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擁有《故事的開始》這本書,但新版內文有部份修改,加上可愛的封面,當然要和《故事團團轉》一起打包回家囉!《故事的開始》有幾米的生平簡介、創作前十年 (1998 到 2008 年) 的故事,以及各界人士對他作品的看法,《故事團團轉》的時間軸則推進到 2008 至 2013 年。兩本書都有每部幾米作品的詳細介紹,包括作畫的動機、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讀者沒留意到的小細節,讓我不僅重翻買過的繪本,還訂購《月亮忘記了》和《星空》來看。

DSC08844

DSC08868  

【關於幾米】

幾米出生於宜蘭羅東,從小就是一位愛畫圖的孩子,到高三下學期才知道原來有美術系的存在,惡補了三個多月的術科,幸運地考上文化美術系。畢業之後進入廣告公司,待了長達十二年的時間,更由於同事的推薦,開啟和出版社或報章雜誌合作插畫的因緣,漸漸地,白天的廣告職務愈來愈提不起勁來,晚上的畫畫愈來愈有熱情,於是在三十六歲那一年辭職,變成全職插畫工作者。

就在幾米興致勃勃朝自己的夢想前進時,三十七歲的他被診斷出罹患血癌,一住進醫院就是半年,接受一次又一次的化療,之後出院休養,在病情好轉後重拾畫筆,直到四十歲才出版第一本書,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感激上天賜予的第二生命,他更積極地創作,十年內出了三十本書,不光行銷到日本或歐洲國家,有些作品還被改編成舞台劇或電影。

以下是自己看完書的感想:

Part 1:關於無常和告別

【生命的無常】

我感念那一段飽受折磨的傷痛時光,讓我變得感性而敏銳,許多平凡的小事變得重要,而許多非凡的大事又變得無足輕重。 ─幾米

罹患血癌的幾米曾經歷過萬念俱灰的時候,每天躺在病床,不想接見任何訪客,但繪畫讓他重見光明,專心地作畫得以紓解身體的疼痛,而且對於人生的頓悟,都成了作品的素材。生病前的幾米機械化地畫出一位位的小人,不帶任何情緒,純粹當成生財工具。養病期間,什麼事也不能做,他瘋狂想念那些被創作出來的人物,替它們編寫出快樂或憂傷的故事,於是小人們獲得了靈魂,幾米找到了慰藉,一場被宣判人生即將終止的絕症,引導他的生命走向更豐富和寬廣的方向。

我們永遠無法得知病痛和意外何時會來敲門,可是日子總得繼續過,並從中找出正面的收穫。因為打球受傷和車禍,我曾經撐過五次拐杖,在兩年內連動兩次手術,加起來行動不便的時間接近一年。那段憂鬱的日子我從書本和音樂裡尋求內心的平靜,更能體會肢體障礙者的辛苦。前陣子不巧有同事打球受傷,我除了是諮詢者和照顧者,還能拿自己當例子,如果動過四次刀的左腳仍舊可以跑跑跳跳,那他同樣要有信心,打完石膏後腳傷能夠恢復。

【大聲說再見】

生命中的一切,終將離我們而去,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大聲地說,再見,再見。 ─幾米

幾米的作品中不時可見細膩又唯美的畫面,伴隨著孤單和告別的意味。《月亮忘記了》裡面,長大的月亮終究要離開小男孩的身邊;《謝謝你毛毛兔,這個下午真好玩》的老婆婆跟毛毛兔正式告別。

DSC08866  

出國念書時同班的國際同學們,說了再見但下次相聚不知是何年何月,而趕不上見最後一面的親人,連說再見的機會都沒有了。唯有珍惜和把握還能在一起的時光,遺憾才會少一點吧!現在 Line 和 Facebook 都很發達,不然也有手機簡訊,沒辦法對家人當面說出口的話,許多工具都能代勞。另外,每次和戀人分開的夜晚,別忘記擁抱和吻別。

Part 2:關於創作

【畫圖最重要的是心是腦,不是手】

創作不單是線條和色彩的組合,更為重要的是作品背後的「思想」-創作者的人格特質才是創作中優於一切的元素。 ─幾米

出書,只要能畫很多圖,寫很多字,人人皆可出書。但是,創作,必須「有話要說」,真的有很想表達的東西。 ─幾米

以電影為例,再紅的演員,再多的特效,假使沒有好劇本,讓觀眾看完之後沒有在心中留下些什麼,就不能算是成功的作品。藝術創作也一樣,畫圖技巧更勝於你的畫家必定存在,可是你的創作初衷和原創故事是獨一無二的,那是根據本身的人生體驗,廢寢忘食想出來的。

從寫文章的角度來看,部落格剛開張的前幾年,我時常去拜讀其他部落客的書評或影評,覺得別人的優美詞藻和流暢文筆難以忘其項背,這一輩子自己都沒辦法寫出類似的東西吧!不過網友的留言鼓勵讓我有了持續寫下去的動力,或許只能用很簡單的詞句,但如果有用心思考想表達的東西,相信依然有機會寫出令人感動的文章。

【靈感的來源】

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有靈感呢?我認為,我們還必須考慮,自己有沒有先進入創作的運行軌道。如果進入了一種飽滿的創作狀態,生活裡的細節才可能觸動靈感的到來,才可能進入創作的世界裡。 ─幾米

人人都需要被鼓勵讚美,但激勵真的有利於創作嗎?我相信只有對體內自燃創作慾望熊熊熱烈燃燒的創作人,適時鼓勵才有正面的價值。面對被動的創作者,縱使有極高的才華,其志不在此再多的鼓勵也是枉然。 ─幾米

