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好幾本關於親子教育的書籍,蔡穎卿寫的『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和『在愛裡相遇』是最深得我心的兩本書。蔡穎卿是兩個女兒的母親,因為丈夫工作的關係,帶著兩個孩子在台灣、曼谷及新加坡等地受教育,自己也曾參與餐飲設計、撰寫雜誌文章和企劃文案等工作,一樣教出兩位乖巧又自動自發的女兒。在兩本書裡,沒有什麼大道理和方法,只有一些描述她和孩子們相處的文章,卻可以讀到最真實的互動和生活化的教養,分享她二十多年的媽媽經驗。對她而言, 母親不是一份永遠忙不完的工作,而是一份心甘情願,歡喜去做的責任;不是一件需要耳提面命,再三嘮叨的事情,而是一種時時刻刻表現在行動上,身教甚於言教的影響。另外,成大中文系畢業的她,在每一篇文章的插圖旁邊或者最後一段,都會有幾句寫得很棒的話語,常常讓人感動莫名。她有著一顆很溫暖的心、很溫柔的態度和很堅持的理念。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 / 做個好大人】

書裡面寫著: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看」代表父母必須先做榜樣,所以孩子才看得到。孩子不是「聽」著教誨長大的,期望不能用耳提面命來達成, 只有自己做才會有背影……管教不是教孩子去做,而是默默地做給孩子學……我一直把培養自己看得比培養孩子更為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體會或學習過那種生活;在培養出一個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個有趣的母親。

常常可以看到其他國家的教育體系和整個社會對於孩童教育的觀念比台灣開放和全面化許多,但是要改變一個大環境非一朝一夕可促成,做一個好榜樣卻是今天回到家就可以親身實踐的。也許你沒有機會當一個站在講台上教育英才的老師,但是你有責任在自己的家庭內,當一個足以作為子女模範的父母親。在去購買親子教育書籍或者參加分享活動之前,其實從自己本身做起,就是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不是跟孩子說不可以講髒話,然後自己開車時不小心就蹦出三字經;不是跟孩子說對人要有禮貌,然後自己和其他人的互動老發生爭吵;不是跟孩子說不要急,慢慢來就好,然後自己的生活步調和安排老是趕來趕去;不是每天到家說工作有多忙多累,然後叫孩子要敬業,少抱怨多做事。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裡。教了幾十次的道理,可能你自己一個無心的錯誤示範就破功了。

雖然說受過良好家庭教育的人比較會成為好的父母親,但是一切都還來的及,當了父母的人,每天還有一個不斷地學習和檢討的機會,父母不只是「老師」,也是從孩子們身上學習的「學生」,陪著他們一起找答案,也跟著他們一起成長。甚至在你變成父母之前,就可以好好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觀念了。各種生活常識的吸收、做家事的習慣、正常作息的安排、閱讀的嗜好、正確的價值和家庭觀念等。如同作者說的:「我要自己先享受閱讀,然後才能傳遞當中的喜悅給孩子。」家事再多,也不能犧牲自我充實的機會。而在鼓勵孩子凡事要多嘗試,面對困難要再接再厲之前,也請先檢視自己是不是真的這樣去做了。不要光怨嘆自己的孩子都沒有人家的聽話,要想教出「好孩子」,別忘記自己先努力去當個「好大人」。


 


【心安才有平安】

作者說:父母親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夠為孩子示範一種穩定、安詳的生活態度,是帶領孩子感受安靜的好方法。那種穩定,決定了一個家庭和樂的氣氛與心靈的安全感。現代的家庭總是因為時間急迫而造成急躁感,但不要因為忙而亂。把床上的孩子想成自己,就會知道那一種方法最能使熟睡中的孩子開始喜悅的一天。我只是輕喚一聲,然後坐在床沿摸著他們的臉頰和頭髮,就能使他們微笑地睜開眼睛。別忘記那些輕聲細語可以影響他面對一天的心情………父母能夠從小培養孩子擁有寧靜的身心,而不自感孤寂或不安,等於是為他們累積一項豐富的生命財富……最好的家庭,是父母擁有穩定愉快的情緒,喜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這個基礎是穩固的,即使在困難中也會看到希望的光,孩子們自然也比較樂觀向上。

