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刺激的賽車電影「Rush / 決戰終點線」之後,就立刻搜尋主角 Niki Lauda 的書籍,可惜 Amazon 網站販售的自傳《Niki Lauda Meine Story》都無法寄送到台灣,還好從 ebay 競標到僅存的一本英文版,拿到保存良好加上書套的絕版書,讓我深入了解 Niki的車手生活和人生經歷,並寫篇文章分享讀後心得。
本文分成三個部份,第一部份是Niki Lauda的生平簡介;第二部份是Niki比其他車手優秀的原因;第三部份是自己看完書的感想。
Part 1:About Niki Lauda
【Early Years】
Niki Lauda於1949年出生於奧地利頗有名望的Lauda家族,從12歲起就對駕駛產生極大的興趣,不管是祖父或來訪的客人總是讓他當泊車小弟,不過由於不愛念書,在高中就留級兩次,父母只好把他送到修車廠做學徒。在19歲時Niki第一次參加賽車比賽就贏得亞軍,接著又不顧父親反對在歐洲盃賽事奪冠,後果就是被逐出家門,同時正式展開賽車手的生涯。
Niki在Formula 3(三級方程式賽車)待了三年,親眼目賭幾場死亡車禍之後,讓他下定決心要趕快進入更高層級的賽事。Niki跟銀行貸款付給March車隊,當作成為車手的條件。後來車隊僅安排在二級方程式賽車比賽,而且是當替補車手,所以他花錢跳槽到BRM車隊。這一路下來一共累積了16萬英鎊(約新台幣752萬)的負債,但Niki認為這是追尋夢想的代價,把全部心力放在比賽上,在1973年便以優異的表現引起 Ferrari車隊的注意。初次會面時,Niki毫不客氣指出法拉利賽車的缺點,老闆Enzo Ferrari給他一週時間改造,如果成績沒有縮短一秒鐘就要他走人。Niki幾乎每天都沒睡覺關在修車廠,成功證明自己的建議是正確的。順利加入法拉利車隊後,更於1975年結束Ford車隊的七連霸,拿下第一座個人冠軍。
【1976】
1976年是Niki生命中多災多難的一年,開季前三場比賽都獲勝,卻在自家門前被牽引機撞斷兩根肋骨,緊急飛到維也納求助有名的外科醫生,本來對方認為他是自大又不顧生命安危的車手,拒絕幫他治療。後來被Niki堅決重返賽事的態度所感動,讓他在最短時間內回去比賽。結果在一場比賽其中一根肋骨又斷裂,差點刺穿肺部,Niki忍著劇痛跑完全程,在前九場比賽他就拿下61分,緊追在後的是JamesHunt和Patrick Depaille,兩人都才26分。
德國 Nurburgring (紐柏林) 被車手視為難度最高和極度危險的賽道,環狀設計加上許多狹窄的彎道,還有「The Green Hell/綠色地獄」之稱。前一年Niki曾在此創下6分58.6秒的世界紀錄,是第一位能在7分鐘內完賽的車手,而比賽那天下起傾盆大雨,他考量安全問題提議取消比賽,卻沒有獲得足夠的車手支持。不幸地Niki的惡夢成真,發生嚴重車禍並卡在車裡無法脫困,油煙不斷進入肺部,還被大火焚身。媒體認為Niki面貌全毀,以後朋友要靠聲音認得他,斷定至少需要半年時間才能復原。事實上,他的右耳少了一半,前額、眉毛和兩邊眼瞼都受傷,無論有多少位醫生提出整型方案,Niki堅持只想治療上下眼瞼,比起外貌,他更在乎回到賽事的時程表。第一次的手術沒有完全成功,下眼瞼沒辦法合起來難以入睡,到第二次手術才改善問題。憑藉著超人般的意志力,以及每天十二個小時的復健,Niki在意外發生的33天後就宣告復出,才錯過兩場賽事,以及被James追上12分。
其實剛回到賽車場時,碰到雨天Niki的心裡就蒙上陰影,過於小心翼翼,可是他很快地克服心魔,找回往常的比賽水準。往後的賽事因為故障或其他因素,讓第二名的James步步進逼,到最後一場東京Fuji的比賽前夕,兩個人剩下3分的差距。結果就像是上天刻意的安排,比賽那一天雨勢超大,讓Niki的信心在開賽前就被擊潰。下午四點大會宣布照常比賽,每一台賽車都很難避免打滑,也容易發生擦撞,看到情勢如此危險,雖然以第五名完賽就能封王,Niki仍決定斷然退賽,把冠軍讓給了James。賽後讓 Niki 耿耿於懷的是車隊老闆Enzo Ferrari未曾表示任何關心,還告知他下個賽季必須跟另一名車手共用同一台車,視表現決定誰會是首席車手。縱使和車隊關係愈來愈差,Niki盡責地在1977年幫法拉利車隊贏得冠軍,然後就分道揚鑣加入Brabham車隊。