即使想出書的人不少,絕不是靠朋友的幾句話:「你一定可以的!」或「要加油喔!」就能真的變成作家。天賦和才華雖然是基本條件,決心和毅力更為重要。給你一整天的時間寫作,卻忍不住上網東看西看,寫到一半沒靈感就跑出去玩,是很難完成一篇文章的。創作,永遠是孤軍奮戰的一場戰役,只有孤獨常相左右。

【創作的瓶頸】

時間,一直是我解決困境的良藥。答案線索,往往都藏在生活的細節中。我只好等待、沉澱,讓自己慢慢來。 ─幾米

創作就是這麼奇妙,當你和作品「糾纏」很久,即使不再去想它,它卻已經埋進了你的潛意識裡,偶然間,看到一個畫面,聽到一句話,或讀到一組文字,就像是有人按了某個神秘的開關,突然之間,原本難解的問題都豁然開朗了。 ─幾米

幾米有時候畫完很多草稿,可惜沒有一個好的故事能串聯起來每幅畫,最長等待超過十年才集結出書。乾脆去做其他本書,累積新的經驗,再回過頭來解決難題。

有想創作的慾望,就必然會遇到難關,先告訴自己不要放棄,再拉長時間打持久戰。有時候絞盡腦汁仍想不出好句子,忽然在走路的時候,或者搭火車時看著窗外的風景,一些想法就浮現腦海,所以沒有什麼文思泉湧的神奇時刻,端看你願意給未完成的作品多少等待的時間。

【創作的挑戰】

有詩人說過:「帶著腳鐐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也許我就是這種充滿「自虐」人格的創作者。在每一次發想新的創作主題時,我會自我設計很多限制條件,有這樣的框架之後,才能激發我更多想像。 ─幾米

有人認為幾米是多產畫家,應該沒辦法質量並重。其實他畫每本書都持續挑戰自我,像《走向春天的下午》整本書以背影為視角;《地下鐵》每一個車站都畫了不同色調和排列的磁磚拼貼。此外,有些畫法駕輕就熟之後,他反而覺得用同樣的技法沒有樂趣,想要嘗試新的可能。

換做歌手來看也相同,好比下一張專輯以差異性極大的造型現身;擅長抒情歌曲的人挑戰動感舞曲。而套用在籃球員身上,像是習慣外線投射的前鋒去學習禁區單打技巧;常在籃下攪和的球員改練三分冷箭,這些都是突破自我設限,精益求精的例子。

【短篇 vs 長篇作品】

短篇作品像室內裝潢,細膩瑣碎要花很多心力,但很多人看不到;長篇作品像蓋大樓,縱然困難漫長工程浩大,可一旦大樓蓋起矗立街頭,所有人都看見了。 ─出版社郝先生

幾米曾全年無休每天畫《蘋果日報》的專欄、每週畫《壹週刊》的專欄,另外不定期接《聯合報》、《中國時報》和《自由時報》的邀稿,導致六年之內沒有心力從事長篇繪本的創作。

在台北的籃球藝術展我有跟某位創作者聊到這個話題,插畫作品能定期引人注意,但主題漫畫才能長久在讀者心目中保有一席之地。自己寫文章有類似的體會,長篇感想才是在網路上會被人用關鍵字找到的文章,不過字數過多,大約一個月我才有辦法寫一篇。成立 Facebook 粉絲專頁之後,改成週一到五天天更新,例如節錄名言佳句或撰寫簡短評論,不然好像一座廢棄的遊樂園,久久才推出新的設施。然而這些勢必會佔去寫長篇文章的時間,所以是一種 trade-off,很難兩全其美。

【創作的堅持】

當我創意滿滿時,覺得好像頭上開滿了花。畫畫這件事就像園丁照顧花園,必須每天辛勤地工作,很久以後的某一天,才會突然繁花盛開。 ─幾米

創作不需要那麼多廢話道理,只要日日低頭實作,自然就會找到最動人的答案,眼前就會浮現一條幽靜絕美的小路,沿途開滿了香氣四溢的花朵,遠方會有溫暖的光…… ─幾米

幾米認為想畫一本書的發想時期最為愉快,自由自在地幻想,到了實作的完稿階段就很痛苦,就像工人做工,唯有埋頭苦幹,紮紮實實地工作才有辦法完成作品。他認為紀律對自己的創作幫助最大,如同工匠般日復一日關在固定空間裡,默默雕琢一件器皿,完成之後又繼續下一件。

印象中自己是二十多年前開始記錄心情,每一次從電影院走出來,第一件事就是趕快騎車回家,把感想匆忙寫在日記本內。八年前陸續發表在部落格上,而幾句簡短的感想,最終要變成幾千字的一篇文章,都要歷經反覆琢磨、再三修改的過程,不管是文章架構思考、同義字替換或錯別字校正。另外,經常會遇上想不出句子,很難表達內心感受的時候,即使沒有截稿壓力,依然憑著不想半途而廢的念頭,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完成超過兩百篇文章。

【故事的開始 & 故事團團轉】

大人看幾米的作品,就像穿越時光隧道,找回自己歡樂的童年時光,同時感受到一抹憂愁或哀傷。《星空》的書封寫著:「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沒有滴滴答答的雨天,就看不到雨過天晴的彩虹,幾米的人生從四十歲才從谷底辛苦地往上爬,所以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失去內心中的光亮,樂觀面對明天和未來的到來!

DSC08867  

【延伸閱讀】

畫家奈良美智的故事:
『小星星通信』讀後感 / 「跟著奈良美智去旅行」觀後感

 

arrow
arrow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