寧靜的時刻不是全家都很安靜地一起看電視,而是用一個很優雅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忙碌的一切,暫時想像自己置身在十萬英尺的上空看著底下的車水馬龍;或者在咖啡廳中看著氣急敗壞,快步走路的過往行人。急和怕都不要幫助你把事情做好,定下心來好好想想再動手比較重要。另外,在生活步調如此迅速,科技發達讓我們愈來愈會被打擾,自己的時間愈來愈少的今日,還是要記得每天留點時間給自己,發發呆、看幾頁書都好,生命不是一條在家裡和公司兩個端點之間,永無止盡來回折返的直線而已,可以有上下起伏,可以有不同的方向,就看你自己怎麼安排。定期閱讀是一種培養定性的好習慣,相較於看電視純粹是單方面的吸收,讀書則是一個全然由自己安排進度的活動,而且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得到的喜悅也會比較長久。

聖嚴法師說過:心安才有平安。因為他人的言語或周遭環境的刺激,導致自己心情起伏,而「心理」不平安,接著影響「生活」不安,到最後「生命」也不安穩。 總而言之,大人自己可以做到心安,整個家庭才有寧靜的氛圍。就像船上的舵手一樣,要能夠不疾不徐,心平氣和穩定地掌舵,整艘船才能夠駛向平安的方向。

 


【今天可不可以不要洗碗?】

書裡面有一段對話讓我印象深刻,女兒跟母親說功課還有一項沒有做完,可不可以今天不要洗碗? 母親說不差這一二十分鐘,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完再去完成功課。她的堅持是除了要讓孩子知道一起分工的家事代表全家人同心協力,相互體貼之外,還想告訴她:人人需要一種平衡的生活。不能因為用功讀書,其他事情就由別人代勞。不親近生活瑣事的人,會失去對生活的情感,也會減損快樂的能力。書裡面寫著:一點一點慢慢來,到最後才不會覺得難。做為一個家事導師, 最需要的是「趣味的希望」而非耐心。因為孩子有時候不愛做家事,無法自動自發,如果我們只用耐心去帶領,那太消極也不有趣。孩子常常希望妳能陪著他們一起做,而我總在陪伴的當中懷抱著一種希望,希望他們也能從中得到一種非常單純的樂趣。當媽媽不再陪伴的時候,他們和生活也能產出這麼愉快的互動。把床罩鋪得更好看,餐桌佈置地更漂亮,衣服摺得更整齊,讓孩子們體會動手做的美好。

看到文章,想到國中畢業之前都住在家裡的自己實在是太幸福了,只要關在房間念書就好,不用做什麼家事,結果書也沒有念得比較好,一家高中都沒有考上, 反而失去了許多學習生活技能的機會。當然父母的體貼是有原因的,可是過度的保護並不會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只是把他們安置在一個安全的場所而已。然而他們不會一直在這裡,不管是住校、當兵、出國留學或派駐國外,終究有一天必須學著照顧自己。今天妳把兒子照顧得太好,將來不只苦了他,也辛苦了他的女朋友和老婆。做家事,是一種從小必須學習的必要技能,和課本上的知識一樣重要, 要想成為體貼的「新好男人」,請先從家務事做起。

 


【留一片完整的時間 / 解讀成績】

蔡穎卿不贊成讓孩子在放學後參加才藝或補習班,她的看法是:一個十四歲的孩子應該要開始學習有效率地安排自己的課後時間,這種訓練是每個人一輩子都要用的。更何況,如果一個孩子起床後離家,睡覺前回家,父母到底要用什麼時候來關心他們的成長呢? ………如果孩子每四十五分鐘或者一個半小時就換一個主題,整天趕來趕去,未曾擁有過安定的整大段時間,這種從小養成的匆促步調, 將會在稍後看到影響 — 靜不下來。學習是一生持續的心智活動,請重新考慮和建構孩子的生活作息,每天為他們留一片完整的時間,讓他們從小有機會學習時間管理。

對於孩子的考試成績,她覺得光看分數,不如好好看一份他們寫的功課。這樣的關心幫助她瞭解孩子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因為有了瞭解,才知道如何去幫助他們。當孩子得到好成績時,她除了認同他們之外,不會再有額外的獎勵。他會問孩子:爸爸有沒有非常努力工作? 媽媽有沒有為了這個家盡心盡力?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她就會說:「你們用功念書就像我們為這個家努力一樣,是盡自己的本份,對不對? 」

