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曾讀過黃俊隆所寫的《在自己的星球裡作夢》,幾度感動落淚,更加堅定自己想去美國念書的決心,終於在隔年拿到錄取通知。

2021年閱讀黃俊隆的新書《放下人設,人生別急著找答案》,描述他四十二歲才去美國讀碩士的心路歷程,除了又回顧一次我自己的出國生活,也非常敬佩他的勇氣,決定要寫一篇感想,讓更多人認識這本書。

IMG_7939_20210410170735.JPG  

另外,新書分享會正好有一場辦在竹南的獨立書店「起點書房」,我盡量還原演講內容,文章則分成上下兩篇,上篇是分享會的重點精華,包括自我介紹、書本介紹和聽眾提問,下篇是讀後感想。


Part 1:自我介紹

我 (黃俊隆) 是 2019 年 10 月回到台灣的,目前還在適應台灣的狀況。剛才「起點書房」的店長提到她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陳綺貞寫了推薦序。

我和綺貞是二十年前認識的,當初去美國念書之前,我把 Facebook 關掉了,陳綺貞則完全沒有 social media。在美國的時候,老外會說 Facebook is dying,可是在台灣,關掉臉書等於你這個人就消失了。

我回國之後才重新連絡上綺貞,彌補這二十年的空白,很開心我們又回到最初的起點。

自己邁入中年之後,進入所謂的「斷捨離」階段,其實等於是回到起點,剛返回台灣時,那種感覺很像剛當完兵,準備出社會找工作一樣。

好,我先介紹一下自己的生平,求學是就讀五專和插班大學,後來待過唱片公司,也曾在出版業服務,二十九歲那年成立「自轉星球」的一人出版社,同時擔任作家的經紀人。

關於「作家經紀」這件事,一方面是出版社有本身的人設,另一方面是他們只有力氣去做出版,沒有餘力再做經紀。這也是台灣各產業的共同點,會被自己設定的困境綁住,但目前出版業利潤式微,應該可以重新考慮經營模式。

我當初離開唱片業,原因跟盜版唱片和 MP3 崛起有關,專輯熱賣的盛況從超過一百萬張,變成一萬張,所以藝人減少專輯發行數目,改為線上付費,還有多辦演唱會,找出新的 business model。

如今出版業遇到二十年前唱片業類似的問題,不知道怎麼轉型。現在的我為什麼有時候會受到矚目,是因為早在 2004 年,就在做 IP (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財產),當時只有「自轉星球」和「雅言」兩家出版社在做,都是一人出版社。

為什麼我選擇在二十九歲時創業?之前我不覺得這個年紀很早,還會跟別人說:「你三十幾歲才考慮創業,我二十九歲就創業了!」現在回想起來,的確算年紀很輕。

那個時候整個出版業需要 fresh air,正走在時代潮流的浪頭上,因此從 2004 到 2006 年,在三年之內,營運就步上很穩定的狀態。雖然很多事情可以找別人做,但我希望自己動手,從頭到尾搞清楚怎麼做,一直到了第五年才聘請員工,同時在出版經紀有很好的發展,2009 年一切都慢慢上軌道,可是我必須承認,不是每個人都有那個空間和條件去創業。

我的幸運是歷史的必然,當年的獨立出版比現在容易好幾倍,不過所謂的幸運背後,都有脈絡可循,即使有一定的幸運成分,也跟成長過程脫不了關係,所以我會說是七成的幸運,加上三成的累積,沒有前面的時間和培養,就沒有後面的勇氣和創業。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時報出版社,有很多自己的點子和想法,卻沒有機會實現,讓我想要去證明這些想法是可行的,就算行不通也要自己試過才相信。從小到大,我都不相信長輩所說的話,他們說什麼事情不能做,我偏偏會去做,然後發現十次之中,只有一次他們是對的。

離開時報出版社之後,我開始當「影子作者」(幫名人寫書,但名字沒有出現在版權頁),還把陶晶瑩介紹給老東家,自己當外包編輯,只收幾萬元,並沒想要收版稅。

結果她的兩本書賣了三十幾萬本,以版稅 2% 計算,兩本合計五百元好了,等於賣一本能抽十元,賣三十萬本就能抽三百萬。現在的我很需要錢,一定會抽版稅,然而對當時的我來說,夢想的吸引力遠大於三百萬,一心只想做出自己的作品,去實現自己的創意,就是《日常 VS 荒島的一天-30 位傳播創意人現實與理想的一天》這本書。

