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比書店還好,你可以享受安靜下午茶時光。
文房比書房還好,你可以找到喜歡的角落看書。
只要你願意,文房就能夠成為最美的個人書房!
從參觀《好樣本事》獨立書店之後,就一直想到《好樣文房》朝聖,一拖就拖了半年,前陣子才特地北上完成心願。
【文房簡介】
文房建立於 1930 年,屬於日據時代官員的建築,直到 2014 年台北市政府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才開始修建工程,並由好樣集團管理。集團執行長汪麗琴 Grace 說:「我們做這個圖書館,不營利的…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大家享受閱讀的美學,可以擁有這種閱讀的空間,然後…獨自一個人看書。」
在門口的看板上寫著:
靜謐的獨白:
獨白是深度的表態,靜謐和詩意的自我共鳴…
好樣文房將提供閱讀自我的最美麗時光與氛圍。
獨白同時意味著冷靜、清晰思辯。
在此,
建築思緒,
書籍為緯度,雜誌為經度,文房為世界。
請深信生命交互之觸動,
此刻,名為永恆。
【文房外觀】
如果匆匆路過,應該很難發現這面牆後方藏著一個市內秘境
日式建築的外觀
門口旁邊沒有樹葉的樹枝,讓我想起張曼娟在《當我提筆寫下你》中的短文:
落葉之後的樹木,才能見到線條之美,去了柔和卻多了力量。
尤其在將夜未夜之際,燈光漸次燃亮。
美得剛剛好可以寫一首詩。
並不是繁盛才美,
凋零也有詩意。
順著旁邊的步道可以來到文房的後方
先偷看裡面哪一個位置是最佳閱讀地點
「文房」是書法藝術師董陽孜的題字
【文房讀書】
六十幾坪的空間,每個時段最多開放給十二位讀者,用意是讓每位讀者都有最舒適的閱讀環境,彼此不會互相打擾。
後方的長廊可以曬到陽光
個人最喜歡的位子是這兩張
文房最隱密的書房只有一間,關起門就是一個人的小天地,僅有古董打字機為伴
此外,許多設計和選物都讓讀者置身於古色古香的環境之中
入口處的古碗
行李箱
打字機
八角窗戶
挑高的天花板
匾額
【文房藏書】
最多藏書的是被 L 型書櫃圍繞的空間
長桌上的每一本書應該都是推薦書,我只翻了奈良美智作品集和世界最美的 20 家書店日文版
文房內的書架有三個英文字母的編碼,瀏覽書名大概就能猜到意思,這一區不用猜,直接看圖案和文字
藝術類 (代碼: ART) 和攝影集 (PHO)
其他像是電影類 (MOV)、生活風格 (LFS)、插畫或繪本 (ILL)、外文文學 (EAL) 、日文翻譯書 (JPL)、中文書 (CLI)
書牆的另一面靠近文房入口
書籍包括建築類 (ARD)、旅遊書 (TRA)、流行趨勢 (FAS)、物件類 (CAH) 和廚藝類 (ECK)
【文房書籍】
我花最多時間翻的是這三本書:《世界最美的 20 間書店》、《New York:365 A Year in Pictures Day by Day》和《On Reading》。
1.《世界最美的 20 間書店》:
之前讀過網路文章,第一次翻到實體書 (日文版)
唯一入選的台灣獨立書店《好樣本事》
櫃台照片
希臘的 Atlantis 書店,在海天一色的美景旁看書是種奢侈的享受
書櫃上應該是書本中節錄的名言佳句
義大利米蘭的 Corso Como 書店 (可惜當年旅行社規劃的蜜月之旅沒有書店行程)
義大利 Libreria Arion Esposizioni 書店
美國的 Bart's 書店,每天都營業到太陽下山,結束營業後請讀者帶走書時自行投錢
離開文房之前才發現另一邊書櫃就有《世界最美的 20 間書店》的中文版
