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落客比較電影劇情和真實故事,但會跟全球買家競標快三十年前的絕版書籍,讀完整本自傳並分享心得的人,我想應該沒有幾位。希望大家喜歡這一篇號稱「全台獨家」的讀後感想!

DSC09768  

90 公尺的奧運滑雪跳台有多高?當 Eddie 坐在將近 27 層樓的高度,沒綁安全帶,沒帶降落傘,感覺就像全世界最孤單、最寒冷和最可怕的地方…

不像某些運動員帥氣挺拔,擁有優異的運動細胞,為了破紀錄而生;Eddie 身材微胖,出生時下巴過度彎曲,從此僅能靠一邊牙齒吃東西,滑雪時除了超厚眼鏡還要戴護目鏡,根本無法跟運動選手聯想在一起。

不像某些運動員由家裡資助或國家栽培,用全新的裝備,出外比賽時住旅館;Eddie 的雙親跟銀行超額貸款,自己則做過木工、除草、洗盤子和褓姆等工作存錢,用破舊或別人施捨的裝備,經常偷睡在旅館走廊或車子裡,有時候一個禮拜只靠一條麵包過活。

Eddie 閉上雙眼,回顧過去幾年裡,摔斷過腳、手指、手掌和手臂,還有下巴、頸部和背部裂傷,父母擔心他遲早變成殘廢,然而這些傷痛沒有讓他放棄滑雪。

另外,別人叫他練習八年以後再來,笑他讓滑雪運動蒙羞,更警告他不要拿生命開玩笑,然而這些打擊沒有阻擋他走到這裡。

現在就是證明自己的最佳機會,一輩子的光榮時刻,於是 Eddie 睜開眼睛,起身往滑雪道加速俯衝,最後雙腳用力一蹬,像一隻老鷹般飛翔在空中……


Part 1:Career Path

感想分成上下兩篇,第一篇包括:

1. 生平簡介

2. 個人感想

第二篇包括:

1. 個人感想 (續)

2. 電影和事實差異

3. 奧運之後的發展

首先介紹 Eddie 的童年,他怎麼愛上滑雪,以及決定挑戰奧運的過程:



【童年時光】

Eddie Edwards 出生於 1963 年,老家是英國的 Cheltenham (卓特威), 他還有一位哥哥和妹妹,父親是泥水匠,母親是秘書,家中從來沒有多餘的錢,僅僅足夠把他們養大。 Eddie 小時候就很好動和頑皮,足球、英式橄欖球、板球、網球、籃球和排球都會玩,也發生過無數次的大小意外,例如玩翹翹板時飛出去,板子撞到下巴,靠醫生縫合差點斷掉的舌頭;參加游泳池憋氣比賽,跳下水後就沒有上岸, 最後被救生員救起來。另外, 11 歲時在學校的遊樂場扭傷左膝韌帶,由於不明原因導致感染,住在醫院三個月,要靠拐杖才能走路,前後換過二十四種不同的石膏,醫生還告訴 Eddie 以後無法奔跑和跳躍,他以為自己的運動生涯結束了,幸好長大後沒有太大影響。

當 Eddie 第一次從電視上知道滑雪這項運動後,很快就決定是自己的最愛。 14 歲那一年,終於等到學校允許國外旅遊的年紀,他靠零用錢和父母的贊助,第一個報名義大利的七天滑雪行程。剛開始 Eddie 抓不到訣竅,好幾次臉部貼著滑雪道一路滑下來,後來才漸入佳境。回國之後,他一有空就去滑雪場練習,眼中的世界也全部跟滑雪脫不了關係—學校的木工課,同學在做桌燈或實用的器具,他只做滑雪板;作文課他就寫自己對滑雪的熱愛;繪畫課無論這一次主題是什麼,他的作品一定跟滑雪有關,像是可樂罐乘著滑雪板從山上滑下來!另一方面,他從小到大幫父親搬運磚塊和水泥,鍛鍊出來的肌肉對滑雪幫助不小,在滑雪場的練習也讓技巧愈來愈進步。


