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死裡逃生才是痛苦的開始?會不會備受推崇的神奇迫降根本是陷乘客於險境的錯誤決策?
前兩篇文章分別介紹哈德遜奇蹟的經過,以及 Sully 的生平和家庭,這一篇讓我們重回 2009 年的事件現場,了解後續發展,帶來哪些啟發,並比較電影和自傳的差別。
Part 1: After Miracle on the Hudson
1549 班機成功迫降哈德遜河之後,發生了哪些事情呢?
【一夕成名】
經過媒體報導, Sully 的私人信箱收到五千封 email,安全顧問公司信箱收到一萬封 email, Facebook 累積超過六十三萬名粉絲,平均一天收到三百五十家媒體的邀約,頓時之間成為走到哪裡都會被人認出的公眾人物。Sully 這一輩子都很低調,在不被乘客看到的駕駛艙內開飛機,這讓他非常不習慣,也不覺得自己有資格被稱為「英雄」,他只是盡其所能,做出合理判斷,完成訓練中學到的事情,幸好最後平安無事。老婆 Lorrie 則認為冒著生命危險,衝進失火的大樓救人才算是「英雄」。
【飛安調查】
1549 班機事件的當晚, Sully 才睡了兩個小時,隔天就接受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 (NTSB,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 的調查,例如飛行那一天在哪邊用過餐?血糖有沒有過低?會不會感到疲憊?飛行前幾天是否喝過酒?
事件發生的四個月後, Sully 和副機長 Jeff 飛往華盛頓,跟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一起首次聆聽黑盒子 (cockpit voice recorder) 的通訊紀錄。一般的空難由於機毀人亡,加上錄音檔不完整,很難釐清真正原因,這次有當事人在場,能夠協助相關單位了解機長在想什麼,為什麼做出某個決定。
聽完錄音檔, Sully 很驚訝從自己發現鳥群到迫降水面,只有短短的三分二十八秒,比平常刷牙和刮鬍子的時間還短,在他的印象中,應該有更長的時間去思考、決定和行動。另外, Sully 曾研究過去三十年來的空難事件通聯紀錄,有些機長的聲音聽起來就像情緒失控,他很滿意自己和 Jeff 的處理態度,在亮燈警示、重複鳴響、塔台通訊、航空交通警告、接近地面警告等干擾下,兩人沒有困惑或慌張,而是冷靜和迅速做完該做的事情。
至於「模擬飛行」,書本裡只說調查證明 Sully 和 Jeff 沒有相關責任,在處理過程中沒有瑕疵。不過在華爾街日報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的報導中,文件顯示「模擬飛行」一共進行了二十四次,其中四次成功降落於最近的 La Guardia 機場;另外九次嘗試降落在不同跑道,或者飛機處於受損更嚴重的情況,僅有三次成功;而所有的成功迫降都是在引擎失效後「立刻」折返,沒有考慮電影中所說的「人性因素」 (Human factor)。正常人面對緊急危機會需要時間調適心情和思考對策,不可能瞬間做出反應,結論就是模擬飛行無法反映真實情況,並未考量遭受鳥擊後的反應時間。(The board's document concludes that such a scenario fails to "reflect or account for real-world considerations such as the time delay" in recognizing the bird strike and to "decide on a course of action.")
