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京都的獨立書店,比較知名的是「惠文社一乘寺店」,我在 2015 年 10 月參觀過,堀部篤史於 1996 年進入書店,2002 年起擔任店長,2015 年離職,同年 11 月創立了「誠光社」,但我直到今年再訪京都,才有機會前往朝聖,也是七天自由行最期待的行程。

000.JPG 


Part 1:關於誠光社

雖然從好幾本書上知道,「誠光社」的規模比「惠文社一乘寺店」小很多,但親眼看到時還是嚇一跳,我的第一個感覺不是來到書店,而是來到書房,以下從「空間設計」、「書籍陳列」和「店內選書」三方面介紹:

【空間設計】

除了大門口的水泥牆柱,整家店基本是木製建築,擺滿木質書架,採用沒有上色的原木,加上空間不大,很像不小心走入別人的書房。

001.JPG 

既然空間小,當然要好好靜下心來,不受打擾才能感受書店氛圍,我猜這也是為什麼店內有這張海報,貼在一走進來就看見的柱子上—"Stash your sell-phone and be here now"

002.JPG 

出處為美國獨立書店「城市之光」的創辦人和詩人 Lawrence Ferlinghetti,海報製作者則是我很喜歡的插畫家 Noritake(當下只覺得字體似曾相似,上網查資料才確認)。

另外,堀部篤史之前任職的「惠文社一乘寺店」有 120 坪,除了展示書,還有販售雜物的「生活館」,以及藝廊「Enfer」,他也把相同規劃用在「誠光社」,結帳櫃檯旁邊的四層架有賣筆記本、翻翻書和紙膠帶,前方的兩面牆壁用來舉辦藝術展,例如 11 月為小川尚寛的攝影展「Patrick」。

003.JPG  

旁邊的架子販售 CD 和黑膠唱片,店內播放的是英文老歌。

004.JPG 

中間三角形書架上有賣筆,柱子則展示 T 恤或漫畫原畫,充分利用店內的每一個小地方。

005.JPG 

在店外的立牌更清楚寫出「誠光社」的定位-

「BOOKS, GIFTS, PAPERS AND MUSIC」

小小的店舖,除了有書,還有各種選物、印刷品和音樂。

006.JPG 


【書籍陳列】

一進門,迎接我的是店內的推薦書,只有最上面四本用直立的秀面方式陳列,包括攝影師森山大道的作品集和隔壁的繪本《太陽與月亮》,其餘書籍都是平放,大約超過三十種,涵蓋各種類別,每一種的庫存有三四本或更多,這些書就跟服飾店對外櫥窗的主打衣服一樣,希望顧客無論如何都要拿起來翻一翻。

007.JPG 

推薦書後方有一個三角形書架,如果說推薦書是人的臉,這個貫穿整家店的書架很像人的脊椎骨,左右各兩面,同樣用秀面方式放書,可以視為推薦書的延伸,是堀部篤史想讓顧客一眼就看到的書。

008.JPG 

三角形書架也像分隔島,隔開左右通道,顧客要稍微相讓才能通行,而兩面牆的書架只有最上面一排或兩排展示書本封面,其他只露出書背,每面書牆僅能容納一個人駐足研究。

009.JPG 

另外,我發現店內書架沒有明顯的分類標籤,原因可以在《閱讀職人帶路的日本特色書店》這本書找到:

堀部篤史說:「像我們這種規模的書店,如果讀者只是想要來找書,大部分時候應該都找不到。所以,我們希望大家能來店裡看我們挑選的書,親自體會與未知的書本相遇的快樂。」~《閱讀職人帶路的日本特色書店》

我想大型書店重視的是「效率」,讓顧客能用最短時間找到要找的書,因此會用主題或出版社來區分書籍。

相較之下,獨立書店重視的是「驚喜」,刻意不寫每一個書架放什麼書,希望顧客每一櫃都看看,每一層都看看,沒時間拿起每一本書,至少去觀察為什麼這幾本書會放在一起,彼此之間有什麼相關性。

