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棒球比賽中,比分大幅度落後時,通常會派相對較差的投手消耗局數,這種戰術稱為「敗戰處理」。
在故事中,資深檢察官「鯰魚」對於人生早有答案,菜鳥檢事官「阿學」則還在尋找,兩人都在最邊緣的「敗戰處理」部門,負責無關痛癢的案件。
但案件無分「大小」,承接就要「辦好」。
但重點不在「推理」,而是在於「同理」。
法律,雖然是工具,卻不是萬能。只好由檢察官來撫慰受害人的受創心靈,期盼「傷停時間」的來到,所有受過的「傷」,希望都有「停」止的一天...
我用三個面向,節錄書摘和分享感想:
Part 1:敗戰處理—誰又贏了呢?
Part 2:小人物—誰又是大人物呢?
Part 3:人生很長—誰說大家的劇本都一樣呢?
Part 1:敗戰處理—誰又贏了呢?
每個人從小到大,無可避免要參加許多比賽,或者面對比較,非贏即輸,不過怎樣才算真正的贏家呢?
身為敗戰處理投手,可別讓輸球成了習慣。~《敗戰處理》
誰都不該是永遠的輸家,除非自己認輸了。~《敗戰處理》
在現實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經歷「敗戰處理」的狀態,例如籃球比賽求勝無望,上場拖完時間的龍套球員,或者公司裡面承接規模較小的專案,能見度不高,卻要有人負責,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1.轉念:接受「暫時」不可改變的事實。
2.突圍:找出「目前」可以做到的事情。
3.改變:累積「未來」幫助別人的實力。
【轉念】
現狀就是如此,急躁和心煩都於事無補。小說會看完,電影會演完,一定要有結局。人生則是動態演進和無從預測的,沒人知道結局出現在什麼時候,此時的輸不見得是輸,也沒有真正的輸家和贏家。當務之急是改變心情,能夠說服自己轉念,「輸」就變成「還沒贏」,「失敗」就變成「快要成功」。
一念之差,心境大不同,只要心還在跳,人生就有轉機。例如小說中多次出現的計程車司機或便利商店店員,面無表情,毫無笑容,早已被生活的壓力所壓垮,忽略了自身還能控制的心情和態度。
【突圍】
接受現狀不是自暴自棄,坐以待斃。檢察官「鯰魚」明明被排擠、被冷落,他還是能依據心中的正義,找出法律之外能做的事。
換做球場來看,有上場就是機會。先發球員還要保留實力,怕沒體力拚到最後,板凳球員只能全力去拚,不能坐冷板凳坐到自己心灰意冷,毫無求勝念頭。
換做職場來看,有薪水就該努力,不是拿多少獎金做多少事。要把三線客戶當成一線客戶來對待,把C級專案當成A級專案來管理,這是你給自己的標準,如此才有翻身機會。
【改變】
自己先改變,才能幫助別人改變。檢察官「鯰魚」雖然把 「阿學」當小弟使喚,讓他覺得又累又學不到東西,可是在辦案過程中,循序漸進培養各種能力,包括觀察、思考、訊問和分析...等。
另外,「鯰魚」要送人去關很簡單,讓人改變才是難,所以花了很多時間,讓被傳喚人發自內心承認做錯事,才有機會重回正軌。
除此之外,學會「轉念」、「突圍」和「改變」,還能做的事情就是「定義」。
只要把「輸贏」兩字自腦中抽離,我們會有更多餘裕體驗生命。~《敗戰處理》
的確,人生很多時候是二分法,考試錄取或落榜,面試錄取或淘汰,但那是制度使然,人生的輸贏則由自己定義。一場考試或面試,就決定你人生的成就或幸福嗎?就否定你這個人存在的價值、抹煞長久累積的努力嗎?
我認為不是這樣,那只是生命中的一個「點」,過了就過了,重點在於自己想要做什麼。
如同歐陽立中老師寫過的—
「人生除了高下之外,還有左右!」與其在別人的遊戲規則裡拚高下,不如創造自己的遊戲,走出自己的寬路。
至於為什麼把「定義」放在最後?因為人不能不努力就放棄,盡了全力的人,才能坦然接受結果。
如同《敗戰處理》的封面,特別凸顯「戰」這個字一樣,人生不得不戰,也不能畏戰,連起跑線都沒踏上、到戰場與人拚戰的人,根本沒資格談論接受。
Part 2:小人物—誰又是大人物呢?
