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是新書分享會的重點精華,包括作者的自我介紹、書本的內容介紹和聽眾提問,這篇是我的讀後感想,分成「人生抉擇」與「出國讀書」兩個部分。

IMG_7952_20210410205739.JPG  

Part 4:個人感想—人生抉擇

或許你沒有出國深造的計畫,但一定會有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別人不一定理解,我分成「放下人設」、「找出答案」和「保持單身」三點說明。


【放下人設】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理想中的大人。現在的你,是當初所想像的樣子嗎?~《比海還深》

黃俊隆在四十一歲時,開始思考人生能做什麼改變,一方面創業第十二年,對重複的工作感到疲憊,另一方面已經完成大多數的 bucket list,包括進唱片公司和出版社、開出版社、拍電影、有自己的棒球隊、出版自己的書,考量到隨年紀而下滑的體力,還有日益加重的家庭責任,他決定嘗試出國留學。

一般的上班族會羨慕創業家,每天都在做自己熱愛的事,不過即使是他們,同樣的事做久了也會膩,因此需要新的變化。

我自己是出社會超過九年時,正值不上不下的三十四歲,因為膝蓋傷勢跟公司申請留停,一邊復健,一邊準備,想再次挑戰去美國攻讀碩士學位。當時有份穩定的工作,同時存款能當購屋的頭期款,卻為了一年的課程,花光超過十年的積蓄,回國再從零開始。

人有的時候是這樣,當你太習慣於外界所定義的人設 (人物設定),或者對往後的人生很清楚會是什麼模樣,就會想走上彎路,最好是一條連終點都不確定能抵達的路。

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人生的經紀人、命卜師,只是我們願不願意相信我們內心直覺,做自己的品牌、過自己想過的人生。但我們每每選擇的,卻是過著「礙於現實」的生活。

談完了「終於去做」一件事的動機,接下來探討「遲遲不做」一件事的理由。

黃俊隆的自轉星球出版社包辦出版和經紀業務,後者是替創作者的職業生涯做長期規劃,但他直到四十二歲,才認真經紀自己的人生下半場,評估出國的可能性。

我認為他是目標導向的人,因此能陸續完成許多人生目標,那為什麼「出國念書」遲遲沒做?

書本中有提到是因為對家人的牽掛,或許還有另一個原因,相較於某些人生目標,可以在正職工作之外同時進行,出國這件事必須放下一切,而且回國之後,可能會轉換到不同的專業領域。既然是這麼大的變動,很難說做就做。

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為什麼從想要出國到如願成行,整整花了十九年?

第一個原因是費用,許多人是直接跟家裡拿學費和生活費,我除了要自己存錢,而且那兩年沒有收入,仍然要給媽媽生活費。

第二個原因是時間,有的人可以一邊繼續上班,一邊準備考試,可是我試過一次,托福成績勉強達到低標,GMAT 成績卻離標準很遠。

第三個原因是決心,出國這種夢想,沒有破釜沉舟的拚勁,是很難實現的。留停等同離職,既然沒有退路,只能往前殺出一條血路了。


【找出答案】

當你決定要做一件事情,也真的開始去做了,過程之中少不了恐懼與害怕,無論來自他人或內心,只能靠自己去面對與克服。

世界如此大,許多人在不同角落,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為何我活了四十幾年,卻始終將自己困在原地,沒有即早出發去追求不同人生的可能性?

在追求自我夢想的實現過程中,他人目光往往如同現實社會裡的各種預定人設,左右著我們的決定。唯有當你十分確定那是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事物時,才會想辦法克服萬難去完成。終究最重要的,是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而非回應旁人的疑問。

黃俊隆去托福補習班時,工作人員以為他要幫孩子報名;某天要出門時,隔壁的阿嬤說自己的孫子是他的托福班上同學;連他已經到紐約念書時,還是得接受同學、教授或校方職員的異樣眼光。

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為什麼不能接受一位大叔學生呢?

普遍的「人設」是到了一定年紀,就要成家立業,追求穩定生活,但學校不是工廠,念同樣的科系,不見得要做類似的工作;人生不是考卷,有同樣的年紀,不見得要寫類似的答案。如果是這樣,未免太無趣了。

另外,書本中有提到「夢想成本」,大多數人會評估回國後要做什麼工作,可以賺多少錢,要幾年才可以回本,然而對於我這種打定主意要出國的人,就是「不能不去,不去會死」,或者像黃俊隆所寫的,不去會後悔一輩子的代價更高。

除此之外,我最喜歡的書,也是當年幫自己實現出國夢想的小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描述主角踏上尋找金字塔寶藏的旅程,動機之一是永遠可以回到原來的地方,繼續當一個牧羊人。這給當時的我很大的鼓勵,我永遠可以回到科技業,找一份謀生的差事,相較之下,三十四歲的年紀還不出國留學,應該一輩子都不會啟程了。

