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取有捨,有失有得,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寫完了暗黑版的心聲,光明版也要補充說明。差別在於寫暗黑版的時候,我很快想出十個失去的東西,寫光明版的時候,卻花了一點時間才想出十五個。後來才體認到是我沒有認真想過,就跟天天過日子沒有感覺一樣,如果沒有停下腳步,靜下心來看看,你不會知道自己擁有什麼。
鬧情緒時比暴龍還可怕的生物,因為你不能打罵,更不能獵殺他…
以下紀錄當了爸爸的變化,得到了哪些東西:
【效率】
因為每天回家都有該做的和自己想做的事情,每位爸爸的時間管理技巧會大幅精進。以「上班」來說,跟以前一樣,事情是永遠做不完的,不過為了準時接小孩,當天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優先處理,還有要當面跟人合作,以及不能帶回家的事情,剩下的只能用筆電在家加班。
以「下班」來說,洗碗和洗衣服等家事都是每日待辦事項,所以愈早做完,愈有時間處理公事或看幾頁書。
【話題】
「爸爸」跟「單身」是不同的人生狀態和身分,好像進入神秘的「兄弟會」或「俱樂部」(而且你沒有收到邀請,是自願入會的),你會發現跟同事或朋友有新的話題,例如親子景點或餐廳、對付腸病毒的經驗、彼此的教養心得…等,感覺距離又拉近一點。
可是你跟其他人的距離也會拉遠,大家在聊某部動作大片時,你卻在追卡通片,還是看國語配音的版本。
【形象】
你不用特別做什麼,帶兒子去玩,拍幾張照片,或者餵他吃東西,別人就會認為你是個好爸爸,至少形象上看起來是。
出門的時候,你會發現正妹開口的機率提高了,但她們只會跟兒子說話,或者想要逗他玩。
面試的時候,甚至可能變成加分,這代表人生邁入穩定階段,任由公司擺佈,不太有離職的本錢。
【親情】
單身的時候,完全不會想要用 Line,更不常跟父母聯絡,頂多偶爾打個電話,不孝程度百分百。當了爸爸之後,只要拼命傳兒子的照片或影片,就能讓老人家開心,原來這是現代孝道的實踐方法之一。
【童年】
雖然是老生常談,不過有了孩子,帶給你當孩子的再一次機會,重溫童年時光。這麼多的第一次體驗,都是不會再有的經驗,例如第一次搭火車、坐飛機、溜滑梯、吃冰淇淋、跟貓或狗玩…等。
此外,你給了自己名正言順去逛玩具店的理由,小時候想買沒錢買的玩具,現在都可以買給兒子,再跟他一起玩。
【生命】
你會愈來愈怕死,愈來愈愛惜生命。騎車會騎很慢,想勸人降低手機影片音量時會吞忍下來,因為當兒子是小嬰兒,你知道自己如果不在人世,老婆的擔子會有多重,而且你還想看他的各種轉變;當兒子開始長大,你會期待陪他走過更多人生的里程碑,例如畢業典禮,或者兩人互動的親密時刻,例如學會騎腳踏車或打籃球,而且那個人是「自己」而非「叔叔」。
【作息】
為了要有自己的 ME TIME,只能熬夜或早起。像我是晨型人,為了早起就要早睡,作息比單身時要正常許多。
【快樂】
一個是看到兒子快樂自己也跟著快樂,帶他去餵魚或吹泡泡,不用花多少錢,他就可以很開心,那種笑容是最單純的,每次看到都會忍不住聯想,自己小時候到底有沒有那樣笑過,從什麼年紀開始失去了同樣的笑容。另外,恨不得雙眼是照相機,可以抓住微笑的瞬間,多拍幾張照片留念。
另一個是兒子需要自己的滿足感,知道原來我對別人還有點用處,是不計算得失,跟利益無關的需要。兒子來找我就是想要我陪他玩,或者想要抱抱。只是還小的時候,冬天抱他很像一個暖爐,現在長大以後,抱起來有點吃力,尤其要走很遠一段路的話。
【感性】
相隔兩地的那一年多,經常一個人騎車時想到兒子就想哭,周一到五倒數著見面的日子,而且週日下午離開時都會捨不得。
另外,看到跟親情有關的小說或電影,特別容易掉眼淚,這也是單身時不會有的體驗。
總而言之,爸爸擁有一顆很柔軟的心,當兒子願意把餅乾分一個給我,或是受傷時幫我秀秀,還是我在忙的時候幫忙喊:「加油!爸拔!」,就會覺得很感動。
【體貼】