不過,某幾個書櫃最上方有不明顯的黑色字體,可以看到主題,例如「Living」、「Food」、「Art」和「Movie」。

010.JPG 

011.JPG  

012.JPG

013.JPG 

【店內選書】

在三角形書架上,我看到有關於京都的建築書,以及相米慎二導演的《颱風俱樂部》。

014.JPG  

在翻譯小說書架上,我看到有讀過的《麥田捕手》和《正常人》,主打書則包括《十六の言葉/Sechzehn Wörter 》、《PEW》和《Other Voices, Other rooms》。

015.JPG  

看到「台灣」兩個字倍感親切。

016.JPG


Part 2:為什麼要開書店

堀部篤史離開待了將近 20 年的「惠文社一乘寺店」,一定有非常想去做的一件事,所以我很好奇他創立「誠光社」的原因。

李惠貞老師曾在 2018 年參觀「誠光社」,她在《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寫過:

他(堀部篤史)要創造的不是又一間名氣大的書店,而是更貼近他心目中的書店—更以書為核心的書店。~《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

我的解讀是雖然堀部篤史用選書賦予書店靈魂,可是「惠文社一乘寺店」的名氣很響亮,或許不少人只是去打卡拍照,而且公司仍有制式規定,不如自立門戶,才能百分之百實踐自己的想法,讓書本變成主角。

後來我透過 Google 翻譯,在「誠光社」官網尋找解答,原來堀部篤史想成立的是新型的社區書店,直接跟出版社採購,不透過經銷商,一個好處是確保雙方利潤,另一個好處是不受限於經銷商的配給選書,盡量由店長選書,但要承擔無法退書的庫存壓力。

我猜也是這個原因,「誠光社」二樓是住家,一樓是店面,省去店租,同時降低人事成本,店員只有堀部篤史和老婆。

還有,我很喜歡官網寫的這句話—

「本屋は街の光です / 書店就是街區裡的光」

堀部篤史認為有一家書店的存在,可以讓黑暗的街區稍微明亮一點,除了把喜歡的書本推薦給在地居民,也和附近商家做到互利共生,所以官網有「場所和周邊」的店家連結,包括居酒屋、咖啡廳或雜貨店,如同他寫過的《從書店窗口看京都》,不只介紹「惠文社一乘寺店」,更鼓勵顧客支持京都的其他小店。

017.JPG 


Part 3:為什麼要去書店

知道堀部篤史成立「誠光社」的原因之後,我覺得還可以思考為什麼我們要造訪書店,不直接網路購書?

在《改變街區的獨立小店》書本中,把讀者分成「只喜歡書內容的人」和「喜歡書店的人」:

「比起書來更喜歡書店的人,不會說什麼幫我把書宅配到府。不過,比起書來只喜歡書內容的人,應該會要求像宅配鮮奶一樣宅配到府吧。」~《改變街區的獨立小店》

堀部篤史高中時經常去逛「三月書房」,把零用錢都拿去買書,並且研究為什麼某些書有資格被擺進書店,以及某本書和旁邊的書有什麼關聯,久而久之,這些全新發現逐漸連結起自己的現有知識。

他也藉由頻繁拜訪各家書店,或者和店長聊天,不光知道以往沒接觸過的書,還邂逅陌生的關鍵字,幫助打造跟得上時代的書櫃。

018.JPG 

換成我們同樣如此,雖然網路書店找書方便,還有推薦更多書的功能「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甚至今天訂書明天就到,可是網站不可能列出每一本書,有列出的書只能看到部分內容,建議延伸閱讀的書則靠大數據統計,如果想要培養自己的選書眼光,以及謹慎判斷一本書值不值得買,還有想跟更多不知道的書相遇,那最好親自到書店走一趟。

此外,為什麼我建議多去獨立書店,少去連鎖書店呢?