【英雄人物】
Sully 被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調查一整天,正感到筋疲力盡時,接到才剛卸任五天的總統小布希打來的電話,刻意模仿德州腔調說:「你來自德州對吧!難怪你這麼有本事!」還說自己感覺得到 Sully 天生就是戰鬥機飛行員的料。
一個半小時後,換成新任總統歐巴馬來電,邀請 Sully 夫妻參加就職舞會。歐巴馬在舞會上跟 Sully 老婆 Lorrie 開玩笑說:「妳該不會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老公變成眾人焦點,一直自我感覺良好吧? 」Lorrie 回答:「別人當他是英雄,但他每天晚上還是會打呼啊!」歐巴馬大笑後接著說:「妳一定要告訴我老婆蜜雪兒,她也是這樣形容我!」
除了和兩任總統見面, Sully 和老婆受邀參加奧斯卡金像獎舞會,也跟 1549 班機的空服員一起觀賞美式足球超級盃賽事,全部都被安排在 VIP 座位。此外, Sully 和副機長 Jeff 分別幫過幾場大聯盟棒球比賽開球。
而 Sully 在德州老家的 Danville 鎮同樣幫他舉辦歡迎會,最意外的來賓是高齡九十一歲的 Evelyn 女士,Sully 在十六歲時跟她先生 Cook 教練學習駕駛飛機。她特地寫信給 Sully:「雖然 Cook 教練已經不在人世,可是我相信他對你拯救全機乘客的表現絕不會感到驚訝,還會十分驕傲!」
【振奮人心】
1549 班機事件正值美國政權交替之時,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許多國民感到惶恐和憂慮,此時出現疑似空難的新聞,他們發現竟然不是悲劇結局,班機安全降落,乘客互相幫助,船隻主動營救,全體人員生還,於是大家相信美國人內心仍然有善良的一面,這個國家一定能繼續屹立不搖。
Part 2: Key Takeaways
以下從工作和助人兩方面,談談自己的七點感想:
關於工作:
【Team Effort】
Sully 知道自己受到的所有稱讚和禮遇是乘客全數平安的緣故,假使有任何一位喪生,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這絕非一個人的功勞,因此他很感激相關人員的幫助。和副機長 Jeff 接受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調查時,結果還沒公開, Sully 就在私底下對 Jeff 說:
Sully: I'm so proud of you ...I don't care what anybody says. We are a team.
Sully:我以你為榮…我不管其他人怎麼想,我們是合作無間的團隊。
當時遭受鳥擊才過了幾秒, Jeff 就已經找到緊急處理程序手冊的正確頁數,開始研究,並在事件過程中頂住壓力,一起完成對應步驟。
另外, Sully 把握每次機會強調哈德遜奇蹟是團隊合作的功勞,他與小布希總統講電話時,分別提到副機長和所有空服員的名字;收到歐巴馬總統的邀請時,他堅持要全體人員一同出席就職舞會。同時 Sully 鼓勵副機長 Jeff 和其他空服員不要排斥參加各種邀約,畢竟這是讓大眾多了解航空業的機會,改變一般民眾對空服員職責的刻板印象,不是只會端咖啡和送食物,而是盡力確保每位乘客的安全。
機長是整個空服團隊最重要的人嗎?或許有些人會這樣想,開始自大起來,可是一趟飛行的順利起降仰賴空服員、技師、塔台管制員以及其他人員的幫助,所以不能獨攬功勞。在公司做事也是如此,業績成長是許多部門共同合作的成果。
【Nothing else you could have done】
Sully: I want you to know, I did the best I could.
Lorrie: Of course you did, you saved everyone. There were 155 people on that plane and you were one of them.
Sully: 我希望妳知道我已經全力以赴了。
Lorrie: 我深信不疑,你救了每個人,同時你也是全部 155 名乘客的其中一位。
Sully 跟一般歷劫歸來的人一樣,深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所苦, 1549 班機事件之後幾天都睡幾個小時而已,甚至花了好幾個月自我反省,經常在大半夜醒來,腦海中想著:「再重來一次,我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做法?為什麼我沒有早點告訴乘客飛機即將降落水面?為什麼我是說 Brace for impact (準備撞擊) 不是 Brace for water landing? (準備水面迫降)」
直到最終報告確定 Sully 和副機長 Jeff 沒有事故責任,他的壓力才得以減輕。另外,他覺得如果改為告知乘客飛機要迫降哈德遜河,可能許多人會急忙找救生衣 (事後調查 150 名乘客僅有 12 名看過安全指導卡),而不是乖乖抱頭彎低身子,受傷的機率大為提高。
Captain Haynes: I'm sure you'll feel there's something more you could have done. Everybody second-guesses themselves. We did too, for a while. And then we decided there was nothing else we could have done.