由於自己是過來人,從老婆身上看到孕婦有多辛苦,所以出門在外會特別對孕婦或獨自帶孩子的媽媽伸出援手,本身也更有同理心,碰到孩子吵鬧會覺得沒什麼,畢竟自己曾因為兒子大哭,在飛機上被乘客怒目而視。
【回憶】
孩子有時候會讓伴侶的距離拉遠,有時候會讓兩人變得更近,例如兒子生病連續幾天跑急診、得了腸病毒雙方要輪流請假在家照顧、學校有表演兩人在台下瘋狂拍照、周末帶兒子去遊樂園或戶外景點,就是因為這些難過和開心的事情,才讓新手夫妻變成合格父母,並累積了共同擁有的回憶。
【創意】
你會發現原來生活中的創意無所不在,唸到繪本《好餓的毛毛蟲》,毛毛蟲變成蝴蝶時,就把繪本的書頁當成蝴蝶的翅膀,慢慢擺動向天空飛去;唸到繪本《加油!警車》,壞人駕駛的汽車被多台警車包圍時,就拿出所有的小汽車,重現書中場景;唸到各式各樣的車子繪本時,就拿出車子的照片書,比對漫畫和實物,順便複習正確名稱。
另外,為了幫兒子適應看醫生,買了一套醫生玩具,包括溫度計、耳朵檢查器、聽診器和針筒,在家先玩「醫生遊戲」,跟著小兒科醫生的檢查程序做一次,例如量體溫、看耳朵、聽肚子、看喉嚨,配合《乖乖不怕打針》的繪本,讓兒子從此之後看到醫生都不怕,還會主動掀開衣服,並轉頭給醫生看兩邊耳朵。
還有,不見得要花錢,可以把廢紙箱當成玩具,或者用過的塑膠罐變成洗澡玩具,仰賴爸媽的巧思去變化。
【嗅覺】
你唯一會獲得的超能力是超靈敏嗅覺,尤其是 50 公分之內的異味,立馬知道兒子大便,翻開褲子猜中的機率是百分之九十,沒猜中的那一次可能是放屁。
【視野】
透過孩子的眼睛,你會看到很多自己忽略或沒看到的東西,舉例來說,以前我對各種車子不太有興趣,甚至連叫什麼都不知道(像是稻草打包機或聯合收割機),現在會特別留意路上的挖土機、推土機或傾倒車,連帶兒子看垃圾車收垃圾都是一種樂趣。
【興趣】
當了爸爸,我閱讀的範圍擴大了,包括育兒散文、親子教育書籍或繪本,有些是自己看,有些是跟兒子一起讀,還替讀書粉絲團開拓新的讀者群。
至於寫文章,以前單身時看親子書只能分享書摘,現在可以分享經驗,文字也會更貼近真實生活。
【家庭】
你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但你可以決定要當怎麼樣的父母。原生家庭的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不過從現在開始,是你建立全新的、屬於自己家庭的機會,再也沒有理由與藉口,一切取決於你要付出多少努力和心力。
【厭世爸爸日記之光明版】
在《Home Game: An Accidental Guide to Fatherhood / 假裝是個好爸爸:抓住上場好時機,老婆、小孩都愛你》書本中,作者 Michael Lewis 寫過:
只有實際去做那些又平凡又單調的事情,你對小寶貝才會產生那種應該要有的感覺,你必須實際地照顧他,才會有情感上的聯繫。
If you want to feel the way you're meant to feel about the new baby, you need to do the grunt work. It's only in caring for a thing that you become attached to it.
其他的爸爸是怎麼變成好爸爸的,我不知道,相信有些人樂在其中,有些人有苦說不出,只能說我是異類,是無比自私、不肯犧牲興趣和夢想的爸爸,但每位孩子、每個家庭不一樣,遇到的狀況和問題也不一樣,唯一的共同點是「沒有經歷過,就不會有所成長」,走都走了,一定要走完它。
以前在猶豫是否要換工作時,我會列出留下和離開的理由,看哪一邊的理由比較多,育兒沒辦法這樣,說到底只有一個字—「愛」,有多少愛,就能走多遠。
希望未來的某一天回頭看這兩篇文章,我能夠一笑置之,知道有這些迷惘和反省的過程,才造就了一位稍微及格的父親。
【延伸閱讀】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天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