02  

因為第一年的滑雪行程收穫滿滿, Eddie 想在隔年繼續出國,因此在滑雪中心打工,身為技工 (mechanic) 的他負責保管和維護設備,存到旅費後如願前往西班牙的滑雪學校,優異的比賽表現於 350 位參賽者中排名第 13。升上五年級後,盡管學校規定為了考試,不准出國旅行,媽媽幫他在學期中以病假為理由請假一周,完成去義大利滑雪的計畫。

在 Eddie 即將畢業時,由於最拿手的科目是藝術,聽父母的意見去面試製圖員,但興趣缺缺的態度都沒錄取。雖然雙親勸他滑雪不能滑一輩子,Eddie 卻對滑雪以外的事情欠缺相同的熱情,心中暗自決定要找一份跟滑雪有關的工作。


【放眼奧運】

Eddie 寫信給好幾家滑雪中心詢問職缺,全部被拒絕之後,恰好學校的國外實習單位派他去義大利的度假中心, 18 歲的他每年必須從 十二月中旬待到隔年的四月底, Eddie 小心地保存家人送的聖誕禮物,很想家的時候才會拆開其中一個。他每天有七小時,每周有七天在滑雪道度過,個人目標也從滑雪教練改為競速選手 (downhill racer)。

某次跟當地冠軍的比賽中, Eddie 以時速 70 英里 (約 112 公里) 摔了出去,被送到醫院後右手仍毫無知覺,醫生診斷頸部和背部的骨頭有裂傷,可是住院幾周之後他又回去滑雪。這段期間的密集練習在回到英國的各項比賽看到成果,19 歲的 Eddie 拿下年度滑雪青年選手獎 (England's Young Skier of the Year)。

01

沒待在義大利的日子, Eddie 就在英國的滑雪中心擔任技工,主要職責是把設備顧好,有時候某些遊客看到他很會滑雪,請求提供建議時, Eddie 總是熱心地指導他們。不過經理認為這個舉動搶走其他人的工作,而且高速滑雪的行徑跟瘋子一樣,指責他完全不尊重此項運動,這讓 Eddie 失去了加入英國滑雪隊的機會。在義大利工作的第三年,某一天母親跟 Eddie 說:「既然你那麼喜歡滑雪,為什麼不辭掉工作,把全部時間拿來練習,再把目標設高一點,成為英國國家代表隊參加奧運呢?」

P.S.
英國滑雪隊 (English squad) 和英國國家代表隊 ( British team)不同,前者在國內的乾式滑雪道訓練,後者在國外的滑雪場,還要有足夠的賽事積分才能被選為國手。

接下來的四年, Eddie 的父母好幾次瀕臨破產邊緣,跟銀行借了大筆貸款,就為了提供到世界各國巡迴比賽的經費,同時買了二手旅遊房車,讓他可以開車到歐洲。通常在賽季開始時, Eddie 會預約一個晚上的房間,假裝忘記歸還前門的鑰匙,等到午夜時偷偷開門,跑去大廳的沙發睡覺,然後天亮之前趕快離開。可惜這一招不見得每次奏效,有一次他睡在車子裡,整台車跟冰箱一樣,一整晚都在發抖,導致隔天的比賽大為失常。此外,由於經費拮据, Eddie 每隔一天只吃一餐,有時候一整個禮拜靠一條麵包或一罐豆子過活。

1985 年秋天 Eddie 到美國參加世界盃賽事,就算在滑雪中心有好心的女士提供空房間,自己還當兩位嬰兒的褓姆賺錢,仍然入不敷出。他正打算放棄滑雪回老家時,發現跳台滑雪 (Ski Jumping) 屬於免費使用的措施,那不如換個比賽項目。競速用的滑雪板較細較薄,雪鞋保護作用較好,和滑雪板緊密相連,很少會向前摔倒。相較之下,跳躍用的滑雪板較寬也較長,雪鞋較輕,類似拳擊手穿的鞋子,但起跳後很容易太快把過多的重心放在前面,摔個四腳朝天。

