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 球員到底要怎麼在聯盟生存下來?

在 Iguodala 即將升高四的那個暑假,和全國各地的高手一起打球,除了眼界大開,其中一位後衛 Rashad McCants 是他認為有史以來最厲害的五名球員之一,後來只在 NBA 待了三年,當時他搞不懂背後的原因,直到多年以後,自己成為 NBA 資深球員,才終於找到答案。

原來你爬得愈高,註定摔得愈重;原來成為最好的球員還不夠,關鍵在於好的經紀人、每天的晨間訓練、醫療照顧、瑜珈運動、營養攝取和睡眠習慣;原來跟控制情緒和做出回應有關,當你面對四萬五千人的吼叫、比賽剩下最後三秒、球隊還落後兩分,必須立刻了解和預測場上十人的動態;原來還跟斷掉的手指、交易傳言、不可相信的教練有關;偶爾還有權力無限上綱的裁判,就是這些細微的事情,決定了你能夠在聯盟待多久…

IMG_9583.jpg  

《The Sixth Man》這本自傳我從預售開始就密切關注,拿到書之後用最快的速度,在一個周末再加一個晚上的時間讀完,但整理筆記和寫成文章花了超過一個月。像 Jordan、Kobe 或 Curry 等頂尖球星的傳記,台灣一定會發行中文版,其他知名度不高的球員則很難說,所以我才會持續專注在這個領域,無論星度大小,盡量分享原文傳記給球友們。

文章一共有三篇,上篇是 Iguodala 的生平,包括費城七六人隊和丹佛金塊隊時期;中篇是金州勇士隊時期;下篇是他分享隊友的花絮 ( Iverson、Brand、Curry、Thompson 和 Green ),以及個人感想。


Part 1:生平介紹

【童年時期】

Iguodala 的家鄉是伊利諾州的 Springfield,夏天熱到一天之中衣服可以濕了又乾六次,冬天又冷到骨頭裡面,而且十一萬人口中大約有兩萬名有色人種,曾經在 1908 年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種族暴動事件,讓他從小就知道要和白人保持距離。

他的媽媽有六呎高(約 183 公分),曾經是高中籃球校隊,但二十幾歲就生下兩個男孩,也辛苦把他們養大,除了衣食無缺,更在 Iguodala 六年級時替他買了第一雙 Air Pennys 籃球鞋,售價超過一百美金。

某個冬季每天氣溫都是零下幾度,由於車子被偷,媽媽要省錢買新車,於是替兩個孩子穿上好幾件外套,自己卻沒有禦寒衣物,每天走路上下班,從來沒有一句抱怨,讓 Iguodala 學到閉上嘴巴、苦幹實幹的道理。

媽媽還規定他要學習讀報紙,以及認真念書,才有機會離開家鄉,因此 Iguodala 年紀還很小就自我警惕,如果不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將來只能困在老家度過餘生。

另外,哥哥 Frank 大自己十八個月,不像 Iguodala 總是聽媽媽的話,Frank 老是我行我素,不守規矩。兩個人鬥牛的時候,Frank 絕不承認自己犯規,而且防守很粗暴,好像在打美式足球,更糟的是比分落後也能說成超前。雖然 Iguodala 很生氣,可是他更加專注和保持冷靜,不會讓情緒影響表現,才有機會打敗哥哥,這是他小時候在球場上學到最重要的一課。

隨著球技的進步,Iguodala 在八或九歲時開始在 rec league 出賽(是 recreational league 的簡稱,社區舉辦的小型聯賽),而且連跳兩級,跟哥哥打同一隊,即使被年紀更大或身材更高的對手打敗,他還是很有信心,知道假以時日,一定能趕上大家。


【國中時期】

Iguodala 認為在 NBA 裡面,最強和最弱的球員其實球技差不多,都有一定程度的運球、投籃和傳球技巧,身材也很好,信心才是決定最後輸或贏的關鍵因素。當他回首自己的職業生涯,才體認到過去的每個困境,大多是靠自信而非技術加以克服,而信心來自於成長過程中面對外界的質疑,仍然選擇相信自己,甚至去證明別人是錯的。