IMG_7974_20210412074505.JPG  

我一共找了三十位傳播創意人,從邀請、訪問和完稿都是很累的過程,現在的我如果再做一次,可能只會邀請十位,便能撐起一本書,可是那時的我認為一本書該怎麼樣,就會怎麼樣去做,不厭其煩,也不怕麻煩,只想要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當時一起合作的美術設計是蕭青陽,我們時常討論版面直到天亮,有時我覺得可以,他覺得不行;有時他覺得可以,我覺得不行,好不容易兩人都有共識,隔天早上先回去睡覺,下午繼續討論時,他又說想想還是不滿意,把檔案刪除了。

另外,我體會到不管上天有沒有欠你什麼,時間到了,就會還給你。後來是我幫蕭青陽申請補助、一起出席葛萊美獎,還替他寫了一本書—《原來,我的時代現在才開始:蕭青陽得人如得魚的唱片人生》,原本是每週訪問一次,約在下午兩點,但是有時候他遲到,來了也沒想好要說什麼故事,只好聊天聊到七點。

這些看起來很浪費時間,卻更加確定我想從事經紀工作的念頭,並開啟同時做出版和經紀的新方向。那時我不只要幫蕭青陽寫書,還要替彎彎出書,忙到一度想放棄出版彎彎的書,幸好沒有放棄,出書之後賣了超過二十萬本,也簽下她的經紀合約,更有後續的週邊商品 IP 授權。

人生的命運到底是「命定」,還是「偶然」,或者「必然」呢?

我認為三者是交錯的,幫蕭青陽出書是「偶然」,但也有「必然」,因為我一直想做經紀工作,而幫彎彎出書,除了「偶然」,也有「命定」。


Part 2:書本介紹

我用兩張投影片,來介紹自己的新書—《放下人設,人生別急著找答案》。

第一張是「起點:一段放下人設的旅程」,從 2013 年到 2016 年,我的人生非常順遂,已經達到旁人眼中的收入程度與社會地位,好像沒有值得挑戰的目標,而當人生太安逸時,我就會慌張。

於是我開始思考要出國念書,在 2016 年走進忠孝東路的補習班,打算報名托福課程,結果櫃檯的工作人員問我:「請問是你的小孩要報名嗎?」

之後在台灣考了兩次,去紐約考了兩次,全都沒有通過,在這樣的情況下,四十二歲的我在 2017 年的六月,買了單程機票前往紐約,花了兩年拿到碩士學位,所以人生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情。

第二張是「終點:一段記憶與歸鄉的旅程」,為什麼我出國之前把 Facebook 關閉呢?第一個原因是這個年紀才出國,不想讓太多人知道;第二個原因是怕自己畢不了業,到時候很丟臉。

至於出國念書這件事情,回想自己的專科和插大階段,都是為了升學而讀書,可是去紐約是生命之中第一次,為了想念書而念書,更沒想到會以頂尖的成績畢業。

我出發的時候,不是為了拿到畢業證書才去念書,只是想要享受念書的過程,卻意外拿到優秀的成績,這是附加的肯定,因此書本才會附上書籤—

「我們出發,並非為了抵達,而是經過。」

重要的並不是某個結果,而是「經過」,換句話說,我很珍惜自己「經過」的那兩年時光。

IMG_7973_20210411185457.JPG  

至於出書的原因,讀書的那兩年,我沒有時間寫日記,趁畢業後有申請 OPT (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一邊留在當地找工作,一邊花兩個月補寫日記,最後一共寫了五本,合計約五萬字。

IMG_7949_20210410205739.JPG  

2019 年回到台灣以後,發現變化比我想像還大,加上去年的疫情影響,決定先充實自己,沒有去想下一步要做什麼。但去年九月,即將要滿四十五歲時,我發現肩膀上還有一個行囊沒有卸下來,於是有了出書的念頭。

這張照片是定稿到出書的過程,右上角已經定稿,出乎意料的是中間下方的二校又大改,那些五顏六色的便條紙代表要修改的地方,三校又改更多,甚至到出書之後,我還認為如果重寫的話,可以更符合對讀者說話的敘述方式。

IMG_7951_20210410205739.JPG  

不過即使人生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或者不是你想要的結果,也只能去接受,不要陷入讓自己後悔的情緒之中,要相信在那樣的時空背景,已經是最好的決定。


Part 3:聽眾提問

以下整理四位聽眾和「起點書房」店長問的問題,只有八位聽眾的小型新書分享會有個好處,互動更多,有問必答。


【關於抉擇】

Q1.男聽眾:「請問是不是因為您是單身的身分,更容易做出在四十二歲時出國念書的決定呢?」

A1.黃俊隆:「確實如此,但我的同學之中,在語言學校裡面,也有人帶著小孩一起去唸,只是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沒有再看到他們。」