2.《New York:365 A Year in Pictures Day by Day》:可以放在桌上當成日曆,每天都有一張照片搭配關於紐約市的佳句
3.《On Reading》:是一本各種閱讀姿勢的攝影集
此外,這本 Pizza 食譜以前在羅馬競技場附設的書店看過,此次巧遇感覺又見到老朋友。
打開書本,左邊為食譜,右邊為照片,特別之處在於圓形的外觀
【文房展覽】
入口處右手邊是展覽空間,命名為「台日設計相對論」,定期展出台日藝術家的繪畫作品。
長桌和牆面正好一半是台灣畫家楊允城的畫作,另一半是奧村鬥土的畫作
楊允城是憑自己的印象即興創作 (刻意選了賈伯斯和豆豆先生方便比較)
奧村鬥土的畫風則較寫實
來訪讀者可以帶走一張楊允城的作品小卡片
文房內的椅子上有楊允城的畫冊
在個人閱覽室旁邊,還擺放著林怡芬老師的雕塑作品
穿著校服的小狗學生,搭配小學教室的桌子,有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或《我的少女時代》的感覺
這個作品取名為《農作》,一對熊夫婦圍著圍巾務農,兩人一起工作和生活,就是最平實的幸福風景
【文房茶點】
店員會發給每位讀者一張小卡,勾選想要的飲料 (咖啡、熱茶或開水),想要兌換的人可以在一小時後到這邊集合,坐店員的工作桌或其他長桌,免費享用飲料和蛋糕
【參觀心得】
我的預約時段是下午兩點,一點半之後陸續有其他讀者到達,大家站在文房外面等候,像是某秘密社團的聚會,達到 VIP 等級的社員才受到邀請。
由於不清楚規定,也沒有人在門口把關,因此我不小心進入文房探路,後來詢問店員,她很客氣地請我先在外面稍候。一起被請出來的另一位中年婦女頗有微詞, 抱怨天氣太冷,沒有必要這樣做,但將心比心,假如今天輪到我們在文房閱讀,不斷有其他讀者東張西望,同樣會希望他們等時間到再入場吧!更何況店員才兩位而已,要準備茶點和飲料,以及解說和清場,遵守規定應該是讀者至少能做到的事情。
等到導覽結束,每個人可以自行選位時,我好像闖入藏寶洞穴的阿拉丁,看到滿坑滿谷的寶藏就見獵心喜,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欣賞每一件寶物。
扣掉店員的導覽 (十到十五分鐘)、下午茶時間 (十五分鐘),以及清場,加上自己熟悉環境和瀏覽藏書,大概真正看書的時間不到一小時。建議讀者至少要來兩次,第一次參觀,第二次看書。像我就很貪心,每一櫃都想看看放了哪些書,下次去的話會選擇一個主題,專門從裡面找書看。
另外,應該多翻翻外面書店較少進貨的書,像國外高單價的攝影集或作品集,畢竟不是主打新書或暢銷書籍,書店一般不會放一本已拆封的書。相較之下,在《好樣文房》不怕你翻書,只怕你找不到。
等二次造訪時,再來補充閱讀心得,這一次時間真的過好快,不知不覺就到了離開的時候…
【店員訪談】
由於有限制停留時間 (一小時五十分),我差點忘記訪問店員,離開前簡短聊了約五分鐘:
1. 讀者:跟我同一時段的讀者是兩位男性和九位女性,年齡從十幾歲到五、六十歲。女店員證實我的猜測,文房的讀者一般以女性居多,偶爾也有一批讀者以男性佔多數的情況。
2. 書籍:《好樣本事》的中文書是以圖文書為主,《好樣文房》的中文書還增加小說或文學類。文房內的藏書除了捐贈書之外,盡量以外面較少見的書為主,有時候讀者看到喜歡的書,就會請他們到《好樣本事》或《好樣思維》兩家書店購買。
3. 地點:夏天時長廊的兩個座位是文房內最受觀迎的閱讀之處。
4. 消費:《好樣思維》的顧客較多購買選物而非書籍,通常停留時間較短,《好樣本事》由於地方小,反而顧客會花更長時間在店內尋寶。
謝謝這位小姐的大方分享!
