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一篇文章能了解漫威從 1939 到 1996 年的歷史,以及《浩克》、《蜘蛛人》、《雷神索爾》、《鋼鐵人》和《X 戰警》等超級英雄的構想由來,這一篇的重點則在漫威影業。
【Marvel Film / Marvel Studio】
即使 Stan Lee 想出來的人物就是暢銷漫畫的保證,他的願望仍是讓超級英雄早日出現在大螢幕,七零年代時常在紐約和好萊塢來回奔波,等到 1980 年漫威製片成立 (Marvel Production,屬於母公司 Marvel Entertainment Group 旗下的子公司),他直接移居西岸,擔任創意總監,負責電視劇或卡通的發展。Stan Lee 仍保有漫威發行人的職稱,但四十年來首次完全不用處理跟漫畫有關的事情,不過他和多家片商的合作始終沒有實際成果,更糟的是,劇本被改得亂七八糟,像是《蜘蛛人》的初版內容竟然把主角變成狼蛛 (tarantula)。
1986 年漫威被 New World Picture 製片公司買下之後,除了老闆搞不清楚《蜘蛛人》和《超人》的差別,管理階層也半斤八兩,沒有用心去了解漫畫角色和劇本內容,雖然在 1989 和 1990 年推出《美國隊長》和《制裁者》,可是都屬於低成本電影,拍出來的效果很差。相較之下,早在 1978 年,死對頭 DC 招牌人物改編而成的《超人》電影就造成轟動, 1989 年的《蝙蝠俠》第一集票房同樣開出紅盤。
1988 年漫威又被轉賣給富豪斐雷曼,指派 Stan Lee 負責新公司 Marvel Film 的電影相關業務,可是電影的製作遠比漫畫複雜,處處受限於片商,大部分的發片計畫都胎死腹中。
1993 年時, Toy Biz 玩具公司的老闆艾克‧珀爾瑪特 (Ike Perlmutter) 和設計師艾維‧艾拉德 (Avi Arad) 與漫威達成協議,由漫威出資拿下 Toy Biz 46% 的所有權, Toy Biz 則獲得獨家授權,能夠設計和製造漫威旗下超過四千五百個角色的玩具。艾維被派往 Marvel Film 任職,目標是完成 Stan Lee 打拼近 15 年沒有成真的夢想。野心勃勃的他動作很快,同年十月就把《X 戰警》的電影版權賣給二十一世紀福斯公司,籌備工作持續進行,卻遲遲沒有敲定的上映日期。
1996 年漫威賣掉手上的 Toy Biz 經營權,出資成立漫威影業 (Marvel Studio ),仍以電影授權為主。
1998 年新線影業 (New Line Cinema) 製作的《Blade / 刀鋒戰士》準備上映,還傳出尼可拉斯‧凱吉 (Nicolas Cage) 對演出《鋼鐵人》電影有興趣,但其他的《X 戰警》、《奇異博士》和《夜魔俠》依然雷聲大雨點小,老是停留在計畫階段。
【Marvel Reborn:1996-1999】
簡單交代完漫威影業的歷史,現在來關心宣告破產的漫威。只向錢看不看漫畫的兩大富豪爭奪經營權,誰才是最後贏家?為什麼《蜘蛛人》會成為漫威的救星?