升上七年級的第一天,他才剛走進教室,馬上發現自己是唯一的有色人種,老師還走過來問他是不是走錯地方,逼他拿出課程表,看完才願意相信他。事實上 Iguodala 因為成績優異,被編入優等生班級,一切都是靠自己爭取來的。

盡管在課堂有不愉快的事情,Iguodala 在球場上遇到了兩位對他有信心的教練,Lawrence Thomas 在他三年級時就告訴他有一天會打進 NBA;Brewer 則是七年級的教練,很驚訝他是唯一每科學業成績都是 A的球員,並且在每次練習之後多聊幾句,讓他相信所有現在的付出,都會有正面的結果。

另外,Iguodala 一向是場上的籃球好手之一,他以為跟天賦、技巧和訓練有關,到了升上八年級,才知道是比別人還高的緣故。現在他的投球經常被蓋火鍋,傳球被抄走,連帶讓他信心大失,課業成績掉到 B,訓練更在比賽中看不到成果。雖然 Brewer 教練仍讓他打控球後衛,然而在無法自行得分的限制下,他只能嘗試做出其他貢獻。

Iguodala 開始注意到球在場上的流動,以及觀察隊友的習慣,還有最舒服的出手位置,同時學到不必靠一己之力擊敗防守者,原來籃球還有很多自己不懂的東西。

除此之外,他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選擇高中,以體育著名的公立高中只有兩家—他母親的母校 Southeast,以及所有籃球高手的聚集地 Lanphier。經過一番天人交戰的內心掙扎,他決定不聽從大多數人的意見,勇敢追隨內心的聲音,就讀 Lanphier 高中。


【高中時期】

當時 Iguodala 的身高有 178 公分,在控球後衛裡面算高大的,不打籃球的時候,他則加入田徑隊,不光參加三級跳遠比賽,更喜歡跳高,這些訓練讓他更了解自己的身體,在速度、敏捷度和耐力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在高一那年,他的全場視野和籃球智慧持續提升,但無法維持固定的投籃姿勢,導致命中率不佳,於是升高二的暑假,他接受次要代表隊 (Junior Varsity) 教練 Pat McGuire 的指導,每天凌晨五點起床苦練。練習項目是以分鐘來規劃,包括一整個下午待在體育館,Iguodala 總算又找到人生的重心,第一次有了要以職業籃球員為生的念頭,他沒有時間打街頭籃球,要把握每一次的練習,讓自己變得更強。

到了高二開學時,他一口氣長高了 15 公分,已經有六呎四吋(約 193 公分),第一次灌籃成功,更同時在校隊 (Varsity) 和次要代表隊打球,盡管在校隊上場時間很少,不過在次要代表隊可以攻下平均 25 到 30 分。

那一年的地區聯賽,校隊在季後賽面對全國排名第四的 Quincy 高中,教練很早安排 Iguodala 上場,負責防守對方的射手,有單季投進約一百顆三分球的紀錄。結果他除了守住對方,還成功抄截好幾次,同時根據自己的觀察,分享敵隊的進攻習慣給隊友,以及指導如何破解防守陣型,即使最後輸掉比賽,他的表現讓教練印象深刻,對自己更有信心,只要派他上場,就算面對強敵,也能夠掌控比賽。

另外,比賽結束的隔天他在跳高場上繳出六呎六吋的成績,比個人最佳成績進步了五吋,他不知道什麼原因,可是每件事情似乎都有變化,而且是朝好的方向。

升上高三時,Iguodala 參加了 Illinois 大學的分組對抗賽,碰巧對上一級聯賽的先發球員和得分好手 Cory Bradford,比賽之前已經有了被慘電的心理準備,結果開打後他除了守死對方,還送出一到兩個火鍋,連帶上了地方報紙的新聞,首次獲得外界的注意,更得到去紐約打錦標賽的機會。

在紐約的球員們臥虎藏龍,為了申請大學獎學金,打球跟不要命一樣,但 Iguodala 以平常心面對,無論對方入選過麥當勞高中全明星賽的全美第一隊,或者上過運動畫刊,他都無所畏懼,相信自己有能力跟任何人放對。