Haynes 機長: 我相信你 (Sully) 一定覺得在很多方面還能做得更多。每個人都會在事故發生一段時間後質疑當初的決定,那是人之常情,你所能做的就是接受已經問心無愧的事實。
Sully 得到的啟示為 — 盡你所能完成一件事情之後,就要適時放鬆心情,不要再折磨自己。就像我們參加考試或洽談生意,既然努力去準備了,一旦走出考場或會議室,再怎麼多想也不會改變結果,就相信自己吧!
【The Best Job in the World】
Kelly: What's the best job in the world?
Sully: It's the job you would do even if you didn't have to.
二女兒 Kelly 小時候曾經問過 Sully: 什麼是全世界最棒的工作?
Sully: 就是沒有人逼你,你也會高高興興主動去做的工作。
跟大多數人比起來, Sully 算是很幸運的。五歲時就知道這輩子都想在天空翱翔;十六歲已經能獨自駕駛飛機;二十四歲成為戰鬥機飛行員;退役後轉任為民航機長。 Sully 認為找到發揮所長和永保熱情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不但樂在其中,也能對世界帶來更大的貢獻。早在 1549 班機事件發生之前,他多年來就持續朝自己的目標邁進 — 成為最棒的機長和領導者,以及被信賴的團隊成員,而驅使他不斷前動的動力,就是對於飛行的熱愛。
為人父母者不妨鼓勵孩子在小時候培養多樣化的興趣;就學期間嘗試不同的打工機會;出社會後變換新的職務或產業,才能找出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不然年紀漸長或有了孩子,都會讓機會成本增加,愈來愈難勇敢轉換跑道。
【Always Perform your Best】
在接受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調查過程中, Sully 的心中想著:
I flew thousands of flights in the last forty-two years, but my entire career is now being judged by how I performed on one of them. This has been a reminder to me: We need to try to do the right thing every time, to perform at our best, because we never know which moment in our lives we'll be judged on.
在過去的四十二年裡,我駕駛過上千架飛機,然而我的功過卻由其中一次飛行決定。我體認到一件事情:每一次我們都要試著做正確的事情,拿出最佳表現,因為沒有人知道在生命中的哪個時刻會被評斷。
或許你會覺得不公平,整整超過四十年的飛行,最終由 208 秒論斷功過,但這就是人生的現實。例如到一家餐廳,老練的服務生有十年經驗,剛好那一天犯錯,顧客就當場填寫客訴單。或者我們在公司裡可能一整年的表現還不錯,剛好處理某件事情出錯,就被老闆記在心裡。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對於別人的過錯,可以多觀察幾次,確定是否一再犯錯。至於自己的問題,請先不要氣餒,睡一覺起來就是全新的開始,把握新的任務,認真把事情做好。同時提醒自己,就算有多年經驗,跟新的團隊合作,跟新的客戶接洽,就是別人對自己的「第一次」考試。
關於助人:
【Change people's lives】
1549 班機事件過後,在一場乘客和家人以及空服員的首次聚會上,有妻子感謝 Sully 讓自己沒有成為寡婦;有人慶幸三歲大的兒子還有父親;有年輕女子說自己現在有機會生小孩了,所有的致謝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
Sully 則對大家說:「我們每個人的心都會因為一月十五日發生的事情永遠連結在一起。」他內心的感覺是:
In the abstract, 155 is just a number. But looking into the faces of all of those passengers – and then the faces of all their loves ones – it brought home to me how profoundly wonderful it was that we had such a good outcome on Flight 1549.