1998 年漫威的《Heroes Reborn》才推出一年,又發表《Heroes Return》系列,再度把《復仇者聯盟》、《美國隊長》、《驚奇四超人》和《鋼鐵人》的故事重開機,此次採取回歸基本面的做法,聘請二十幾年前離職的作家和畫家。初期銷售量還不錯,但難以抵抗整個產業每年下滑 20% 的劣勢,授權計畫也窒礙難行,在漫威很可能結束營業之際,沒有人願意付高額費用,換取製作相關商品的權利。
此時銀行失去耐心,不滿漫威積欠大筆貸款,下令他們進行改組,搖搖欲墜的漫威就像身受重傷,血流不斷的傷患,引起商業大亨卡爾‧伊坎 (Carl Icahn) 的注意。他像一條嗜血鯊魚,準備逼退現任老闆斐雷曼,買下公司再伺機拋售。卡爾一出手就搞定漫威集團三分之一的債務,超過一半股份的話,就能穩穩擁有行政掌握權。外界本來以為是兩大富豪的金錢鬥爭,卻殺出意料之外的競爭者 — Toy Biz 公司,為了獨家生產玩具的權利而奮戰。
漫威對斐雷曼和卡爾來說,只在乎這個商標有多少價值,根本不管員工死活,以及漫畫是否繼續發行。對艾維而言,漫威就是文化的象徵,勝過財務報表的數字,應該要由真心喜愛漫畫的人來經營。身為玩具設計師的他想出了妙計,開發玩具就像一場電影或表演,必須找出別人想玩這個玩具的理由,如同士兵上了戰場,要有思想主義才有機會獲勝,既然 Toy Biz 的財力和權勢都比不過兩位富豪,不如嘗試用一個好的故事迎戰。
在一場關鍵會議中,卡爾提出的報酬讓銀行代表們見錢眼開,眼看即將拿到漫威的經營權時,艾維衝進會議室,警告所有在場的人:「美國是世界上最有創意的國家之一,但過往今來被創造出來且持續受歡迎的虛構人物寥寥可數,除了《Star Wars / 星際大戰》和《Star Trek / 星際爭霸戰》,根本很難再舉出成為經典之作的例子。」
過去幾年艾維跟好萊塢片商推銷漫畫人物的經驗在此時派上用場,再接著說:「我敢拍胸脯擔保《蜘蛛人》本身就有十億美元的價值,你們卻只從卡爾手上拿到三億八千萬,而且還是全部漫畫主角的總價?就這麼倉促地在一個鐘頭裡,決定了漫威的存亡?光是一位主角就值十億,別忘了漫威還有《X 戰警》和《驚奇四超人》等角色,通通有改編成電影的潛力!」
那些代表大多數是年輕人,全是看漫畫書長大的,艾維的這幾句話如同當頭棒喝,他們發現超級英雄的潛在價值後,決定改為支持 Toy Biz 併購漫威,法院更撤銷原本對卡爾有利的判決,這場勝利歸功於艾維的另類思維,當然《蜘蛛人》的功勞也要記上一筆!
同年 8 月由新線影業製作的《Blade / 刀鋒戰士》締造佳績,全球票房有一億三千萬美元,好萊塢第一次見識到漫威漫畫人物的吸金能力。 9 月時 Marvel Entertainment Group 和 Toy Biz 公司合資成立 Marvel Enterprises,終於結束過去兩年的紛擾。
公司的經營權大勢底定後,漫威在 11 月推出《Marvel Knights》系列,包括《夜魔俠》、《黑豹》、《異人族》和《制裁者》,聘請導演 Kevin Smith 替《夜魔俠》系列撰寫劇本,吸引許多讀者慕名購買漫畫,他本人也在脫口秀節目打廣告,不僅讓銷售量大增,還因此賣出電影版權,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漫威。
在 1999 年,Peter Cuneo 在風雨飄搖中上任,是漫威兩年來的第三任執行長,雖然對漫畫很外行,但過去有讓其他六家公司起死回生的經驗,他拯救漫威的兩大策略如下:
1. 大量授權:在最短時間內,用授權方式讓漫威的品牌在全球知名度極大化,包括電影、電視劇、服飾和文具用品。創造新的超級英雄風險太高,乾脆沿用過去成功的主角,像《蜘蛛人》、《美國隊長》和《浩克》。另外,還成立 Marvel Characters Group,把旗下的每位英雄人物視為獨立品牌,例如配合快上映的《X 戰警》電影,負責人必須思考出版部門要做哪些行銷工作,並整合其他部門,發揮綜效 (synergy)。
