁上寫 The Bookshop (Film Tie-in Ed.),也就是本篇文章的第一張照片,電影海報封面版本。

擷取   

至於博客來是賣一般封面版,還需要安排進貨。

 擷取1  

2.《The Bookshop/街角的書店》是 Penelope Fitzgerald 在 1978 年完成的小說,導演應該是要跟她致敬,刻意把這本書放在電影中,片尾的某個鏡頭有拍出 Christine 書店的藏書,其中一本就是《The Bookshop》。

3.有時候真的覺得緣分很奇妙,同事推薦我看完《華氏451度》小說,過沒幾天就在《街角的書店》DVD 看到這本書!

 

【延伸閱讀】

經營獨立書店有多難,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十年有河》讀後感想和「有河Book」獨立書店參觀心得—這不是書店,而是夢想中的生活方式


關於書店的推薦小說:

《小鎮書情》&《巴黎小書店》讀後感想 – 兩本帶給你感動、治療你心痛的好書

《The Storied Life of A.J. Fikry / A.J. 的書店人生》 讀後感想 – 持續閱讀永不孤獨

 

更多台灣、日本和美國的獨立書店參觀心得:

獨立書店參觀心得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天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

 擷取12  

arrow
arrow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