很多父母習慣答應孩子不吵不鬧就有什麼報酬,或者這一次考幾分就有什麼獎賞,像作者「盡自己的本份」的理念就很好,讀書是自己的事情,而且過度看重分數,有時候反而讓孩子為了拿到好成績去用一些不對的手段。最近看的另一本書「芬蘭教育給台灣父母的 45 堂必修課」中也提到:每個人的開竅時機不同, 出生背景和生活環境不同,每個人遇到的老師也不同,即使同一個班的孩子聰明才智都差不多,也會出現不同的學習成果,因此很難過早就用同一把尺去評定孩子的表現。所以街訪鄰居互相比較自己孩子的成績或就讀學校是沒有必要的,優不優秀和人生快不快樂沒有太大關係 (可能太過優秀反而更難在出社會後接受挫折),人生是一場比耐力的鐵人競賽,不光是訓練馬拉松的腿力而已,各項能力都需要平均地培養,才不會顧此失彼。而且每個人的跑道和終點不盡相同,名次也無從比較,在過程中自己又進步了多少才重要。

 


【營造一份家的感覺】

蔡穎卿雖然是職業婦女,但比起工作,母親的頭銜和帶來的滿足和樂趣更為讓她驕傲。她認為親子共處最美好之處,並不在於父母特意挪出時間,精心規劃一場家庭旅遊或活動,而是盡心地在每日的生活中表達關懷和照顧。所以她堅持每天都要自己做早餐和晚飯,寧願早一點起床,不要吃得慌張草率。寧願不讓孩子們參加課後的輔導課,也要每個晚餐時刻分享各自一天的苦和樂。

作者除了讓女兒可以吃到有媽媽愛心當調味料的食物之外,她陪著他們一起讀書,孩子們念學校的功課,她在旁邊安靜地念自己的書。另外,只要孩子有需要,即使是想聊聊天而已,她都會停下手邊的工作或者正在寫的文章陪伴他們。她還三不五時以書信或紙條和孩子溝通,在糾正不合適的態度後也表達自己的關懷。她說:只有非常幸福的人,才能在愛裡相遇,做為親子,或為手足,成為伴侶,識為知己……能成為兩個孩子的父母是一種多麼難得的榮幸,做為一個母親是最完整的自我實現,無論在形式上或者意義上都是如此。

有些人生下來就註定是孤兒;有些人的爸媽在自己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有些人的父母親沒辦法一直在一起;有些人全家都住在一起卻比不在一起還糟糕,所以能有一個完整而溫馨的家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父母能夠和孩子們親身相處的時間也頂多不過十幾年而已,再多的愛和關懷也還是要有放手的一天。已婚有小孩的人,要記得好好珍惜這個得之不易的緣份和維繫這個家庭,不要因為一時的衝動讓整個美好的家庭拼圖七零八落。還沒有結婚對象的人,要小心觀察和選擇交往的男女朋友,因為他不只是情人而已,更要是一個未來的好父親。他的身上有沒有值得孩子學習的地方? 他是否和自己有相同的家庭觀念,除了肯為自己付出之外,是否願意一起為了這個家庭奉獻額外的心力,這都是要花時間相處才會知道的。

「家」這個字不是結完婚就理所當然擁有的,不是買了房子和有了小孩就算是一個家,不是一個回家睡覺的旅館,也不只是每天工作拿薪水回來就好。不要人住在裡面而心不在這裡,不要只享受其他人的成果而自己沒有出力。應該是要把家當作一份自己最重要的事業,去好好努力和經營的。除了讓自己變成更好的子女典範之外,每天回到家後所作的付出和對孩子的關懷,都像是為了一份幸福在存款,而且得到的利息和回饋會讓你心中有一份滿足的欣慰。只有平和以及團結的家庭氣氛,才能給你安定的力量,讓你的人生更加圓滿。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和『在愛裡相遇』兩本好書,推薦給為人父母者和將來準備當爸爸媽媽的人。

蔡穎卿的部落格,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挖寶,能夠看到很多媽媽詢問的問題和她的回覆,還有一些料理實作食譜。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購買書本】

《在愛裡相遇》已絕版,只剩下這一本: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一位母親的十年教養札記》十周年紀念版

 

【延伸閱讀】

 蔡穎卿老師的其他著作感想:

《我想學會生活》讀後感想

《50 歲的書桌》讀後感想和喬大讀書會心得 — 閱讀使你靠近更好的自己

 

做個好爸爸的相關書籍讀後感:

財團法人喬大文化基金會讀書會:《我是好爸爸》&《感冒應該看中醫》感想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周一到五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

擷取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yan / 小凱 的頭像
    Ryan / 小凱

    Ryan / 小凱的部落格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