在《敗戰處理》和《傷停時間》之中,其實有非常多配角,他們都沒有名字,卻是每個章節中,很快出現又讓人忘不掉的存在。
如果他們是小人物的話,我們就是大人物嗎?
即使有份像樣的工作,公司裡面還是有許多小人物。相較之下,當主管的就是大人物嗎?
其實跟「勝與敗」類似,「小或大」也不容易界定。如果不想落入跟人比大小的無解遊戲,我覺得可以去做三件事情—
1. 對自己有信心
2. 對別人有同理心
3. 不要有先入為主的偏見。
【對自己有信心】
書記官、檢事官,就不能夠有看法嗎?~《敗戰處理》
檢察官「鯰魚」曾經請阿學和林叔說說對於某案件的看法,可是兩個人都不敢說。
和我往來不會有工作上的好處,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敗戰處理》
在《敗戰處理》中的阿學,找不到工作的目標,更覺得自己矮學長或學弟一截,只因自己在「敗戰處理」單位。
在《傷停時間》中的阿學,無形之中緩慢成長,試著獨當一面處理事情,甚至較不畏懼說出本身的想法。
就算我們只是職場中的小螺絲釘,也不要妄自菲薄,總是有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總是能找到本身存在的價值。
【對別人有同理心】
沒有人在乎當事人的感受。大多人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發言。~《敗戰處理》
大部份的網友很像鍵盤魔人,對於社會事件,競相發表自己的看法,更不管當事人讀到這些評論,會有什麼感覺。
你所謂的主流,不過是以批評別人建立自信而已。~《傷停時間》
也有一些人,當面去批評別人,比起網友的酸言酸語,不去看就沒事,這種嘴巴說出來的話,對人的殺傷力特別大。
靈魂真的存在嗎?若能聽見我的心聲,請你們出現一會,一會兒就好。安慰這名心碎了個透的中年父親~《傷停時間》
相對而言,這是阿學看到失去女兒的父親時,發自內心的惻隱之情。
我覺得這是他身為法務人員的優勢,能夠站在受害者的立場,思考自己能夠幫他們做些什麼。
換成我們,能夠學到什麼呢?
我想到陳副導的例子,用「心」對待「新」人,不把對方當人「材」,而是視為人「才」。
長大一點才明白,很多人把我們當作「工具」看待:年輕人、新鮮的肝、健康的肌肉。陳副導就不一樣了,他喜歡和我們聊天,還會推薦電影給我們...都是些不怎樣的片子。不過,重點是他有這份心意。~《敗戰處理》
如果說我們要關心陌生人太難,至少能從身邊的同事做起。領導和管理的理論推陳出新,但其實原則只有一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把別人當成隨時可替換的材料,當然對方也會把團隊或公司當成可有可無的存在。
所謂的關心,不是等到每半年一次的考績面談,或者員工提出辭呈,而是平常定期要做的事情。主管永遠要提醒自己,當初是部屬的時候,不喜歡主管的哪些地方,自己避免做一樣的事情。
【不要有先入為主的偏見】
這群學生之中,誰會在未來成為優秀的大人、誰又只是平庸的甘草腳色,佳玲老師究竟如何分辨出來?在我眼裡,他們全是一群不顧他人想法的調皮學生,和當年的我沒有兩樣。~《傷停時間》
今晚遇見面惡心善的刑警、以及面惡心也惡的縱火犯,外表實在難以評斷一個人。~《傷停時間》
善惡很複雜,有些人被法官宣判有罪,在我看來反而像個好人。~《傷停時間》
也或許善惡只是被創造出來的無用標籤罷了,誰敢自稱是十足的善人呢?如果有,只是個不懂反省的蠢蛋吧?~《傷停時間》
無論是成績、長相或判決,都只能做個參考而已,不見得代表對方日後的發展,或者真正的本性。成績好的學生,出了社會就不會走上歪路嗎?被判有罪的人,日後就不會重新做人嗎?
我覺得要多給自己一段時間去觀察,不要只相信片面資訊,立刻做出判斷。
無論任性妄為的貝斯手、或是心情浮躁的國樂社同學,我們都應該要守護,五年、十年過後,他們當然會長成不同的大人,生澀的經歷終將化為養分。~《傷停時間》
另外,盡量做到一視同仁,小人物或大人物都是人,今天的小人物可能明天成了大人物,今天的大人物可能明天變成小人物。也不要受到公司或職稱的影響,對別人如此,對自己如此。別人在小公司,就不值得認識嗎?自己在大公司,就代表很有能力嗎?去除這些外在標籤,回歸人的本質,才能好好認識一個人。
Part 3:人生很長—誰說大家的劇本都一樣呢?