理論上, 155 僅僅是一個數字。可是看著所有乘客,以及他們所愛的家人臉龐,我比以前更深刻地感覺到 1549 號班機的安全降落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
其中一位乘客給 Sully 的信中提到:
We leave a little bit of ourselves with everybody we come in contact with. The crew would live on “as a part of all of us who were on board the flight – and everybody we touch with our lives”.
我們都在每一位相遇的人身上留下一部分的自己。空服團隊會一直活在這架班機的所有乘客心中,以及他們生命中接觸過的人們。
另一位乘客的信寫著:
To save a life is to save the world...if you save one person, you never know what he or she might go on to accomplish, or how his or her progeny might contribute to peace and healing in the world.
救人一命同時也是拯救世界…如果你救了一個人,你無法知道他或她將來會成就什麼大事,或者他們子女的所作所為會讓世界變得更好、更和平。
除了乘客和他們的家人之外,哈德遜奇蹟也替某些人帶來安慰。 Theresa 的父親是副機長, 1996 年剛從機場起飛六分鐘,就因機艙失火墜落在佛羅里達大沼澤地 (Florida Everglades),和 109 位乘客全數罹難。過去十三年以來, Theresa 每次回想這場空難,就覺得父親的臨終時刻一定又恐懼又難過。當她看到 Sully 在電視上的訪問,馬上發現和父親的處境相似,同樣起飛不久發生問題,同樣飛不回機場。而 Sully 談到在鳥擊事故發生後,唯一的想法是專心操作飛機,盡全力拯救乘客,聽完這一段話, Theresa 才相信飛安事故調查委員會的話,父親雖然沒能活下來,不過致力於完成本身職責,並非在悲傷中離開人世,自己心中的遺憾終於得以釋懷。
這告訴我們不要忽視自己的影響力,就算不能救人一命,至少要做個好人。或許你做過的某一件善事、說過的某一句鼓勵的話、寫過的某一篇文章,就對別人的生命產生意想不到的改變。
【2nd Chance】
Jim Leslie: Every day I wake up is a bonus.
Jim Leslie (Sully 在空軍的同僚,曾分別從 F-4 和 F-16 戰鬥機彈射生還): 我每一天起床都感覺是上帝給的無價獎賞。
Sully: We've all been given second chances. We've been given new reminders that we are loved, and new opportunities to show affection to those we care about.
Sully: 每一位生還的旅客都被給予寶貴的第二次重生機會,上天提醒我們是被愛著的,要記得去愛我們關心的人。
一般人遇上空難的機會較小,但可能會出意外或生重病,等行動不便或住院休養時,才會有類似的感受。知道活著就是一種恩賜,不應該浪費生命。同時感謝伴侶、家人、朋友或同事,願意在休養期間照顧或探望自己。
【Showing Up for Life】
Sully 十三歲那一年,在電視上看到一則新聞,住在紐約市皇后區的 Kitty 被人性侵和刺死,三十八位鄰居聽到哭泣的求救聲,卻無人出手相救,這個現象就是後來社會學家所說的「the bystander effect」(旁觀者效應),在緊急情況發生時,人們假設會有別人挺身而出,於是選擇袖手旁觀。當下 Sully 感到非常震驚,他住的德州鄉鎮地理位置偏僻,警察或救火隊都在很遠的地方,因此左鄰右舍很習慣互相幫忙。就在那個晚上, Sully 發誓以後長大遇到類似事情,自己一定主動伸出援手。例如某一天 Sully 開車載著老婆時,目睹一位婦人被車子撞傷,他除了下車確保有人打電話求援,更察看對方傷勢,並留在現場指揮交通直到救護車趕到。
另外, Sully 在自傳中提到一個小故事, 1945 年中士 Henry Erwin 搭乘 B-29 轟炸機在日本出任務,他的工作是丟下發出磷光的管子,方便飛行員辨識投彈的目標。當時一根管子意外觸發,讓 Erwin 全身著火,為了不讓火勢延燒,導致整機的炸彈引爆,他用雙手把管子緊緊抱在胸前,直到打開窗戶丟出機外為止。這個英勇行徑拯救了全機的同僚, Ervin 自己因嚴重灼傷動了四十三次手術,住院長達兩年,帶著難看的傷疤度過餘生。