【Retirement】
在1979年Niki第一次感覺對賽車提不起熱情,到賽季中段時,他受夠了多年來一直在賽道上瘋狂繞圈,提出即刻退休的聲明。Niki全心投入自己的副業Lauda航空公司的經營,即使營運狀況不佳,兒子和女兒接連出生,他未曾想過為了賺錢而付出的念頭。與此同時,McLaren車隊每個月都和他保持聯繫,關注最新動態,直到1981年Niki同意試車,發現對賽車的熱愛還在,無視妻子的不諒解,他執意重出江湖。第一個賽季就讓人發現他寶刀未老,以第三名作收。
【2nd Retirement】
1984年是Niki職業生涯的另一個高潮,同車隊的後起之秀Alain Prost常常在排位賽取得更好的成績,讓他正式比賽時處於不利的出發位置,除了要擺脫其他車手,更要比平常冒更高的風險賽車。兩人之間的激烈競爭持續一整季,要靠葡萄牙Estoril的最後一場賽事一決勝負。Niki掌握積分優勢,有第二名就能奪冠。但是在排位賽Prost搶到第二名,Niki卻是糟糕的第十一名。開賽後Niki從第十二名苦苦追趕,加足馬力,並在油料耗盡之前完成比賽,以些微的1.5分險勝Prost,順利得到個人第三座冠軍。
1985年,彷彿厄運纏身,零件故障等問題接連發生,同時Niki再次懷疑自己可能失去了賽車的動力,有了上一次倉促退休的經驗,他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去證明和考慮。接下來他發現自己愈來愈畏懼死亡,希望能完整和健康地走出賽車場,於是在賽季尚未結束就舉行記者會,宣布不會再有下一個賽季。Niki的最後一場賽事是1985/11/3的Australian Grand Prix,可惜剎車出狀況,撞上護欄被迫停賽,可是Niki仍然吸引了萬名觀眾到場,見證傳奇車手的最後一戰。
【Lauda Air】
自從1974年搭乘過單引擎飛機後,Niki就愛上了飛行。他在1976年取得駕駛執照,判斷奧地利的航空業還有成長的空間,大膽地跟銀行貸款,購買搭載44人的小型飛機,成立Lauda航空公司。Niki面對奧地利航空(Austrian Airlines/AUA) 演出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戲碼,無懼對方動用各種手段要讓自己公司破產,包括聯合銀行拒絕貸款或惡意刁難營業執照展延,他咬牙苦撐,找出脫困之道,還拓展飛航路線到海外市場。無奈終究不敵奧地利航空,在2000年被併購,公司名稱在2013年正式消失。
Part 2:Why Niki Lauda is Better
以下三點是Niki勝過其他車手的地方:
1.無論面對什麼狀況,Niki既冷靜又沉著。通常比賽當天吃早餐時,一般車手的脈搏是90到100,他是80到85。在排位賽和正式比賽時,一般車手的高峰是220到230,因此有時候會眼前一黑,失去意識而發生意外,Niki的最高脈搏則是190。另外,難以控制的狀況發生時,即使你告訴自己不要生氣,反覆深呼吸,還是很難不受到腎上腺素和脈搏升高的影響。當其他車手由於故障在維修區久候,無法立刻進場時,通常不是暴怒就是斥責技師們動作太慢,Niki則是神色自若地坐在車裡,他明白生氣不但沒有幫助,還會讓自己失去理智,出發後有更高機率發生危險。
2.Niki擁有在修車廠工作的經驗,相當了解車體結構和運作原理。在其他車手頑固地想馴服一台加入新引擎的賽車時,他能夠判斷哪邊出了問題,一針見血地給予建議。另外,他還能和技師共同維修或參與新技術的開發。
3.Niki認為自己的優勢在於可以快速思考,不管是賽車或做生意,讓他比對手或競爭者早一步做出判斷,制敵機先。例如有些車手常常忽略輪胎狀況,因為高速駕駛導致很快進入維修區換胎,再心急如焚地回到賽道,重蹈覆轍,不久後又回到維修區。而在商場上,當他的同事還在重覆問題時,Niki早已想出了解決方法。
Part 3:Lesson Learned
以下是自己看完書的五點收穫:
【The Time Management】