Eddie 上午先在 15 公尺跳台嘗試,大概有六到七次成功落地,下午就直接改跳 40 公尺跳台,一般人要花三年才能辦法做到,他在短短三個小時的練習之後,就跳出 21 公尺的成績。隔天打鐵趁熱試跳 70 公尺跳台,無奈被滑雪中心的經理拒絕,對方認為即使是頂尖的滑雪選手,征服 70 公尺的跳台仍需要整整八年。

此時 Eddie 遇見七十幾歲的 John Viskome, 1932年代表美國的冬季奧運跳台滑雪冠軍,退休後就在滑雪中心開接駁車。 在 John 的指導下, Eddie 的技術逐漸提升,能在 40 公尺跳台的比賽中繳出 39.5 公尺的成績,後來更進步到個人最佳成績 42 公尺,不過滑雪中心仍然禁止他試跳 70 公尺跳台。

回到英國後,Eddie 把旅遊房車賣掉,跟母親借車前往瑞士的 Kandersteg,是瑞士、法國和澳洲等國家代表隊的訓練基地。那裏的 60 公尺跳台提供免費訓練,但 Eddie 為了要賺住宿費,完成一整天的練習後,幾乎整個晚上要除草賺錢。經過幾個禮拜的訓練, Eddie 決定挑戰 90 公尺跳台,等到他坐在跳台往下看,才了解美國人沒有騙他,那種高度就像人在雲霄飛車的最高點,差別在於沒有剎車也沒有安全帶,恐懼感瞬間佔據全身。然而 Eddie 不是輕易放棄的人,多留在 60 公尺跳台練習幾天後,他就放手一搏,直接試跳 90 公尺跳台,第一次跳了 45 公尺。對他來說,最大的問題是眼鏡和護目鏡會有水蒸氣,有時候連落地時都還沒消失,幸虧本身的方向感還算不錯,起跳時大概知道往哪個方向著陸。

當時英國的跳台滑雪紀錄是 1931 年的 61 公尺,這也是 Eddie 給自己的目標。在技術方面能靠練習改進,設備問題卻無解,Eddie 仍在使用四十幾年前的裝備。後來是澳洲代表隊給他全新的滑雪板;義大利人贈送頭盔和護目鏡;德國隊提供滑雪外套,身上穿著這些聯合國配備,最後一舉跳出 77 公尺的成績。

接著 Eddie 到瑞士的 St. Moritz 參加比賽,那邊是人工雪,降落時好像踩在砂紙上,澳洲隊已經為此付出代價,有隊員摔斷鎖骨,另一位摔出腦震盪。當 Eddie 起跳在空中時就發現大勢不妙,失去平衡的他下巴直接撞擊地面,除了雪鞋報銷,嘴巴流血,下巴更腫了一大塊。他回到房間痛到一直流眼淚,更慘的是沒有醫療保險,根本沒辦法看醫生。休息幾個小時之後,他覺得與其自怨自艾,不如找點事情做。先跟法國隊借了雪鞋,剩下大兩號半的 size,於是把身邊所有的六雙襪子全塞進去。另外,沒錢買繃帶,就用枕頭套包住下巴再綁在頭上,最後硬戴上頭盔,就回去滑雪了。

在瑞士的第一場賽事, Eddie 跳出 50 公尺的成績,整個耶誕假期都留在當地練習,讓他在下一站德國的 Oberstdorf 跳出 66 公尺,正式打破英國紀錄,逐漸獲得媒體的注目。之後到  Garmisch Partenkirchen 比賽時, Eddie 摔傷左腳,被擔架抬走,傷勢嚴重到不得不返鄉治療,原來兩條韌帶已經撕裂,隔天就安排手術,最神奇的是恢復神速,一周後已經在騎腳踏車復健,兩周後又繼續滑雪。

過沒多久 Eddie 又因眼睛感染缺席芬蘭的賽事,可是在挪威跳出個人和英國新高的 67.5 公尺,更棒的是父母首次在現場觀賞比賽。而賽季結束時,已經是 1987 年的 3 月,距離冬季奧運剩下倒數 11 個月,他開始擬定接下來的訓練計劃。