Sully 認為 Erwin 的作為才是超凡卓越,自己不見得做得到,可是他可以把握生活周遭每一次幫助別人的機會 (I feel that the least I can do is be of service in whatever very small ways are available to me),無論是幫夫妻在機場找回遺失的嬰兒車,協助在機場迷路的乘客,或者讓乘客候補上還有空位的飛機…等。(更多細節請看第四篇文章)
Part 3: Sully Movie vs True Story
想像你是負責本片的導演 Clint Eastwood,對於一個七年前幾乎被全部媒體報導過的新聞事件,怎麼吸引觀眾買票入場?看完自傳之後,我猜到他一定會用倒敘法,然後把時間軸打亂,穿插過去發生的事情,畢竟觀眾都已經知道結局是安全降落,平鋪直敘演到結尾完全沒有爆點。
不過我沒想到 Clint Eastwood 藉由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登場,加入兩個意想不到的轉折,使觀眾想要一直看下去:
1. 初步調查報告顯示只有單引擎故障。
2. 多次模擬飛行結果證實能夠飛回出發的 La Guardia 機場。
這兩點在自傳中都沒提到,瞬間把 Sully 從英雄人物變成問題機長,會不會他以為自己成功化解空難,其實根本不用冒險?連帶使 Sully 產生自我懷疑,萬一他做錯決定呢?
到了電影片尾,打撈起來的零件確認兩邊引擎嚴重受損,模擬飛行加入反應時間也證明飛回機場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終於還給 Sully 清白,讓觀眾鬆了一口氣。
至於 Sully 的自傳,一共有 19 個章節,以 1549 班機事件穿插過去和現在的故事,前面 12 章描寫童年和成長經過,包括從軍和機長時期,並有幾個章節介紹機長工作、婚姻生活,以及人生哲學,第 13 到 17 章才是哈德遜奇蹟和後續發展,最後兩章則是緬懷父母和結尾。
這本書幾乎創下我最快看完一本原文書的紀錄,來回七小時的火車,去程我讀完前面七章,回程接近目的地時正好在看班機迫降過程,人在火車上跟在飛機上一樣緊張,一邊加快速度,一邊頻頻喝水,本來還打算看不完的話,先在車站找地方讀完那個章節再回家,算下來一趟火車就讀了 16 章。
【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 / Sully: My Search for What Really Matters】
1549 班機成功迫降哈德遜河之後,眾多媒體把 Sully 視為英雄,事實上他從十三歲起就立志當個好人,默默行善助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我們沒辦法開飛機救人,但 Sully 的熱心態度值得我們學習,不是為了出名或特別原因,而是本來就應該這麼做,人間才有溫情,社會才會變好。
只要試著每一天都做一件好事, 我們就是一位英雄!
【延伸閱讀】
重新回顧哈德遜奇蹟和 Sully 的人生故事:
全台獨家!《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 / Sully: My Search for What Really Matters》真實故事自傳讀後感想 (一) 三分半鐘的奇蹟,背後是四十二年的準備
了解 Sully 的家庭和婚姻如何幫助他化解空難危機:
全台獨家!《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 / Sully: My Search for What Really Matters》真實故事自傳讀後感想 (二) — 家,永遠是最溫暖的目的地
以 Sully 的角度來看機長的日常生活和職責所在:
全台獨家!《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 / Sully: My Search for What Really Matters》真實故事自傳讀後感想 (四) — 機長、空姐、航空業員工和乘客應該知道的幾件事
華爾街日報針對《哈德遜奇蹟》的報導,包括模擬飛行結果:
Hudson Miracle' Gets Closer Look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周一到五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