2. 電影電玩:這兩種多媒體能幫更多人認識漫威,並選擇不跟特定對象綁約,增加超級英雄的曝光率。電影方面跟不只一家好萊塢片商接洽,電玩方面則跟多家電玩公司合作,因為電玩的死忠用戶和漫畫讀者類似,同為 13 到 30 歲的男性。
P.S. 這張圖能看到漫威超級英雄的版權所有人,藍色圓圈內的《X 戰警》包括《金鋼狼》等主角仍在二十一世紀福斯公司,所以不會出現在《復仇者聯盟》電影裡。至於《蜘蛛人》版權在索尼手上,幸好漫威和他們達成協議,同意《蜘蛛人》演出漫威自製的《美國隊長 3:英雄內戰》。
【Marvel Knight to Marvel Now:2000-2014】
邁入新世紀,漫威也有新氣象,新任執行長制定授權第一的策略,新任總編輯則重啟經典漫畫的劇情,想幫漫威恢復過往榮光…
2000 年 Joe Quesada 接任總編輯,誓言重新贏回讀者的心,他知道即將上映的《X 戰警》和計畫中的《蜘蛛人》電影勢必帶動漫畫的購買慾,可是超級英雄擁有悠久歷史,動輒三十或四十年,年輕讀者沒時間去鑽研來龍去脈,本來打算直接結束《漫威宇宙》,後來用比較溫和的替代方案,推出《Ultimate / 終極系列》。漫威再次介紹每位主角的起源。改以電影劇本的寫法,每六集為一個系列,而非像連續劇一集一集永無止盡地相連,這樣新讀者不必為了瞭解某一件事,去翻好幾年前的某一期漫畫。另外,《終極系列》等於是給好萊塢製片的企畫書,漫畫主角直接以特定演員的外貌繪製,像《美國隊長》的原型是布萊德‧彼特;《鋼鐵人》是強尼‧戴普;神盾局局長尼克‧福瑞是山繆‧傑克森 (從原本白人的設定改成黑人),幾乎不用重新選角。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福斯影業無預警把《X 戰警》上映時間提前半年,新版漫畫錯失搭上電影熱潮的最佳時機,幸好還來得及製作《蜘蛛人》、《復仇者聯盟》和《驚奇四超人》,讓《終極系列》替漫威在 2000 年打響成功的第一炮。
第二個關鍵因素是《X戰警》電影,對日後的超級英雄電影起了投石問路的效果。 Tom Desanto 原本是導演布萊恩‧辛格 (Bryan Singer) 的助理,努力說服對方漫畫也可以很酷,更能有深刻的主題,像人類的後代到底會變得更強更好,解決全球暖化或核能問題,還是像達爾文的物競天擇理論,註定被汰弱留強?他們兩人從 1996 年起,花費四年半完成改編劇本,不往漫畫中《Age of Apocalypse / 天啟》的情節方向走,改為著重 X 教授創辦學校的動機。
此部電影於 2000 年上映,繳出兩億九千萬美金的成績,讓大家知道即使沒有大牌明星,一樣可以賣座,當時飾演《金鋼狼》的休‧傑克曼 (Hugh Jackson) 和《暴風女》的荷莉‧貝瑞 (Halle Berry) 仍默默無名。另外,雖然《X 戰警》只被少數讀者熟悉,可是電影化就能打入「大眾」文化,不再侷限於「小眾」的漫畫市場。
《X 戰警》的票房讓片商吃下一顆定心丸,更堅定開拍《蜘蛛人》的決心。這個 1962 年創作的角色,經過四十年的特效進步,以及十幾年的版權爭奪後,哥倫比亞影業終於在 2002 年讓《蜘蛛人》上映,狂賣八億美金,一舉打開漫畫電影的新時代。