我很喜歡阿學這個角色,跟自己一樣,是個再正常不過的人,每天固定上班下班,但腦袋從不停止思考,到底為何工作?人生的意義在哪裡?有時候以為找到答案,過一陣子又意志消沉。整體來說,大概算時好時壞,或者不好不壞的狀態。
如果說誰對人生結局了然於胸,鐵定是在說謊。既然連今天都是未知數,一定有至少能做到的事情:
1. 對得起自己
2. 只能靠自己
3. 自己找方法
4. 自己學放下
【對得起自己】
阿學很早立定志向,由於深受法庭劇吸引,選擇進入法學院,最後也從事檢察事務官一職。即使如此,不代表從此一帆風順,無法確定會分發到哪個單位,還有跟誰共事,更不代表每天都有熱情,做的都是喜歡的事情。
知道為什麼要竭盡全力嗎?這份工作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如何面對自己。非得這麼做,我才能像倖存者說出:「很遺憾,我盡力偵辦過了。」~《傷停時間》
法律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檢察官「鯰魚」從不草草結案。案件,對其他人來說,只是一個待辦事項,做完一件少一件,可以早點下班就好;對他來說,背後都有一個等待被了解的故事,一個還沒被解決的社會問題。
他關心的,永遠是「人」,多過於「事」,別人只看到 What,反正公事公辦;他老是在思考 Why,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才能安慰受害者,或者讓加害者洗心革面。
檢察官「鯰魚」或許邋遢,或許懶散,可是他極具正義感,原本阿學覺得相處度日如年,沒學到東西,隨著合作的案件增加,逐漸找出本身存在的價值。
換成上班族來看也一樣,每份工作都有意義存在,只是自己還沒找到或想到而已。而且工作不是做給老闆看的,有沒有認真,有沒有進步,自己心裡最清楚。
另外,如果用薪水來決定本身的努力程度,吃虧的會是自己而不是公司。公司不欠舞台,不缺機會,最怕的是不肯學習、不再成長的員工。
而且,為什麼「鯰魚」和阿學要去拜訪受害人?屢次約談加害者?花很多時間和心力,幫助他們轉念?因為這是他們真正想做的事情,媒體沒有報導,考績沒有改變,薪水沒有增加,不過每晚入睡時,可以心安理得,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有意義的。
【只能靠自己】
陳副導涉及盜版光碟案件,檢察官「鯰魚」對他說了下面這幾句話。「鯰魚」不確定對方是否有才華,但能看出心中尚存的夢想。
你所經歷過的時光,沒有一刻是被浪費的。
人生不光是努力就夠,我們這代的人命好,肯做就有溫飽。有時候只需要「一念」,你就能從此蛻變。
你得學會經營自己,沒人能給你一條規劃好的路。~《敗戰處理》
只要「一念」,改變「一生」。如果就此放棄,失敗永遠還是「失敗」;如果開始前進,失敗就會成為「故事」,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變成值得分享、讓人動容的經歷。
換成我們來看,大家的人生劇本不同,想做的事情也不同,唯一的相同點是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自己的劇本自己去寫。
沒有人欠你一份工作,沒有人欠你一種幸福,如果老是抱怨社會,埋怨父母,絲毫不檢討自己,那真的枉而為人,可惜了來世間走一遭的機會。
【自己找方法】
對於和父親起衝突的兒子,檢察官「鯰魚」宣判的罪刑是—
從今以後善待你的父親,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互相體諒。~《敗戰處理》
路是人走出來的,方法也是人想出來的。無論哪個行業、哪份職業,都要與人溝通、協調與合作,關係成與敗的兩個重點,就是「換位思考」,還有「態度選擇」。
針對「換位思考」,無非找出對方最在乎的是什麼,例如「阿學」對於三緘其口的徐老太太,靠著擂茶和閒聊,成功收集到想要的資訊。還有「鯰魚」問出縱火犯最在意的事情,才讓對方說出犯案的動機。