風馳電掣的賽車場上分秒必爭,每一分鐘對於 Niki來說,就像是資產負債表上的珍貴資產,他跟守財奴一樣,細心規劃和謹慎決定時間的安排。在外人看來,他總是把自己逼到極限,處於很大的壓力之下,因為Niki希望每一件事情都能安排妥當,照自己的方式進行,進而擁有更多時間。他老是提前赴約,並嘗試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最多工作或參加最多會議。他每天7點起床,7點半到公司,如果員工8點32分才到,超過規定時間兩分鐘,Niki就不能接受。而省下來的時間他不會拿來做更多事,就是發呆、思考或鍛鍊身體。最多兩天,極限是三天,Niki就會感覺不安,想要調回到原來的生活步調。他覺得這種忙裡偷閒的方式很不錯,比每天超時加班的效率還高。生活之於Niki,就是以成就來定義,他願意承受壓力,看自己可以達到多少目標,以及在過程中享受放空的幾天。
我很難像Niki從容自若在兩種生活模式之間切換,台灣的電子業員工平常上班步調很快,下班或假日還是很難完全跟工作切割開來,就算到小島度假,可能要好幾天才能融入當地悠閒的氛圍,然後就要回去公司。這時候不得不說很羨慕歐美國家,例如義大利每一年固定有將近一個月的長假,可以一次休完,或者分兩次休,重點是可以做很好的安排,出國旅遊或者帶家人度假。相對來說,台灣的上班族最多就是婚假能請整整兩週,私人理由請假很難超過一週。
With endless time, nothing is special. With no loss or sacrifice, we can’t appreciate what we have. ~ Mitch Albom, The Time Keeper
另外,『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的作者Mitch Albom曾在『The Time Keeper/時光守護者』一書中寫過:「擁有無限的時間之後,任何東西就不再顯得特別。沒有失去或犧牲,我們就不會珍惜我們所擁有的。」自從人類懂得測量時間,開始記錄和計算日子,就註定愈來愈忙,要在每一天排進更多的活動,這是不可能倒退的趨勢。換個角度想,正因時間有限,更要善加利用和規劃。我週一到五的空閒時間很少,而自己想做的事情太多,想看點書,想寫文章,只能好好把握零碎時間,例如起床到上班之前、下班到睡覺之前的寶貴時段。
【The Emotional Management】
Niki不苟言笑的神情常被外面解讀成撲克臉或者機器人,但是他覺得自己其實很敏感,只是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顯露出來。其中一個理由是在賽車場上,稍微被對手察覺你的不安或驚慌,就會讓對方有機可趁。Niki的情緒管理之道就是誠實面對自己,找出生氣或心情不好的原因,然後花時間去分析因應之道,一個是找出改變的方法,另一個就是說服自己接受現況。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Serenity Prayer
我很喜歡這一段禱告詞:「請神賜予我寧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情,給予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事情,並傳授我智慧讓我分辨兩者的不同。」很簡單的二分法卻很受用,面對完全無解的問題,花再多的精神,發再大的脾氣,還是徒勞無功,反而浪費可以解決其他問題的時間和能量。
【The Meaning of Life】
在第一次宣告退休之前,Lauda把自己當成發光的太陽,認為身邊的隨扈和其他人都圍繞著他打轉,必須服從他的命令,按照他希望的方法做事情。賽車是第一順位,婚姻、家庭和其他面向都放在一邊,就連兒子出生也不影響優先順序的安排,讓他可以百分之百專注在賽車上,追尋更多刺激、勝利,以及成就感。還好他終究想通了,懂得體諒別人,以及重新規劃人生。
賽車手的確是整個車隊的目光焦點,上台領取獎盃、賽後接受訪問、登上雜誌封面的永遠是他們,難怪可以漫天開價,假使老闆不讓步,馬上就找下一家同意簽約的車隊。可是沒有一位車手能靠自己贏得比賽,畢竟賽車是團隊競賽,還要歸功於贊助商的經濟援助、老闆的經營管理、設計團隊的研發改造,以及維修團隊的檢查保養。稍微一個小故障,就會被對手大幅領先,甚至發生車禍;而沒有老闆和贊助商,車手可能連表現的舞台都沒有。再者,賽車生涯總有落幕的一天,意氣風發隨之結束,旁人沒有非要迎合你的理由,然而生活還是要過,所以要懂得做人,還有嘗試取得人生各面向的均衡發展,才不會淪落到只剩往日回憶,人見人厭的落寞車手。