03  


【備戰奧運】

Eddie 先待在英國密集訓練,每天十六個小時,六點起床先跑步兩小時,早餐後去體育館報到,練習項目包括舉重,以及一百到四百公尺的衝刺短跑和跨欄賽跑,接著安排網球、排球、游泳或騎腳踏車,直到手和腳都累到不行才休息,最後兩個項目是在蹦床上練習彈跳,以及跳台滑雪。

夏天來臨時, Eddie 改到瑞士的滑雪中心訓練,同時做任何可以做的工作賺錢,包括廚師、餐盤清洗員、清潔工和園丁…等,他睡過地板、廚房、走廊和桌球桌下面,吃過餐廳員工給的剩菜,感覺像是藏在花園的老鼠或四處躲著父母的小孩。即使如此, Eddie 安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人比我更可憐,只是還沒遇到那個人而已,至少我還可以享受跳台滑雪!」

9 月份他前往德國的 Hinderzarten 參加比賽,在那邊接受挪威教練 Geir Hammer 的指導。之前 Eddie 依靠自己摸索,從錯誤中學習, Geir 則能清楚地解釋每一個要領,讓 Eddie 每次起跳和飛行的動作維持一致,雖然不列入官方紀錄,但曾在練習時跳出 91 公尺。

11 月 Eddie 到芬蘭跟國家代表隊一起訓練, 透過朋友關係住在精神病院,晚上幾乎都不敢離開房間,睡覺前要再三確認房門和窗戶有鎖緊。他有時候一周靠一條麵包或一點餅乾充飢,可是樂觀地自我解嘲當作減肥。

12 月份時 Eddie 被告知奧運跳台滑雪比賽的資格是 71 公尺,必須在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澳洲的其中一場比賽中達成,偏偏他的正式成績總是比練習時還糟糕,第一站失敗,第二站是 69 公尺,此時 Eddie 開始考慮是否要再準備下一個四年,他擔心自己無法存到足夠的生活費,假如要父母繼續贊助,對哥哥和妹妹也不公平。幸好在奧地利的比賽跳出 71 公尺,撞開自己的奧運之門!


【奧運比賽】

千辛萬苦總算能夠參加奧運,Eddie 卻發現自己窮到沒錢買機票,媽媽趕緊跟銀行借錢匯款,讓他及時搭機去加拿大的 Calgary (卡加利)。Eddie 一走出海關就受到數百位民眾的歡迎,還幫他取了《The Eagle / 飛鷹艾迪》的外號。更難得的是家人也在現場,父母和妹妹又跟銀行多貸款六千英鎊前來加油,他們身上的衣服特地寫上 I Love Eddie, 妹妹還在另一面寫 Eddie's sister。

擷取  

Eddie 被排在 58 位選手中的第 24 位,首先挑戰 70 公尺跳台,快輪到他的時候不知道是過度緊張或興奮,胃部突然絞痛。等到大會一宣布他的名子,八萬名觀眾傳出熱烈的歡呼聲, Eddie 一方面感謝他們的支持,另一方面開始做最後檢查,提醒自己不要太快把身體重心往前傾,否則會提早落地,而太慢又會導致滑雪板向後翹,打到自己的下巴。

調整好姿勢之後, Eddie 就順著滑雪道衝下去,按照做過無數次的練習起跳,此時他就像真正在空中飛一樣,能深刻感受為什麼人們一直嚮往飛行,也難怪自己無論發生什麼事,仍舊會繼續回來跳台滑雪。

Eddie-the-Eagle-Edwards-001  

忽然間 Eddie 察覺滑雪板正快速下墜,如果什麼事都不做的話,一定會臉部直接著地,於是趕快把手臂彎起來,或許觀眾以為老鷹正要展翅飛翔,他心裡面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如何安全地著陸。