同一年還有《Blade 2 / 刀鋒戰士 2》,隔年起五家片商陸續推出多部漫威授權電影,包括 2003 年的《Daredevil / 夜魔俠》、《X-2 / X 戰警 2》和《Hulk / 綠巨人浩克》;2004 年的《The Punisher / 制裁者》、《Spider-Man 2 / 蜘蛛人 2》和《Blade: Trinity / 刀鋒戰士 3》;2005 年的《Elektra / 幻影殺手》和《Fantastic Four / 驚奇四超人》;2006 年的《X-Men:The Last Stand / X 戰警 3:最後戰役》;2007 年的《Ghost Rider / 惡靈戰警》、《Spider-Man 3 / 蜘蛛人 3》和《Fantastic Four:Rise of the Silver Surfer / 驚奇四超人 2:銀色衝浪手》。
看到片商荷包滿滿,漫威自己僅拿到微薄分紅 (前兩集《蜘蛛人》全球票房十六億美元,漫威才拿到七千五百萬,不到百分之五), DVD 收入更全部屬於片商,決定改變漫威影業的經營策略,與其把漫畫人物授權給好萊塢,不如嘗試自製電影。於是在 2004 年聘請 David Maisel 當營運長和艾維合作,他們的計畫是先拍超級英雄的獨立電影,最後再合組《復仇者聯盟》。由於缺乏資金,用多位漫畫人物的版權做抵押,換得五億多美元,作為十部電影的總預算,並從新線影業拿回《鋼鐵人》的版權。
2006 年艾維因電影製作理念和公司不合而離開,當年執行長艾克和他一起從 Toy Biz 來到漫威,也力挺他而非 Stan Lee 負責電影推廣,最終兩人仍分道揚鑣, David Maisel 被升任為董事長。
艾維離開之後,執行長艾克主政讓員工們苦不堪言,是漫威有史以來最事必躬親的老闆。在成本控管方面,他撤掉免費咖啡機、為了三十塊美金的發票質問員工為什麼花這麼多錢,以及把地上的迴紋針撿起來叫大家回收使用。在行政管理方面,他禁止午餐後多休息半小時去看電視,或者玩《Dungeons & Dragon / 龍與地下城》遊戲,還有一次他發現有人在玩《Fantasy Football league / 夢幻足球大聯盟》模擬遊戲,員工開完會回到位子就發現電腦被沒收了。與此同時,漫威發行的漫畫品質並沒有下降,2006年的《Civil War / 內戰》和 2007 年的《The Death of Captain America / 美國隊長之死》都是全新內容,更推出線上漫畫的訂閱服務 (2013 年名稱改為 Marvel Unlimited,目前收錄約一萬五千本漫畫)。
2008 年則是漫威歷史上的另一個轉捩點,受歡迎的超級英雄早就授權給其他製片廠,本身完全擁有版權,又有發片潛力的剩下《鋼鐵人》、《美國隊長》和《雷神索爾》,雖然《鋼鐵人》的漫畫反應平平,甚至許多人不知道有這一號人物,但被決定為首部自製電影的主角。另外,詢問超過三十位編劇,仍然沒人願意寫劇本,大牌明星也幾乎在索尼或福斯旗下,漫威改找曾有吸毒前科的小勞勃道尼飾演男主角。不管是題材或演員,外界都抱持高度懷疑,而且第一部電影如果慘遭滑鐵盧,就喪失推出其他電影的機會,成敗在此一舉…
結果《鋼鐵人》上映首週就破紀錄,連漫威自己都意想不到,全球大賣五億八千萬美元,對於自製電影的策略更具信心。至於《鋼鐵人》成功的原因,有人歸功於笑點比穿鋼鐵裝的鏡頭還要多;有人認為主角是有血有肉的人,還有打造鋼鐵裝的過程很真實;也有人說是小勞勃道尼詼諧和玩世不恭的特質就像東尼‧史塔克本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鋼鐵人》電影的結尾,意外出現神盾局局長尼克‧福瑞,告訴他並不是唯一的超級英雄,屬於更大的團體時,其實就是漫威打算帶給觀眾的訊息,《鋼鐵人》的登場只是序幕,真正偉大的《漫威電影宇宙》才正要開始。果然同年推出的《The Incredible Hulk / 無敵浩克》,就看到東尼‧史塔克現身,觀眾意識到原來兩部電影是有關連的。