至於高中的最後一年,他同樣在讀書和打球之間度過,最大的差別是他見識到更大的世界。籃球對 Iguodala 來說,不光是比賽而已,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個夢想,更是一張通往大學的門票。


【大學時期】

Iguodala 選擇了Arizona 大學,原因是高四開始,他就想找個離 Springfield 愈遠的學校愈好,留在家鄉毫無前途可言。

同隊的人有 Salim Stoudamire,高四時曾投進 120 顆三分球,命中率超過五成,真實命中率(包括罰球和兩分球)高達 68.9%,勝過 Steph Curry 的 64%;另一位隊友是 Luke Walton,動作看起來不快,但總是比 Iguodala 快一步,而且知道要怎麼出手也沒有用,仍舊守不住他。

校隊在大一賽季取得 28 勝 4 敗,直到 NCAA 錦標賽的 Elite Eight 八強賽,才輸給了Kansas 大學。Iguodala 相信隔年會變得更強,甚至有望拿下總冠軍,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Iguodala 給自己在大二的目標是成為最強的大學球員,比任何人打得更好、準備更多,跟名聲、財富和成功無關,純粹是因為競爭強度激烈,他必須要非常拚,才能生存下來,並嘗試超越別人。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不過 19 歲的他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感覺自己像被別人擁有的資產,動彈不得,連走在校園時,都有不認識的學生請他不要現在棄學,去參加 NBA 選秀。另外,運動經紀人和教練都是他的壓力來源,某位經紀人告訴他教練不想失去他,所以才說他不夠好;教練 Lute Olson 則對外宣稱 Iguodala 不夠成熟,沒有把心思放在比賽上,因為他某場比賽開打前忘記帶襪子,打電話請女朋友幫忙拿來,結果被記者拍到,被教練大作文章。

Iguodala 曾經問過自己為什麼大學籃球員要承受這些壓力?學費一年要 25000 到 65000 美金,但大學男籃一年營收高達一億元,教練年薪最少有十萬,名教練例如杜克大學的 K 教練快九百萬,結果付出最多的球員至少要免費打球一年,美式足球員則要三年,不像棒球、高爾夫球或冰上曲棍球等運動,隨時要當職業選手都可以。

此外,完整的大學教育對無法成為職業球員的學生才有幫助,很多球星能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是取決於球技,跟大學無關。於是 Iguodala 下定決心,打算參加 NBA 選秀,可是對外公開之前,還是想先知會教練 Lute Olson 一聲。

會面結束時,教練的老婆問他還有沒有可能回到學校,他回答不確定教練會不會希望自己回來,Lute Olson 馬上說:「我當然希望你能夠回來!」Iguodala 只覺得十分諷刺,一整年都在對自己大吼:「成熟點!打球更聰明一點!」忽然間把他當成家人一樣看待…

即使如此,他心裡面知道教練需要他幫忙招募球員,他也需要教練幫忙說好話,這不再是教練和球員的關係,而是兩個男人平起平坐,談論一樁交易。最後 Iguodala 仍然決定棄學,教練不得不接受他的離開。

原本入學時,Iguodala 是以完成學業為目標,現在則感到非常迷惘,被推向什麼都不確定的未來,唯一確定的是球技變好,也只能勇敢向前走了。


【費城七六人隊】

不再是學生的 Iguodala 先到芝加哥自主訓練,找來 Jordan 的體能訓練師 Tim Grover,第一天的練習是早上六點,光是第一項練習進行到一半,就讓他吃不消,好像自己是五歲的小孩,面對大人完全沒有勝算。不過這又是 Iguodala 生命中另一個關鍵時刻,他絕不輕言放棄,當上職業球員的夢想剩下最後一哩路,因此又硬撐了五分鐘,等到練習結束,整個臉和背部全都是汗,而且操練才剛開始而已。

至於球隊試訓,首先邀請 Iguodala 的是芝加哥公牛隊,他測試時表現不錯,球隊的結論卻莫名其妙變成缺乏毅力 (grit) 和潛在的殺手特質 (killer in you) ,最後用第三順位選擇後衛 Ben Gordon,以及和鳳凰城交易,得到第七順位的前鋒 Luol Deng。