接下來在一陣搖晃中, Eddie 的滑雪板終於碰到地面,一邊把胸口的空氣吐出來,一邊滑行一段距離後停下來。雖然沒有出糗,可是他知道其實可以做得更好,大會稍後宣布跳躍距離僅有 55 公尺,不過觀眾的歡呼聲和加油聲此起彼落,甚至比金牌選手還受歡迎。

過沒多久 Eddie 返回跳台,準備跳第二次。他在跳台上跟歡眾揮手致意,這一跳比上一次感覺更好,可惜沒有跳出更遠的距離。

之後的 90 公尺跳台滑雪, Eddie 起跳之後滑雪板始終保持平衡狀態,身體在空中的移動也很流暢,創下英國紀錄的 71 公尺。隨後的第二跳成績欠佳,他不願意接受這是在奧運的最後一跳,跟大會報名團體賽,說只有一個人沒關係,自己可以多跳幾次,卻當場被大會拒絕,不得已打消這個念頭。

最終成績揭曉後, Eddie 排名第 58,是所有選手中的最後一名,也沒有繳出最佳表現,但最重要的是他克服了種種障礙與困難,完成自己的夢想。如同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起人 Baron de Coubertin 說過的:”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win but to take part, just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not the triumph but the struggle. / 奧運的精神在於參與不在得獎,人生的重點不在勝利而在努力。”

此外, Eddie 註定在歷史上留名,才 24 歲的他是第一位代表英國參加奧運跳台滑雪比賽的選手,奧運組織委員會主席 Frank King 更在閉幕演講時提到:"At these Games, some competitors have won gold, some have broken records,and some of you have even soared like an Eagle! / 在這些比賽中,有些選手榮獲金牌,有些選手打破紀錄,而有些人曾經像老鷹一樣在天空翱翔過!"

 

這一次的降落是為了未來的起飛, Eddie 發誓他絕對會再接再厲挑戰奧運!


7932904  

P.S. 英國有派國家代表隊參加冬季奧運,包括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自由式滑雪、有舵雪橇等七項賽事,但唯一的跳台滑雪選手只有 Eddie。




Part 2:Key Takeaways

以下分享自己的四點感想,同時也是實現夢想的四個條件:

1. 培養正面心態,相信自己做得到

2. 把握榮耀時刻,下一次機會來敲門不知是何時

3. 要像沒有明天,沒有退路去拚

4. 體認到父母沒義務幫你


【相信自己是成功的第一步】

Eddie 在書本的最後一章引用這首詩,往奧運奮鬥的過程中,他就是抱持類似的心態:


If you think you are beaten, you are;
If you think you dare not, you don't.
If you'd like to win, but you think you can't,
It is almost certain you won't.


If you think you'll lose, you've lost;
For out of the world we find
Success begins with a fellow's will -
It's all in the state of mind.


If you think you're outclassed, you are;
You've got to think high to rise.
You've got to be sure of yourself before
You can ever win the prize.


Life's battles don't always go
To the stronger or faster man.
But sooner or later, the man who wins
Is the one who Thinks he can.


如果你認為自己被擊敗了,就真的會一蹶不振。
如果你認為自己缺乏嘗試的勇氣,就真的不敢放手一搏。
如果你想獲勝,卻認為自己做不到,就注定跟成功無緣。

如果你認為自己會失敗,就已經是一位輸家。
其實世界上的成功者都擁有共同的特質—
堅定的決心造就他們的出類拔萃。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最棒的,就已經是一位贏家。
所以永遠要胸懷大志。
先對自己自信滿滿,才能贏得最後勝利。

生命是一場挑戰,
那些最強壯或跑最快的人不見得佔優勢,
最後的勝利者反而是
始終深信自己做得到的人。

Eddie 每次在異鄉挨餓受凍,被人冷嘲熱諷時,其實他可以安慰自己反正嘗試過了,乾脆打包行李回家,住在溫暖的房子,每一頓都有得吃,還有穩定的收入。但午夜夢迴時,內心深處的聲音就像回音般不會消失—假如我再試一次呢?假如我再加把勁呢?