【預約方式】
在官網填寫基本資料後,會收到一封確認 email,開頭的幾句話就緊緊抓住我的目光:
預約那麼一個燦爛晃晃白日,一扇窗與落入的陽光,一本書與靜謐的自我。
在日子中間拉開間距留個空,拜訪文房的閱讀寓所,書寫更多想法與生活。
我們已為您保留一段時間,在日子中間,聽說讀寫。
文房要求提供真實姓名,當天必須出示證件查核身份。每周一是公休日,其他天都有四個時段可以選擇,10:00~11:50、12:00~13:50、14:00~15:50 和 16:00~17:50,上班族只能在平日請假或周末造訪了。此外,兩次預約日期必須間隔三個月。
看文房如何形容每個時段!
早晨十點鐘來自陽光的邀約、
溫暖十二點正午的暖食閱讀、
午後兩點的漫遊時光、
傍晚沉澱舒緩的四點鐘。
【交通位置】
地址是台北市中正區臨沂街 27 巷 1 號,從捷運忠孝新生站步行約十分鐘內可到。
【好樣文房】
上次踏進圖書館應該是 2011 年,為了求職準備 TOEIC 新多益語文測驗,如果說是特地到圖書館翻書,應該至少是學生時代了吧…
很慶幸有機會去一趟《好樣文房》,也推薦這個隱藏版的公益讀書館給大家!
P.S.《好樣文房》榮獲 2016 年優良設計獎金賞 (Good Design Award)。
《好樣本事 / VVG Something》參觀心得 — 全球最美的20家書店非逛不可
《好樣思維 / VVG Thinking》參觀心得 — 啟動思想之翼,堅持做好自己
《好樣自慢 / VVG Pride》參觀心得 — 追求美好生活、培養生活美學
【延伸影音】
文房內電視播放的介紹影片就是這個:
好樣製作的閱讀美學影片:
Reading Aesthetics 閱讀美學 / Chap.#2 Derjk 吳宗祐 藝術管理顧問
藝術管理顧問吳宗祐:「慢慢地年紀漸長,會覺得讀書其實是一個不同道路的開啟…每一個年紀的問題都會不一樣…現在這個階段…閱讀這件事情對我來講比較像是在找一個方法,找一個面對人生的方法。」
Reading Aesthetics 閱讀美學 / Chap.#3 何健 冶堂
冶堂主人何健:「21 世紀的網路世代,給人帶來了很多方便…手指頭就是按跟滑…書對我來講魅力是非常大的。因為它不只是感官上面的視覺,它是聽覺,它是嗅覺。你翻動紙本的時候…它會發出那樣的聲音…那個書會透著很特殊的…紙本裡面的香氣。一種很溫暖的、一種很舒服的、一種讓人安靜的..那個東西是不能被替代的。」
【延伸閱讀-其他】
分享文房內自己有寫過感想的書籍:
《The Storied Life of A.J. Fikry / A.J. 的書店人生》 讀後感想 – 持續閱讀永不孤獨
蔡穎卿之《50 歲的書桌》讀後感想和喬大讀書會心得 — 閱讀使你靠近更好的自己
讀後感想《改變生命的旅程—閱讀的力量》&《搶不走的競爭力—閱讀的力量2》: 二十四位名人閱讀體會+上百本經典好書推薦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 Tuesdays with Morrie》 讀後感想和觀後感
《最後的演講 / The Last Lecture》讀後感想
Facebook COO: Sheryl Sandberg 所寫的 《LEAN IN / 挺身而進》 讀後感想
《The Art of Innovation / IDEA 物語》讀後感想 – 如何提升員工的創新能力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周一到五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