回想起來,留學的那一年,是我從出生到現在最快樂的一年,的確會有畢業的壓力、就業的壓力,至少每天起床騎上腳踏車、慢慢往學校前進、在校園呼吸空氣時,心情是開心的,第一次這麼心甘情願做個學生。

出國之前,我固定會做的惡夢之一,是忘記念書,在教室裡寫不出考卷;出國之後,我偶爾會做的美夢之一,是還在美國,享受當純學生的日子。只花一年,換得紀念一輩子的回憶,我還是覺得很值得。

總結來說,人生要自己給自己出考題,自己替自己找答案,別人的期待或看法,真的不重要,那只是一個眼光或一句評論,沒多久就過去了,而我們要日復一日活在自己的人生之中。

好比大家都在同一片海洋上,彼此划著各自的船,其他人會對我的船,或者我要去的地方,提出他們的意見,我或許會停下來,聽聽想說什麼,但終究會拿起船槳,繼續往我的目的地前進,畢竟要去的方向不同,說了你也不見得懂,或者你根本沒興趣聽。


【保持單身】

針對難度很高的目標,你已經著手進行,也不顧他人質疑,那麼還要注意什麼?

從事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生活在讓自己開心的狀態底下、自己心安理得,這樣算是把自己的人生給搞砸了嗎?還是成為知名的外科醫生、年收入一萬英鎊、娶得美嬌娘,這樣就算成功了嗎?我想這取決於你賦予人生的意義、你對社會的要求,以及你個人的要求。~《月亮與六便士》

我前陣子讀完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描述平凡上班族史崔蘭在四十歲時,忽然拋下妻兒,想要成為一位畫家。就算要找地方住、有一頓沒一頓,仍堅持繼續作畫,怎麼樣也不想回歸正常生活。

我能夠認同旁人對史崔蘭的批評和不諒解,毫無責任感,妻子沒有不好,兒女非常無辜,但同時我能理解史崔蘭的執著和瘋狂,對他來說,內心會有一股想創作的慾望,而且他認識妻子在先,察覺天命在後,否則寧願單身到老,毫無羈絆,自由自在。

回到黃俊隆的例子,正因為是單身的狀態,才保有最大的可能性,像出國兩年這種較大變動的人生計劃,只要擔心父母就好,不會影響和拖累其他人。

當然各領域都有優秀的人才,不乏爸爸或媽媽,可是我覺得那是少數,而且要靠另一半的犧牲和成全,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這樣真的公平嗎?

我覺得即使對方再愛你,久了仍然會有怨言。另外,或許另一半也有本身的夢想,卻要被迫放棄。

假如你在年輕時非常清楚自己想追求什麼,不如試著放棄愛情,不要去傷害別人。有些女人,只想要一位安穩生活、重視家庭、善盡責任的男人,拿史崔蘭和他老婆當例子,註定是個悲劇,曾經交集過的兩人,終究變成漸行漸遠、互不往來的陌生人。

而且,單身的人擁有「自由」,不是想跟誰在一起就在一起的自由,而是任意規劃生活的自由,所有的時間都能花在想做的事情上面,只要對經濟的要求訂下最低限度,能夠奮戰的時間一定比別人更久。沒有人保證這樣就能成功,至少成功或失敗的責任,完完全全在自己身上,不用想拿別人當藉口。

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作法,但每個人的人生追求並不相同。為了夢想,你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如果夢想與愛情是單選題,你最後會選擇什麼?建議單身的人可以花時間想想。

IMG_7941_20210410205739.JPG  


Part 5:個人感想—出國讀書

因為自己有赴美求學的經驗,讀這本書特別有感,我把跟出國有關的感想,分成三點來說明:

1. 「十句話只有一句中文」

2. 「放下才有真正的朋友」

3. 「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

【十句話只有一句中文】

從今天起,你要盡量減少使用中文,最好可以降到每天使用的比例可以不到十分之一。

這是留學顧問給黃俊隆的建議,深深影響他兩年的留學生活,放學後不會主動跟三位中國室友社交,假日時也刻意跟華人學生保持距離。另外,他決定關閉臉書,並刪除在台灣時使用的 APP。

回想自己的留學生活,一方面是有女友同行,較少單獨跟國際同學出遊,另一方面是畢業壓力,當掉任何一科就要留級,某些科目會跟台灣同學組讀書會,仍然有講中文的機會,不然語言能力應該進步更多。

這也是我想給留學生的建議,不要怕孤獨,不要怕寂寞,這可能是你人生之中最後一次,身在異國,跟自己獨處的難得經驗,不趁現在充實外文,體驗生活,實在太浪費了。


【放下才有真正的朋友】

活到這年紀得學會看開一點,朋友會留下來就是會留下來,留下來的也才證明是真正的朋友,不必再像年輕時一樣,因為害怕失去,而苦心維持經營。

黃俊隆在出國那兩年,刻意切斷和朋友的聯繫管道,逼自己提早適應紐約生活,沒想到失去朋友比想像中還快,也發現某些人是因為名片上的頭銜才跟自己聯絡。幸好有些老朋友,雖然多年沒見,回到台灣之後,仍然跟往常一樣熟悉。

當年我出國念書時放不下什麼?