在 2009 年,艾克以 42 億美元把漫威賣給迪士尼,自己繼續擔任執行長,員工們一方面覺得工作更有保障,公司倒閉的機率大為降低,另一方面很感激迪士尼重視創意的策略,不會為了賺錢急著推出漫畫。新作品像 2012 年的《Avengers vs X-Men / 復仇者聯盟大戰 X 戰警》,以 12 期的篇幅讓旗下最暢銷的兩個團體對打,同年又推出重開機系列的《X 戰警》和《復仇者聯盟》,搭配全新劇情和畫風。
此外,凱文‧費吉 (Kevin Feige) 原本是艾維的助理,在迪士尼入主漫威之後,被拔擢為漫威影業總監。他的策略是分階段打造《漫威電影宇宙》,第一階段陸續讓每一部超級英雄的獨立電影上映,最後出現要團結合作才能打敗的敵人。
在 2010 年,漫威影業先推出《Iron Man 2 / 鋼鐵人2》,2011 年是《Thor / 雷神索爾》和《Captain America:The First Avenger / 美國隊長》,然後三位主角和其他配角演出 2012 年的《The Avengers / 復仇者聯盟》,創下驚人的全球十五億票房,並攻佔史上最賣座電影第三名的寶座,只輸給《Avatar / 阿凡達》和《Titanic / 鐵達尼號》。
《漫威電影宇宙》的第二階段複製上個階段的公式,先交代每位主角並肩作戰之後的發展,等適當時機再度合體。此階段的電影包括 2013 年的《Iron Man 3 / 鋼鐵人 3》和《Thor:The Dark World / 雷神索爾 2: 黑暗世界》, 2014 年的《Captain America:The Winter Soldier / 美國隊長 2:寒冰戰士》和《Guardians of the Galaxy / 星際異攻隊》,最後的高潮是 2015 年的《Avengers:Age of Ultron / 復仇者聯盟 2:奧創紀元》。此階段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擴大整個宇宙觀,藉由宇宙另一端知名度較低的《星際異攻隊》,讓觀眾發現整個《漫威電影宇宙》的無遠弗屆,另外,順便加入更多新角色,像是《獵鷹》、《快銀》、《緋紅女巫》、《幻視》和《蟻人》。
前兩階段各有六部電影,第三階段最誇張,一口氣安排了十部電影:
2016:包括目前仍在熱映中的《Captain America:Civil War / 美國隊長 3:英雄內戰》和預計十一月上映的《Doctor Strange / 奇異博士》。
2017:《Guardians of the Galaxy 2 / 星際異攻隊 2》、《Thor:Ragnarok / 雷神索爾 3》和《Black Panther / 黑豹》。
2018:《Captain Marvel / 驚奇隊長》和《Avengers:Infinity War Part 1 / 復仇者聯盟 3: 無限之戰 (上)》。
2019:《Avengers:Infinity War Part 2 /復仇者聯盟 3: 無限之戰 (下)》和《Inhumans / 異人族》。
漫威進軍電影市場的成功讓 DC 很不是滋味,採取類似的操作手法,先在《Batman vs Superman /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讓兩大英雄出現在同一部影片,同時讓《神力女超人》、《水行俠》、《鋼骨》和《閃電俠》登場,之後再推出集合眾人的《正義聯盟》。
在漫威這邊,有了擅長品牌經營的迪士尼當靠山,以及部部賣座的優質紀錄做口碑,公司終於徹底走出二十年前的破產陰影,而《驚奇四超人》、《浩克》、《蜘蛛人》、《雷神索爾》、《鋼鐵人》和《X 戰警》等超級英雄也註定成為傳奇,在粉絲的心目中永垂不朽!