針對「態度選擇」,就是找出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即使是正確的道理或觀念,別人聽不進去,說了也是白說,因此可以根據年齡、人格特質或心情狀態,選擇最佳時機,以及採用合適態度。
例如和母親失聯的兒子,阿學從他老婆口中,順利問到想知道的情報:
我和鯰魚所說的內容,其實一模一樣。但妳卻同意我的說法,對吧?...這就是「態度」的重要。~《敗戰處理》
換成上班族來看,以專案管理為例,幾乎每天都在「喬」事情,安排資源、調整順序、詢問進度、解決問題。遇到不願配合的單位,可以先「換位思考」,去理解對方的困難在哪裡,我們有沒有辦法幫忙解決?是否有雙贏的方法?再來是「態度選擇」,比方說有人比較愛面子,一定要私下溝通。
總而言之,事在人為,想把事情做好,想到的都是方法;不想把事情做好,想到的都是理由。
【自己學放下】
面對失去女兒的雙親,檢察官「鯰魚」自導自演情境劇,告訴他們:
二位,你們失去的人,或許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她的善良、她的存在,正是讓你們停止悲痛的關鍵。~《敗戰處理》
阿學曾經說過:
假如生命的最後得以道別,我想我會選擇放下。~《敗戰處理》
我想起在《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提到:
痛跟苦不一樣,妳一定會痛—人都有痛的時候—可是妳不一定得那麼苦。要多痛選不了,可是要多苦選得了。
《敗戰處理》的案例之一是逝去的親人,這也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遇到的事情,唯一能改變的是自己的想法,觀念一轉,心境一換,經過一段時間,或許就能慢慢走出來。
如果是陌生人呢?甚至是傷害過自己的人呢?
自己曾在專科時期被詐騙,雖然犯案者全台行騙數百萬元,但我的多年積蓄始終沒有拿回來。對於當時一度提款機剩不到一百元,提不出錢的窮學生來說,六千元是一筆很大的數目。
長達數十年的時間,我都在後悔和氣憤,為什麼沒有大聲呼救?如果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會怎麼朝致命部位出手,趁機逃離現場。不過這些都過去了,能做的是「放下」,希望對方已經學到教訓,自己也上了寶貴的一課,永遠提高警覺,或許因為那一次的經驗,日後不再輕易上當。
如果是家人呢?那些還活著、還可以見面的人呢?
我覺得這是人生最難的一課,愛有多深,傷就有多深。即使自己為人父母,體會到養育子女的困難,但可以「理解」,不代表可以「合解」。明知道應該放下,多看現在,不看過去,偏偏就是做不到。
「愛」不是「要不要說」的問題,而是「存不存在」的問題。曾經的愛,早已被恨中和了,變成沒有感覺的狀態。或許,真的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夠接受和放下…
如同《傷停時間》的封面,特別凸顯「停」這個字一樣,似乎在提醒我們,人生的痛苦已經不少,試著停止怨恨,沒必要再多一個包袱。唯有跟自己和解,還有跟他人和解,「傷」痛才有「停」下來的一天。
【傷停時間和敗戰處理】
這兩部小說真的很特別,除了罕見的檢察官題材,更融合荒謬、幽默、無奈、熱血、虛幻、寫實等元素,要定位成推理小說,但犯人早就現身;要定位成溫馨小說,又好像哪邊不對勁,但有幾頁確實很感人。
另外,每一部都有三個案件,不過還有兩條故事支線在發展,一個是阿學的過去,在《敗戰處理》揭露較多,另一個是檢察官「鯰魚」,到了《傷停時間》還保持神祕,吊足讀者的胃口,讓人很期待第三部。
除此之外,感動我的還有作者王靖,讀了《敗戰處理》的「自序」和「後記」,還有《傷停時間》的「自序」和「作者」,以及跟主播張齡予的對談,簡直是真實世界的勵志故事。
原本他服務於影視公司,也失去閱讀習慣,某天發現家人買的小說堆滿書櫃,於是重新翻開書本,找回了閱讀的樂趣,更想讓大家感受閱讀的快樂。
接著他過著幾乎足不出戶的生活,像一位閉門練功的獨居劍客,武功秘笈就是經典影片,從劇情觀察人性,再結合社會事件,配合過去的經驗,寫出影像感極強、十分貼近人性的作品。