有幾位認識近二十年的專科同學,固定在壽星生日時聚餐,我竟然會擔心因為沒參加聚會,少看哪些書和電影,少聽哪些音樂,少知道哪些時事,跟大家沒有話題。

結果事實證明,就算都在台灣,還是可能因為忙於公事和家庭,抽不出時間見面,然而真正的好朋友可以諒解,即使見了面,只能一邊陪小孩,一邊聊幾句,至少這一份友情還存在著。

此外,有些人很積極在臉書或 LINE 群組留言或發文,並回應其他人的貼文或訊息,我很佩服卻做不到,那的確是維持關係的方法,甚至出於關心,沒有所求,但我連自己的個人時間都所剩不多,還要分給工作與家人,真的沒空去經營朋友關係,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才聯絡一次。

如同黃俊隆所寫的,跟出國不一定有關,會離開的就會離開,會留下的就會留下,所以我們不必有壓力,也不必怕失去。


【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

原來,我們人生所有大大小小的經歷,都有其意義,分分秒秒都是蝴蝶效應。你永遠不會知道,它將以怎樣的方式,影響你往後的人生。

2013 年黃俊隆曾到紐約旅行一個月,行李箱被人偷走,在報案的過程中很希望自己擁有良好的英文溝通能力。四年之後,每當他在紐約又受到委屈時,就會想起當時的心情,激起要更加用功的鬥志。

原來人生從來都是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點滴努力,最後總會累積出讓自己欣慰的成果。許多當下見不到具體回報的付出,總會在時機成熟時,告訴未曾放棄的人,努力終有回報,每一條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在求學的那兩年,黃俊隆為了應付趕不完的報告,每週都去學校的寫作中心,請助教幫忙修改。因為自己曾當過編輯,對於語言能力造成的溝通障礙格外沮喪,直到畢業前夕,才發現破了被輔導次數的紀錄,同時寫作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有極大的進步。

人生中有一些事情,當下是看不出成果的,以出國念書為例,我的經驗是準備階段、出國前夕、留學期間,甚至回國之後,時常都處於懷疑和惶恐的心情,不知道這些對自己有沒有幫助,對未來有什麼用處,往往要等到一段很長的時間之後,才能體認到收獲。

轉眼之間,我回國快滿十年了,出國之前總覺得在公司矮人一截,比不上喝過洋墨水的同事,出國之後才知道那只不過是一段經歷,重點在於你想做什麼樣的改變。

在語言方面,我不再害怕跟老外說話,反而更樂於閱讀原文書,也終於在 2019 年達成讀完一百本原文書的目標。

在態度方面,對於不容易達成的挑戰,我會對自己說:「如果可以每天只睡四小時,在一年內念完碩士學位,還有不錯的成績,當然能用相同的態度,去面對生命中的其他困難!」

在人生方面,有過一次不顧眾人反對,執意出國的經驗,之後會更勇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不會只想當一位上班族,不會只想當一位爸爸,就算要每天早起,我也會擠出時間寫作,盡量多寫幾篇讀後感想,做一位不專業、但希望愈來愈專業的推書人。

總而言之,如同本書的書名—《放下人設,人生別急著找答案》,時間會告訴你答案,如果還沒找到,就是時機未到。

IMG_7946_20210410172619.JPG  


【放下人設,人生別急著找答案】

身為出版工作者,在過往的工作經驗中,我經常得到類似的體悟—當我們在閱讀任何成功人士的故事時,必須非常小心,因為往往這些書會刻意誇大彰顯成功的結果,而忽略、捨棄了背後許多不為人知的掙扎與血淚,甚至不足為外人道的失敗。

黃俊隆不希望這本書被誤讀為勵志書,他只是很真實地寫下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給同樣想出國的人參考,過程之中會有孤單寂寞的時刻,會有懷疑自我的時刻,會有檢視過往的時刻,但最終都會成為無可替代的回憶。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小說中有一句話是:

在你生命的任何階段,其實你都有能力去完成你的夢想。

在黃俊隆的身上,再次驗證這句話。我認為只要清楚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追求,甚至放棄感情,圓夢的機會一定比別人多。對某些人來說,比起擁有愛情,自我實現才是必要選項。

願我們都有足夠的勇氣,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購買書本】

把《放下人設,人生別急著找答案》帶回家



【延伸閱讀】

看看黃俊隆在新書分享會說了什麼:

《放下人設,人生別急著找答案》新書分享會重點精華和讀後感想(上)—我們出發,並非為了抵達,而是經過


同步推薦他的另一本書:

《在自己的星球裡做夢》讀後感


我自己的出國留學心路歷程:

「美」夢成真感謝文 — 等了十九年的留學夢

 

當你對想做的事情猶豫不決時,可以去讀這本小說:

《The Alchemist /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讀後感想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天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

擷取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