P.S. 在書本裡把 1996 到 2012 編在第五部分《The New Marvel》,描述漫威破產到重生之路。不過最後的第 21 章僅用 16 頁就介紹完 2002 到 2012 年的發展,畢竟書本著重在漫畫而非電影,因此這篇文章大部分的內容來自於紀錄片電影《Marvel Stories / 漫威:超級英雄王國》和網路資料。
【Key Takeaway】
看完書的完整感想我會寫在另一篇文章,這篇簡短提一點就好。
在網路找到的紀錄片《Superheroes:A Never-ending Battle》結尾,有一段是歐巴馬總統說《蝙蝠俠》和《蜘蛛人》是他最愛的超級英雄,代表漫畫早已不再是小眾市場,而是主流大眾的流行讀物。就算媒介從平面紙張轉換到電子形式,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看漫畫,仍少不了兩個基本元素—圖畫和對白,換句話說,即使電影比漫畫熱門,漫畫也不可能被取代,一定會繼續存在。
我記得小時候許多小孩是以《超人》為偶像,現在的孩童或成人選擇更多,《蝙蝠俠》、《美國隊長》、《蜘蛛人》或《鋼鐵人》的 T恤或緊身衣都有人穿,不過背後的精神沒有改變,超級英雄是美國夢的延伸,他們從不輕易認輸,最後總能擊敗壞人,在現實社會裡,不可能被伽瑪射線照射或實驗蜘蛛咬一口,就一夕之間獲得超能力,但穿上那些衣服,或許就有多一點勇氣,向超級英雄看齊。
對我來說,毅力和執行力就等同超能力, 2014 年用超過三萬兩千字寫完禪師 Phil Jackson 的《Eleven Rings》感想之後 (後來中文版翻譯為《領導禪》),就知道沒有完成不了的文章,重點是願不願意寫,和花多少時間寫而已。有些同事或同學認為我很閒,經常寄讀後感想給他們,其實沒看到的是我每天早起寫作,周末關在家裡趕稿,以及放棄其他東西換取時間。雖然為了研究漫威這家公司,前後花了將近一年,我卻覺得很值得,也很欣慰自己達成目標,陸續完成五篇文章。畢竟成立部落格和粉絲團的目的,就是希望讀者能找到網路上較少介紹的書籍,從讀後感想學到新知識,從勵志故事獲到力量,從電影心得找到感動。最重要的是,用正面和樂觀的態度面對每一天!
一起找出屬於你的超能力吧!
【Fun Facts】
你最喜歡的漫威超級英雄是哪一位呢?我最愛的是《鋼鐵人》,有氣質美女小辣椒 (Gwyneth Paltrow / 葛妮絲·派特洛) 相伴。漫威官網列出十大最受歡迎的角色,只有兩位女生:《Black Widow / 黑寡婦》和《Marvel Girl》,讓我比較意外的是《Marvel Girl》和《Luke Cage》,兩個都沒聽過,或許哪一天會拍成電影也說不定。
在所有女性角色中,最受歡迎的有七位,台灣粉絲較熟悉的應該是《復仇者聯盟》裡的《Black Widow / 黑寡婦》、《Scarlet Witch / 緋紅女巫》以及《X 戰警》中的《Storm / 暴風女》:
在此補充三點書本中讀到的趣事:
1. 《美國隊長》: 最早總編輯 Joe Simon 把他命名為《 Super America》而非《Captain America》。
2. 《蜘蛛人》:Stan Lee 初期想過用《Insect-Man / 昆蟲人》、《Fly-Man / 蒼蠅人》或《Mosquito-Man / 蚊子人》等名稱,後來才決定用《Spider-Man》。
3. 《金鋼狼》:漫畫裡面的身高才 160 cm,獲得許多矮個子讀者的喜愛,電影卻由將近 190 公分高的休‧傑克曼飾演。
按照漫畫中的設定,《金鋼狼》和《獨眼龍》整整差了 30公分 (160 cm vs 190 cm)。
【Marvel Comics The Untold Story / 你所不知道的漫威】
書本在 2013 年出版,作者 Sean Howe 曾是 Entertainment Weekly 周刊的編輯和評論家,文章時常刊登於 New York, The Los Angeles Times, Slate, Spin 和 The Village Voice 等雜誌,他曾在 2008 到 2012 年採訪多位在漫畫產業工作的人,並參考超過四百多篇資料完成此書。
這本書的封面字體很漫畫,拿到新書的時候就已經呈現泛黃的顏色,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不過我很感謝作者製作的詳細索引,由於沒有電子檔,找自己的各章節筆記又很花時間,依據索引就能很快找到某一段歷史。作者不光列出《蜘蛛人》出現的頁數,還有不同分類,包括首次登場、動畫卡通、創作者、結婚、真人電視秀…等。
【Marvel Stories / 漫威:超級英雄王國】
紀錄片電影在 2014 年上映,由法國導演 Philippe Guedj 所執導,描述漫威如何從 1996 年的破產危機活下來,建立今天的超級英雄電影王國。片中訪問了多位過去和現在的漫威員工,包括漫威影業的前後兩任總舵手艾維‧艾拉德和凱文‧費吉、《美國隊長》和《夜魔俠》的作者馬克‧懷德 (Mark Waid)、《Kick-Ass / 特攻聯盟》和《Wanted / 刺客聯盟》的作者馬克‧米勒 (Mark Millar) 等人,連《Marvel Comics The Untold Story》的作者也有現身說法。
國外片名為《Marvel Renaissance》,由《Marvel Renaissance》和《Marvel Universe》兩部分組成。
台灣版則分成以下四篇:
1. Marvel Renaissance / 絕地反攻篇:漫威的破產危機和轉機。
2. Comics' Fever / 漫畫狂潮篇:漫畫的歷史和收藏價值。
3. New York and Super Heroes / 紐約和超級英雄們:超級英雄為何都住在紐約。
4. Marvel goes to Hollywood / 進軍好萊塢篇:漫威影業的成立和發展。
為了紀念《蜘蛛人》對漫威的貢獻,這篇文章我就穿這一件吧!