對他感興趣的另一隊是費城七六人隊,直接告訴 Iguodala,如果到了第九順位還在名單上,保證會選他。這個順位有個好處,可以選擇天賦最好的球員,真的不行,再發動球員交易。相對來說,假如是前三順位,選錯人的話會激怒球迷。

到了 2004 年的 NBA 選秀當天,Iguodala 以第九順位加入七六人隊,季前訓練營的表現也沒讓球團失望,教練 Jim O'Brien 決定讓他先發出賽。

當時的隊友,有幾位對 Iguodala 影響很大:

1.Allen Iverson:是隊中的老大,也是一位很好的導師,在 Iguodala 看到活塞隊得分後衛 Rip Hamilton 很高興時,提醒他:「球星跟我們呼吸著一樣的空氣,可以尊敬但不用太過度,你跟他同樣都是殺手,現在上場給他一點顏色瞧瞧!」

2.Aaron McKie:是 Iguodala 最喜歡的球員之一,兩人打相同的位置,卻無私地傾囊相授,建議他如何防守東區的球星 ( LeBron、Paul Pierce、Vince Carter、Joe Johnson...等),這些人每場比賽能得二十五分是有原因的,而且裁判比較會針對菜鳥吹判犯規,能做的事情就是讓他們到比賽結束之前,必須費盡全力才能拿到這二十五分。

另外,球隊提供給 Iguodala 聯盟明星小前鋒的錄影帶,四十五分鐘的影片中剪輯了各種得分方式和腳步,幾乎每天都要觀賞,以及學習他們的動作,尤其是 Paul Pierce。最終目標是在進攻時自然而然做出這些動作,防守時也因為很熟悉,完全不用思考。

3.Chris Webber:Iguodala 很榮幸跟 Webber 當了幾年的隊友,他是因為 Webber 才愛上籃球,從密西根五虎時代就觀賞比賽,甚至還把自己的四號球衣讓出來,出於對 Webber 的尊敬,他連之後轉隊都改穿九號。

在戰績方面,Iguodala 加入七六人隊的第一個球季,從 33 勝進步到 43 勝,重返季後賽,可是在首輪以一勝三負輸給活塞隊。

下個球季教練換成 Maurice Cheeks,但接下來的三年半僅打進季後賽一次,迫使球團找來新教練 Eddie Jordan,醉心於普林斯頓戰術。以勇士隊的經驗來看,教練 Steve Kerr 曾提到需要兩年才能順利融入進攻,透過每場比賽的學習,了解各種變化、限制和反制之道,只是球迷等不了這麼久,到第十二場比賽就開始噓場上球員,三個月之後,由於戰績不佳,Eddie Jordan 被球團解雇。

有不少事情讓 Iguodala 認知到七六人隊的球迷有多殘酷,除了教練下台,另一件事是 Elton Brand,由於肩膀撕裂傷,傷後復出的表現下滑,有球迷在比賽中大喊:「Elton Brand 今晚就能賺 46 萬 5 千美元,只帶來 2 分 2 籃板!」

還有一次是在主場領先十五分,被對手追到差九分時,場下傳來陣陣噓聲,逼得球隊趕緊喊暫停。

對於球迷的愛恨分明,最了然於胸的是 Iverson,他一肩扛下所有壓力,輸球的責任都在他身上。他給 Iguodala 的忠告是絕對不要看報紙,尤其是表現不佳的時候,那些謾罵和批評,會逐漸影響場上表現。還有被球迷捧上天時,要有心理準備,一定會有那麼一天,他們不再支持自己。

後來 Iguodala 親身證實了 Iverson 所言不假,某天回家在電視上看到 ESPN 報導,他竟然成了整個費城最被人討厭的運動員!走完前四年的合約之後,他跟球團簽下了六年、總計八千萬的新合約,平均得分、助攻和籃板都有同步提升,不過球迷的邏輯很奇怪,如果新秀合約時,某位球員可以拿到 15 分、10 籃板、10 助攻,簽下總年薪是原本三倍的延長合約後,球迷便認為績效應該變成 45 分、30 籃板、30 助攻,實際上不可能有這種爆發性成長。