Eddie 給我們的建議就是絕對不要說「如果」,勇敢去做就對了,只要在衝動行事前再三考慮過。他說:”Meet success and you can say I've done it – court failure and at least you can live with yourself knowing that you did your best. / 最後成功的話,可以驕傲地說我真的做到了;最後失敗的話,至少問心無愧,知道自己全力以赴了。”

12744477_479662888887426_2707832226508382871_n  

讀完自傳,想到 Eddie 以素人身分跟世界各國的菁英選手比賽,讓我思考「業餘」和「專業」的差別,或許比起天賦、環境和資金,更重要的是「相信自己」。

我不是中文系畢業的,單字和詞語的資料庫很有限。
我也不是全職部落客,上班之外的空閒時間非常少。
可是我相信自己的決心和毅力不輸給作家。

大多數的人花兩百多塊看一場電影,也有人會在網路搜尋相關資料,不過會以超過六千塊,硬是競標買下這本絕版書、花時間讀完、整理筆記、每天早起陸續寫作,最後完成超過一萬字感想的,大概只有我這個瘋子吧!

我不是達人,不是匠人,只是凡人,但會努力試著寫出跟別人不一樣的文章!

P.S. 這一本《Eddie The Eagle》是我買過最貴的書, 得標價格和預算差很多,之前觀望一陣子判斷廠商沒有出新版的計畫,才會硬著頭皮競標到最後一秒鐘。快 30年前出版的書難怪整本都泛黃了

DSC09784

DSC09786  



【把握你的榮耀時刻】

在書本裡, Eddie 寫著:

Everyone must have a time or a moment in life which they'd love to preserve forever or re-live again. Mine would be here at the Olympic Games – Eddie Edwards had done it – against the odds – and proved them all wrong!

每個人都有生命中的榮耀時刻,他們希望在往後的人生裡反覆回味,或者下輩子再做一次的事情。對我來說就是參加奧運, Eddie Edwards 終於美夢成真,跌破眾人眼鏡,證明大家對我的評論全是錯的!

在電影裡, Eddie 跟教練 Peary 爭論為何急著參加 88 年的奧運:

Bronson Peary: It won't mean anything if you sell yourself short. / 那將不具有任何意義,假使你只是去那邊出洋相。

Bronson Peary: Do this right or don't do it at all. / 要不就做好萬全準備,不然就乾脆不要做。

Eddie: I'd rather be a sober fool than a drunken coward. / 我寧願做一個清醒的傻瓜,也不要變成跟你一樣的懦夫,整天靠酒精麻醉自己,在半夢半醒之間回顧過往榮光。

教練認為 Eddie 的技巧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倉促參賽一方面難免表現不好,另一方面可能葬送往後進入奧運的機會,建議他繼續訓練四年,然而 Eddie 覺得這就是屬於他的榮耀時刻, now or never 的抉擇。

雖然 Eddie 參賽前所有人就預測一定敬陪末座,結果也是如此,他終究站上過奧運的跳台。當年我申請美國研究所時,很多人 GMAT 考試一次過關,或者以高分獲得獎學金,自己是每次考都很低分,眼看快要錯過最後一輪的申請機會,才達到學校要求的最低門檻。那個別人考到就會罵髒話的分數,對我來說是一分不差的保命符,也是耗時兩年,前後考過四次的最好成績,最起碼一次比一次更進步。

一個多月後,我顫抖地打開學校通知信,讀到「條件式錄取」那行字時,眼淚就流下來了,南加州大學是想都不敢想的夢想學校,反而其他兩所排名後面的學校拒絕了我。回想準備考試的過程—沒有收入、四處求醫、邊養傷邊念書,很欣慰一切的付出有了成果。

收到信的那一天就是屬於我的榮耀時刻,即使成績是全班六十位同學中的最後一名,至少我跟大家一起在同一間教室就讀。假如當時不敢申請名校,知難而退,沒有拚到最後的話,往後的人生裡我永遠會羨慕留過學的朋友或同學們。

因此在未來的某一天,當你遇到屬於自己的榮耀時刻時,一定要記得好好把握!