Q1.男聽眾:「當年我三十四歲出國去美國讀一年的碩士,現在是一般上班族,也當了爸爸,不太能自由自在去做想要做的事情,除非付出一定的代價,承受一定的後果。」

A1.黃俊隆:「我用感情來當例子,A 是在一起很多年的情人,B 是你覺得會讓自己更幸福的對象,到底要不要放棄跟 A 在一起,去追求更適合自己的 B?或者留下來等待 A 的改變,或許她會變得更好?」

「如果你無法選擇,代表 B 對你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要選擇 A 或者 B,牽扯到許多的價值判斷,所以你會拿捏不定。只有當你很清楚自己的價值判斷時,才有辦法去做出選擇。」


【關於擔憂】

Q2.女聽眾:「老師您剛提到自己從小到大都是不輕易放棄的人,但求學的過程中也會有不能過於執著的時候,請問您當下會有擔憂或惶恐嗎?」

A2.黃俊隆:「很多時候不管事情有多難,有多複雜,那些擔憂和害怕都是多餘的,要去做的話,就馬上去做。以我自己出國為例,如果再多一年準備托福,真的不確定家人的身體狀況。」

「面對人生的重要抉擇,一定會害怕,但必須讓自己去找到信心,這同時也是一個考驗,看你有沒有那麼大的決心,是否真的想做這一件事情。」


【關於自我懷疑】

Q3.女聽眾:「請問老師您很執著去做一件事情時,會有自我懷疑的感覺嗎?」

A3.黃俊隆:「我其實到現在仍在自我懷疑,在紐約的那兩年,每天也都在自我懷疑,反正台灣的朋友們不知道我出國,畢不了業乾脆回去好了。」

「印象最深的是在下大雪的某個晚上,我用倒退走的方式回家,過程之中不斷想起過去的人生,雖然現在很辛苦,卻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家如果對這個故事有興趣,可以看《500輯》對我的專訪。」

「至於出國的這個決定,到底值不值得呢?我會這樣想,至少這些經歷是丟不掉的,即使比別人年紀還大才出國,但如果很年輕就去念書,會不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麼。而且如果晚一點去,受到疫情的影響,可能去了一年被迫返台。那種感覺很像脫掉衣服要準備洗澡了,水龍頭一開,沒有水跑出來,只好又把衣服穿起來。」


【關於創業】

Q4.女聽眾:「老師會鼓勵年輕人創業嗎:」

A4.黃俊隆:「超級鼓勵啊!年輕就是 nothing to lose,不過我現在回想當初創業的年紀,確實會有擔憂。最重要的還是看你到底有沒有那麼想創業,你有多愛創業這件事情。」

「大家可以去看兩本書—《搞砸無畏:失敗中創造改變的30個處方》和《環島浪漫:曾文誠800公里的人生完賽》,第二本裡面有很多金句,例如『爬起來比跌倒多一次,你就成功了!』年輕時有很多跌倒的機會,但如果你真的夠愛創業這件事情,怎麼想都會是划算的。」


【關於出版】

Q5.「起點書房」店長:「請問《放下人設,人生別急著找答案》沒想過要自己出版嗎?之後還會想做出版嗎?」

A5.黃俊隆:「我一直是專職的棒球投手,那種感覺有點像兩年沒有上場比賽了,會有自我懷疑,很怕手感不好,需要一段時間的暖身,所以才委託早安財經出版社。另一個原因就像把歌曲的 demo 完成了,想要找一個 producer,看看別人弄出來的作品會是什麼樣子,搞不好會有驚喜。」

「至於未來還會不會再做出版?很多選擇都會回到一個觀念,你到底愛不愛這件事情?如果之後出現我很有興趣的書,還是會想出版,同時繼續做運動經紀。」

 

P.S.

1.很幸運在新書分享會,靠回答問題和當場猜拳,獲得絕版書—《日常VS荒島的一天-30位傳播創意人現實與理想的一天》,黃俊隆說這個比賽方式就是要有努力,也要有運氣。

過程相當刺激,有我和兩位女聽眾,第一次我出剪刀,某一位出石頭,另一位慢出,所以不算;第二次我出石頭,她們兩位出剪刀,當場分出勝負。

2.很高興在新書分享會遇到兩位讀者,第一位有支持贈書活動,她在「起點書房」買了兩本書,拿到我自掏腰包送的一本書。第二位讀者是在Goggle搜尋小說《正常人》感想,意外找到我的部落格和粉專。



【購買書本】

把《放下人設,人生別急著找答案》帶回家

 


【延伸閱讀】

我讀完書的感想請看:

《放下人設,人生別急著找答案》新書分享會重點精華和讀後感想(下)—往夢想出發,無關年紀,只要勇氣

 

 

同步推薦黃俊隆先生的另一本書:

《在自己的星球裡做夢》讀後感

 


當你對想做的事情產生自我懷疑時,可以去讀這本小說:

《The Alchemist /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讀後感想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天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

擷取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