【The Motivation of Learning】
學習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動機,才能自動自發和持之以恆。Niki在高中時從不把心思放在讀書上,原因是他看不出來對自己有何幫助。但是具備正確的動機,執行力就截然不同,在他開啟車手生涯時,就努力念英文;在他加入法拉利車隊的第一年,就認真學義大利文,都是為了能有效率地和旁人溝通,或者不透過翻譯精確表達本身意見。另外,飛行除了是自己的興趣之外,當你懂得愈多,愈能熟練地開飛機,代表你愈瞭解如何處理突發狀況,生命更有保障,就是最好的動機。
蔣勳說過:「孫悟空那麼厲害,一翻筋斗就是十萬八千里,那他去取經不是很容易嗎? 為什麼是唐三藏取經?因為孫悟空沒有動機。而唐三藏有動機,雖然沒有取經的能力,但是動機是比能力重要的;沒有動機,根本就沒有出發點,連起跑點都沒有。」如果以學習語文為例,你可能是想研究某位籃球員的故事、關心某支職業隊伍的每日動態、想去某個國家探險,就會去買書、瀏覽網站、找外國朋友做語言交換或上補習班,假如在過程中感覺到進步,就會更勤奮地投入學習,想看懂更多文章,想更流利描述想法。
【The Perfect Match】
Niki的妻子跟他是很奇怪的組合,Mariella可以跟Niki在一台車子裡面好幾個小時都不說話,如果Niki要去辦事情,暫時把她留在一個地方,幾個小時之後她仍留在原地。而Niki自認是位愛計較、自我中心、目標導向、頗有紀律,每天跟時間賽跑的人,Mariella則是散漫、一件事可以拖很久、生平無大志,只求悠閒度日的人。看似在每一方面都南轅北轍的倆人,出乎意料卻是很速配的一對。然而相處一久,還是會針鋒相對,把對方逼到情緒的臨界點,因此Niki住在西班牙,在奧地利工作,經常出門旅行,讓距離和空間變成彼此之間的調和劑。
互有好感的男女雙方,剛開始時由於共同的興趣或個性上的相似之處,拉近彼此的距離,讓感情逐漸升溫。從熱戀期進入穩定期之後,看不慣伴侶的某些地方,便千方百計想要改變彼此,吵架愈來愈頻繁。其實相異之處也能發揮互補的效果,一個急驚風,老是衝動做錯事,另一半可以提醒他要冷靜,三思而後行。一個老把自己逼到極限,想把假日行程都排滿,另一半可以幫助他放鬆心情,放慢步調。總之,既然決定要在一起,就不要時常把「分手」掛在嘴邊,而是學習欣賞對方的優點,接受對方的個性,以及花時間找出最佳相處之道。
【Niki Lauda Meine Story】
本來以為書本中會對於Niki Lauda和James Hunt的關係和競爭有更多描述,沒想到只輕描淡寫提過七次。說實話自傳並沒有電影精彩,真實的人生很難高潮迭起,劇本為了在有限的時間發揮最大張力,選擇兩人截然不同的個性和亦敵亦友的情結作為主軸,搭配Niki激勵人心的復出過程,營造出一部賣座的影片。不過看完了這本書,除了上述的幾點收穫,還讓我體會賽車手的辛苦和壓力,擠在狹窄的車子內就跟置身於浴缸一樣,一旦劇烈碰撞是漏油不是漏水。而且在高速行駛下,任何緊急狀況幾乎都依靠本能做出判斷,沒有多餘時間思考,生死一瞬間,每一場比賽都是真實版的「玩命關頭」電影。身為賽車手,如果能夠帶著幾個冠軍,平安地退休真的很幸運。
P.S.
1.在 Niki於1976年在德國 Nurburgring(紐柏林)發生車禍之後,FIA(國際汽車聯盟)決定停止在此舉行 F1 賽事。
2.身為賽車手好處不少,例如Niki在路上飆車被警察攔下來時,他會解釋自己是為了下一場賽事在做訓練,如果沒有超過每小時 70 英里(m.p.h./miles per hour),那就不可能讓成績更進步,通常都能全身而退。
【延伸閱讀】
2019 年上映的賽車電影《Ford v Ferrari / 賽道狂人》的主角 Carroll Shelby 傳記感想:
《賽道狂人》真實故事之《The Carroll Shelby Story》傳記讀後感想(一)—賽車界「美國隊長」的誕生
《賽道狂人》真實故事之《The Carroll Shelby Story》傳記讀後感想(二)—有魔法的賽車設計師
《賽道狂人》真實故事之《The Carroll Shelby Story》傳記讀後感想(三)—上天堂的那天,才是實現夢想的有效期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