去大型連鎖書店很像「speed dating」,跟每個潛在對象聊幾分鐘,很快再換下一位,通常去的讀者仍會想把每個書櫃逛過一次,要嘛特地去買書,要嘛瀏覽上市的新書,重視的是「量」:去小型獨立書店很像「一對一約會」,沒有其他對象,至少在見面的那一天,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花更多時間了解個性和想法,就像花更多時間翻閱喜歡的書,重視的是「質」。


【京都獨立書店「誠光社」參觀心得】

介紹完書店、開書店和逛書店的原因,最後是我的戰利品。

因為不懂日文,沒辦法買小說或散文,只能買圖像和音樂作品,最後拿去結帳的有:

1. 繪本《UN LIBRO》:畫出書本的影響力

2. 高妍的《November diary》:支持台灣插畫家

3. 三本翻翻書:每次去日本書店都會收集新的翻翻書

021.JPG 

4. 兩張 Noritake 操刀封面設計的 CD《Reading to Hear》和《Raining to Hear》:不光為了封面就買,也很好奇什麼是適合閱讀時聽的音樂(很巧的是我當天正好穿著 Noritake 設計的T恤和揹著 Noritake 設計的托特包)

019.JPG 

為什麼我沒有特別想買的東西,還非買不可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想支持「誠光社」,把開書店當成生存手段從來都不容易,另一個原因是希望自己能花「內行人的錢」,用實際行動幫助書店。

《改變街區的獨立小店》有提到「外行人的錢」和「內行人的錢」:

「外行人的錢奄奄一息,既愚蠢又無聊;內行人的錢一刀見血,活跳跳的,用力一敲還不同凡響。同是金錢,卻是魅力有別。」~《改變街區的獨立小店》

堀部篤史認為「外行人的錢」標榜成本績效的金錢觀,不用出門就可以買到東西,用最低限度的金錢,去換得最大利益,同時用星等選擇店家;「內行人的錢」由自己決定價值,不計較得失,為了無形美學,或者守護店家去掏錢,希望每一間獨立小店長久存在於社區。

他還提到:

書是一種商品,但也是一種文化。因為有某些無法用理論說明清楚的「東西」,所以文化才得以傳承下去。~《改變街區的獨立小店》

這是書本結語部分很讓我感動的一段話,正因為有像堀部篤史這樣的人,想方設法要傳承書本、雜誌和音樂的樂趣,所以我們不該只去知名書店,不該只看暢銷書籍,也要去獨立書店,也要看店長的私房推薦書,更何況每一家書店都跟人的生命一樣,不知道哪一天會突然結束營業…

雖然我晚了八年才去參觀「誠光社」,但有看到總比沒看到好,而且當年讀完《改變街區的獨立小店》比較像翻過去而已,現在去過書店再整本重讀一次,感受又完全不同。

「誠光社」藏書沒有其他書店多,空間沒有其他書店大,甚至如同文章標題所寫的,比起書店,其實更像堀部篤史的私人書房。

因為獨立,創辦人才得以貫徹開店理念;因為夠小,顧客才願意花更多時間翻閱書本。

如果有計畫要去京都的讀者,推薦把「誠光社」排進行程,讓我們一起用「內行人的錢」,幫京都留下這間獨立書店!

020.JPG 

P.S.
1.我刻意安排 10 月 9 日去「誠光社」,因為當天是日本三天連假最後一天,與其去觀光景點人擠人,不如去書店。

「誠光社」上午十點開門,我大約十點半抵達,很幸運地一個人都沒有,大約快十一點才有第二位顧客進來,是一位揹著超大提袋的女生,看來應該也是特地來朝聖。

第三位是年輕男生,第四和第五位是一對男女,都比較像社區讀者。可惜的是,我結帳時才知道店內開放拍照,不然會趁完全沒人時,趕快多拍幾張。

2.我很想跟堀部篤史用英文聊聊,但自己一抵達「誠光社」太興奮,請老婆幫忙拍照時可能說話太大聲,他馬上出來外面把店門關上,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

結帳時由他老婆負責,我翻開《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提到這本書有介紹「誠光社」,她很高興地請堀部篤史來看,跟我說他們 11 月會到台中參加活動,我祝她台灣之行愉快,她也祝我有個愉快的一天。

3.謝謝家騏讓我知道堀部篤史來台灣的活動!

原來是 11 月 18 日在台中歌劇院的講座,講題為「小規模的價值獨立的優勢」。

4.此篇文章的參考書籍如下,其中《日本の小さな本屋さん》為日文書,介紹東北、關東、中部、關西和四國地區的獨立書店,關西地區有「誠光社」,我純粹是看店內照片。

02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yan / 小凱 的頭像
    Ryan / 小凱

    Ryan / 小凱的部落格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