12687966_478991645621217_1608067530608142962_n

 


【用盡全力, 不留遺憾】

Matti Nykänen: You think I'm being patronizing? No, we are like 1 and 11, you and I. We are closer than the others…Winning and losing doesn't matter. We jump to free our souls… We are the only ones with a chance to make history… If we do less than our best with the whole world watching, it will kill us inside. / 你以為我在說恭維你的場面話?我們就像時鐘上的 1 和 11 ,比其他任何數字都還要接近…分出勝負其實沒那麼重要,參加比賽無非是為了釋放靈魂…此次奧運唯有我和你可以創造歷史…假如眾目睽睽之下,我們沒有付出一切,在剩餘的人生歲月中,內心一定會悔恨不已。

在電影裡,芬蘭選手 Matti Nykänen 對 Eddie 說了上面這段話,他一點也沒有因為奪得金牌而高興,覺得自己還能做得更好。

在書本裡, Eddie 說自己喜歡和人競爭的感覺,參加奧運不是來取悅大家的。跳台滑雪對他來說,是一生執著的目標。即使臨場表現失常,至少他挺住壓力,完成每一次的試跳,沒有摔倒,沒有受傷。

如果說 Matti Nykänen 代表冠軍的 1Eddie 代表墊底的 11,雖然數字和排名相差甚遠,可是拚盡全力的精神,足以讓兩人相提並論。換句話說,比賽會分名次,但真正的勝負是由自己界定的,「贏了比賽卻是輸家」和「輸了比賽卻是贏家」的差別就是—你能不能在賽事結束時問心無愧,知道自己毫無保留,沒有留下任何遺憾。

12651063_476913435829038_9221768433930847291_n  


【家人的支持】

滑雪這項職業運動開銷很大,參賽者必須巡迴世界各國比賽,沒有贊助廠商的話,交通和住宿費對一般人來說是昂貴的負擔。

Eddie 的哥哥和妹妹好幾次借錢給他,另外,雖然爸媽一開始認為滑雪沒有前途,可是 Eddie 下定決心以奧運為目標之後,他們就改以實際行動支持。不僅花光積蓄,用掉每一隻小豬撲滿的錢,更多次跟銀行貸款。給兒子一次挑戰夢想的機會,比退休計畫更重要!難怪 Eddie 在書本的致謝前一頁特地寫了:


DSC09785  

不是每個人都有含金湯匙出生的環境,不見得每位父母都願意無條件支持兒女的夢想,羨慕 Eddie 之餘,不妨想想雙親真的沒有欠你什麼,相較之下,兒女欠父母的恩情,怎麼也還不完。懷孕的過程很辛苦,要承受孕吐或腰酸背痛等不適症狀,生產時等同拿生命去賭,嬰兒出生後要省吃儉用,犧牲休閒娛樂,除了把小孩養大,還要掛心一輩子。此外,父母可能為了你,放棄年輕時想去做的事情,像是沒有繼續念書,或者被迫離開職場。而你為了自己的夢想,好意思跟父母開口要錢?為了自己的負債,好意思請父母出手相助?就算不能奉養父母,也不要造成他們的負擔,自己的夢想自己去拚,會覺得更有意義,成功的果實更加甜美。

10473051_483272271859821_6261029052871570494_n  


【Eddie The Eagle】

加拿大的 Calgary Sun 日報曾在報導中如此形容 Eddie:

Some people say their prayers before going to sleep. Eddie says his when he wakes up.

許多人在睡覺前許下願望,卻什麼事情也不做, Eddie 則是每天起床時,一步一步認真讓自己的願望實現。

你擁有等待自己去完成的夢想嗎?

有哪個目標做到一半很想放棄呢?

希望讀完這一篇 Eddie 的故事,能為你帶來多一點勇氣,多一點堅持,相信這些困境終將成為屬於你的榮耀時刻!

即使最終結果不如預期,也沒有功成名就,但比起外在的肯定,只要已經努力做到最好,你就是自己心目中的冠軍!