【延伸閱讀】
介紹漫威從 1939 年成立到 1996 年的歷史,怎麼從一家小公司,變成足以跟擁有《超人》和《蝙蝠俠》的 DC 業界霸主抗衡?如何想出《蜘蛛人》、《雷神索爾》、《鋼鐵人》等超級英雄的構想? 為何淪落到把有《蜘蛛人》圖案的會議室大門拆去賣?
《Marvel Comics The Untold Story / 你所不知道的漫威》讀後感想 (一) :超級英雄王國漫威的誕生與殞落
外人只羨慕漫威的風光與榮耀,看不到背後無數的鬥爭與犧牲,我分成「老闆 vs 員工」、「公司 vs 創作者」、「總編輯 vs 創作者」、「畫家 vs作者」四個面向,介紹真實發生在漫威的內戰,並分享所學到的管理觀念和做法:
《Marvel Comics The Untold Story / 你所不知道的漫威》讀後感想 (三):超級英雄王國漫威的慘烈內戰—給經營者和上班族的必修管理課
《美國隊長》從 1941 年被創造後,經過七十五年還愈來愈紅,到底漫威的超級英雄人物魅力何在?我從書本和電影中歸納出八大秘訣,以及可能會碰到的八個瓶頸。
《Marvel Comics The Untold Story / 你所不知道的漫威》讀後感想 (四):超級英雄王國漫威的成功秘訣和未來隱憂
花費十一個月研究漫威這家公司,用一篇文章總結自己的感想,分為「漫畫創作」、「公司經營」、「職場應用」和「個人收穫」四個部分:
《Marvel Comics The Untold Story / 你所不知道的漫威》讀後感想 (五):超級英雄王國漫威教我的事
想更了解 Stan Lee 的讀者,不可錯過他的自傳和紀錄片 DVD 感想:
《Excelsior》 讀後感想 – 美國超級英雄漫畫之父 Stan Lee 史丹李的故事
【延伸影音】
漫威官網的《漫威電影宇宙》清單和海報,包括自製電影、動畫和授權電影:
All Movies: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1978 年的《復仇者聯盟》電影預告,第 6 秒為鋼鐵人變裝過程,第 30 秒正式登場。
2016 年初製作的超級英雄紀錄片,片長三個小時,不光結合當時的社會議題,更棒的是有英文字幕。首部曲介紹漫畫的起源,主要是《超人》和《蝙蝠俠》。Episode 2 第二部曲從 58 分 12 秒開始。
American Superhero Documentary: Truth, Justice, and the American Way
第二部曲著重於漫威漫畫的介紹,Episode 3 第三部曲從 58 分 01 秒開始。在 1小時 01 分有美國隊長的電視劇片段,很好笑。
American Superhero Documentary-2: Great Power, Great Responsibility
第三部曲的主題為漫畫改編電影,49 分 54 秒還提到台灣呢!
American Superhero Documentary-3: A Hero can be anyone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周一到五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