為了回應球迷的期待,Iguodala 一場比賽平均上場四十分鐘,並且在不必要的時候,刻意得更多分、搶更多籃板,隔天才不會被媒體批評對不起所拿的薪水。進攻如此,防守屬於他最自豪的項目,也沒有偷懶,等於攻守兩端都拚盡全力。有時候隊友關心他:「嘿!你還好嗎?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讓我們幫助你。」他卻回答:『讓「我」來幫助你們!』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沒比賽的時候,Iguodala 則加重訓練份量,一般是每周舉重兩天,他增加到五天,每天都去健身房,完全沒有休息。雖然對媒體不理不睬,但他決定把自己逼到極限,證明自己值得這個價碼。同時也因為壓力過大,有了失眠問題,漸漸失去了打球的樂趣。

其實 Iguodala 不被媒體喜愛的原因還有一個,瘦小但強悍的 Iverson 有一群死忠粉絲,喜愛以小搏大、打死不退的精神,可是他的個性跟 Iverson 不一樣,比較沉默,更專注在球場上,不像 Iverson 勇敢做自己,還會跟媒體微笑或握手,因此 Iguodala 才會被記者們貼上「冷漠」和「不友善」的標籤。

在費城的最後兩年,Iguodala 的教練是 Doug Collins,當他在打倫敦奧運時,某天沒有比賽,跑去看美國女足隊賽事,正好教練也在倫敦,還傳訊給他:「你今年打得很好,我很期待下一個球季!」當時隊友 Jrue Holiday 來到包廂,第一句話就是問 Iguodala 是否被交易,他說不可能,才剛收到教練的簡訊。

於是 Holiday 給 Iguodala 看 Collins 傳的簡訊:「我們做了一筆大交易,換來 Andrew Bynum。」他馬上明白球團不可能有錢留下自己,替費城拚了八年,打了 650 場比賽,出賽 24598 分鐘,為了拚搶球倒在地上,身上有大大小小的傷勢,幾乎從不缺賽,幫球團賣掉無數件球衣,最後的回報卻是隊友手機上的一則簡訊!

隔天他被宣布交易到丹佛金塊隊,回首在費城的日子,有快樂也有悲傷,他很感激這段日子帶給自己的成長,並學會如何照顧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籃球員。

P.S. Iguodala 在七六人隊的八年之中,曾五度打進季後賽,四次止步於首輪,只有最後一季 (2011-2012) 在東區準決賽拚戰七場,輸給了塞爾提克隊。


【丹佛金塊隊】

Iguodala 加入金塊隊和 Danilio Gallinari 組成雙箭頭,要是對手包夾其中一人,就有機會被另外一人得分。隨著逐漸熟悉戰術,球隊戰績也有起色,可惜季賽尾聲時 Gallinari 的前十字韌帶斷裂,即使仍有隊史最佳的 57 勝,卻在季後賽第一輪敗給勇士隊,Iguodala 的表現可圈可點,在季後賽有平均 18 分、8 籃板、5.3 助攻、2 抄截的成績。

另外,丹佛的舉重指導員對 Iguodala 幫助很大,運動員的迷思在於自認身體素質優於常人,但終究是人的身體,過度操練可能會有運動傷害,他在費城以為能用決心和意志力,以及增加舉重天數,來逼身體突破極限,實際上並非正確的健身方式。


2013 年也是 Iguodala 走完合約的一年,29 歲的他即將開始第十個球季,比起想要贏球,他更想重新找回打球的快樂,同時有種預感,下一張合約將會是最後一份,在新的城市待到退休為止…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延伸閱讀】

Andre Iguodala自傳《The Sixth Man》感想(中)—替有色人種打抱不平的沉默鬥士

Andre Iguodala自傳《The Sixth Man》感想(下)—替有色人種打抱不平的沉默鬥士

 

更多關於籃球員的傳記感想可以看這裡,包括 Steven Adams、Kobe Bryant、Ray Allen、Reggie Miller、Nate Robinson、John Stockton、Alonzo Mourning、Tyrone Bogues:

籃球員、教練和總管的傳記感想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天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

 擷取12  

arrow
arrow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