如果說「鯰魚」和阿學在暗無天日的三十七號偵查庭奮戰,王靖就是在自我囚禁的書房拼鬥,他沒有老師幫忙審核,沒有對手可以比較,只有內心最嚴苛的標準,要繳出不愧對名字放在封面的代表作。
我自己即將進入四年級後段班,兒子年紀還小,有一定的包袱和壓力,因此一向佩服職涯大轉彎的人,既然作者拚了命去寫,身為讀者能夠做的,就是拿出類似的態度,寫出讓自己滿意的感想。
原本我只替《敗戰處理》寫了一篇臉書貼文,讀完《傷停時間》之後,決定非在部落格寫一篇長篇感想不可,更容易被 Google 搜尋找到,也是最能幫助這兩本小說曝光的方式。
近年來,說書人或推書網站大多介紹強調實用觀念和方法的書籍,或許讀小說的人變少了,可是如同王靖與主播對談中提到的,文學小說也可以是工具書,而且我覺得用故事包裝人生的道理,更容易深植人心,同時反思能在現實生活做出何種改變。
在此強力推薦《傷停時間》和《敗戰處理》!理由有 5 個:
1.非典型英雄:一個禿頭、不注重整潔、說話粗俗、看似散漫的檢察官,卻有一顆很溫暖的心,和比誰都強的正義感。相對於一般小說或電影的完美主角或英雄,讓人印象更為深刻。
2.檢察官小說:這一類的書應該不多,有其市場區隔性,我只看過一本《檢方的證人》,滿足讀者的好奇心。
3.接地氣場景:無論描寫台北市、桃園市或中壢市、計程車司機或街友,都是你我會去的地方,會遇到的人,比起讀翻譯小說,感覺更貼近讀者。
4.真實加虛幻:改編自真實社會案件,再加上虛構情節。我自己讀得很有感,曾經腳被酒醉駕車逃逸者撞斷,還有被人詐騙;另一個是書中影射的女童母親,曾是我的前同事。
5.法律人必讀:至少可以學到三件事:
1)地檢署的匾額寫「惟明克允」—必須明察事物,才能公正地對待事物。所以要注意應該存在卻消失的線索,或是被調查對象沒說出口的話,才能做出公正的判斷。
2)阿學的父親說過:「法律便是這樣的存在,從源頭開始便要行得夠正。」上梁不正下梁歪,在上面的領導者或主事者很關鍵,如果帶頭走歪路,難免上行下效。
3)莫忘檢察官誓詞。或許有人覺得檢察官「鯰魚」過於理想化,花這麼多時間和心力,去辦好一個案件,但我認為要記得自己的初衷,當初為什麼選擇這個職業,不只把事做完,更要做好,甚至安慰受害人,改變加害人,讓社會在無形之中變得更好。
非常期待第三部曲的問世,還有影視化的那天!
【快問快答】
假裝有人訪問我,自問自答好了。
Q1.你對於哪一個案件最有感?為什麼?
A1.《敗戰處理》的「身首異處」。除了阿學失控而流露的人性,不再害怕自己格格不入,還有檢察官「鯰魚」無視前途,只求對得起良心,讓受害人得以走出悲痛。
Q2.你覺得檢察官「鯰魚」哪邊最特別呢?
A2.不是外表,也不是態度,因為他見多識廣,處變不驚,要如何對付被傳喚者,心中都有對策。比較意外的是他偶爾會情緒爆走,每個人都有缺點,連他也不例外。
Q3.你猜第三部的書名會叫什麼?
A3.我不知道「戰」完和傷「停」要做什麼,但猜測書名也是四個字,第二個字是橘色,另外三個字是白色。
另外,會不會有可能出版前傳?以檢察官「鯰魚」過去的人生故事為主題。
Q4.你對小說的什麼地方有意見?
A4.滿滿的陽剛味,沒有女主角或女配角(逃~)
Q5.你建議怎麼讀這兩部小說呢?
A5.大概有四種讀法:
1.讀出現在眼前的人:就是「鯰魚」、「阿學」、林叔、被傳喚人、關係人...等,代表主角和配角,或者檯面上發生的事情。
2.讀隱藏在背景的人:就是計程車司機、街友、便利商店店員、咖啡廳店員、葬儀社人員...等,代表臨時演員,或者一種生活態度或人生看法。
3.讀還沒有現身的人:就是「鯰魚」的老婆、「阿學」的二叔和爸爸...等,代表預備登場的演員,吊足讀者胃口,讓人很好奇後續的發展。
4.讀自言自語的人:就是阿學的內心獨白,代表編劇,或者作者個人對社會的觀察,也是最能讓讀者感同身受的人。
總之,每個案件都有許多值得深思和探討的課題,所以只讀一次,知道偵辦結果是不夠的,建議不妨多讀幾次。
【購買小說】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天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