12745965_481625952024453_1558657889585919877_n  


【延伸閱讀】

要想知道改編電影和真實故事的差別,以及奧運之後 Eddie 發生什麼哪些事情,請看感想下集:

全台獨家!《Eddie The Eagle / 飛躍奇蹟》電影真實故事:飛鷹艾迪自傳讀後感想 (下) — 人生最後的勝利者會是始終相信自己做得到的人


13076681_506814876172227_121656983335659749_n

 

【延伸評論】

 

在書本的《Read All About It》這一章裡,Eddie 整理了各國報章雜誌針對他參加奧運的評論,以及粉絲們的來信,列舉讓我印象深刻的幾則,不得不說記者的文筆真的很好。

 

加拿大當地報紙寫著:

 

He ended up last, entirely predictably. And he was criticized by officials for even being here. But more importantly, he ended up first where it matters – in the hearts of millions of people worldwide whose souls soared with his every jump into the unknown.

 

Eddie 的成績跟大家猜的一樣是最後一名,但他曾被大會質疑根本沒資格來參加奧運。最重要的是,他是全球數百萬名觀眾心目中的冠軍,每一次起跳都緊緊牽動每個人的靈魂,一起等待奇蹟的發生。

 

The Americans 寫著:

 

Edwards did not fly very far, but his spirit surely soared to heights most of us only can image. Dream on Eddie.

 

Eddie 的跳台滑雪距離並沒有很遠,但他永不放棄的精神與天齊高讓我們大多數人都意想不到繼續追求夢想吧!Eddie!

 

Today 寫著:

 

The Eagle has landed – right in the history books.

 

飛鷹終於降落了—恰好落在運動史上最值得紀念的一頁。

 

Calgary Sun 寫著:

 

Eddie the Eagle might not be the best ski-jumper of this planet, but around here, he's the most popular one.

 

飛鷹艾迪或許不是這個地球上最優秀的跳台滑雪選手,卻是最受歡迎的一位。

 

Torbjorn Yggeseth 寫著:

 

We have thousands of Eddie Edwards in Norway, but we never let them jump.

 

在挪威其實有上千個 Eddie Edwards, 只是我們從來不讓他們勇敢追夢。

 


【延伸聆聽】

1. 慷慨激昂的片尾曲之一,原聲帶中我最喜歡的一首歌:

Ascension - taken from the album ‘Fly Songs Inspired by the film Eddie the Eagle


歌詞最後一段寫得很好:

No matter what they say
You'll rise again some day
Through darkness into light
May all your dreams take flight

無論別人如何打擊你
遲早你都會再爬起來
穿越黑暗找到曙光
讓所有的夢想起飛

完整歌詞請看:

Ascension Lyrics


2. 片尾字幕出現時第一首播放的輕快歌曲,兩位男主角 Taron Egerton 和 Hugh Jackman 有合唱:

Taron Egerton, Hugh Jackman - Thrill Me

 

3. 電影中熱血的主旋律:

Eddie the Eagle Theme - Matthew Margeson

 


【延伸影片】

Eddie 在奧運的跳台滑雪影片:

Eddie Edwards, Calgary 1988

 

透過電影片段感受一下 70 公尺跳台有多高,更別說大魔王等級的 90 公尺跳台了…

【飛躍奇蹟】電影片段 - 70米首跳篇

 

【延伸專訪】

Eddie 在這段專訪中說自己每看一次電影就哭一次,雖然他在十七年前就簽好同意拍攝電影的合約,但很高興今年才上映,拜電腦動畫的進步所賜,讓畫面更加寫實。另外,他說自己才練習二十個月,無法跟其他二十年經驗的選手相比,不過有幸參加奧運就如同獲得金牌一樣!( Getting there is my gold-metal!,2 分23 秒)

Eddie The Eagle: Eddie cried when he saw the film

511903418  


這一篇文章以滑雪選手造型登場!

擷取15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周一到五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

擷取12  

arrow
arrow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