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圖書室的意外發現,成就一段美好的回憶。即將出發到京都自由行的前夕,在公司的書架找到一本《只能在京都遇見的二十三間書店》,加上同事的熱烈推薦,於是排入此次的行程中,讓我見到了世界最美書店之一的「惠文社一乘寺店」,不懂日文的我,竟然在裡面待了三個小時,連中飯都忘了吃…
一乘寺店分成三個區域:書店、生活館和藝廊。
Part 1:書店
【店外景觀】
照著地址一邊走一邊懷疑怎麼可能在如此不起眼的地區,沒想到從馬路 (東大路通) 右轉進入巷子 (曼殊院道),向前走約兩百公尺,赫然發現書本上看過的惠文社就出現在眼前…
【店內裝潢】
進入室內的第一印象就是古色古香的桌椅和櫃子,搭配柔和的燈光,與其說是走進一間書店,更像誤闖了某位愛書人的大型書房。
一般家裡的書房不會放標示卡顯示書籍類別,有時候會在書架上放置飾品或雜貨,惠文社就給我相同的感覺,搞不清楚這個櫃子放哪一類的書,而且每一次低頭、每一次抬頭、每一個轉彎、每一個角落,都有意外的發現,充滿尋寶的樂趣,難怪《只能在京都遇見的二十三間書店》作者把惠文社歸類為「邂逅某些新事物的書店」。
書架上面放著古董收音機,小熊貓正在拉手風琴,大熊貓正在看書
天花板上有一位無時無刻在偷窺讀者的人
【書籍陳列】
(惠文社) 店家把顧客已經明確想要的書籍的購買作業委託交給網路,刻意以不易找到目標物的方式來陳列書籍。如此一來,便可以提供上門的顧客不斷地有新發現,結果顧客便可以和在走進書店之前所想像不到的「全新的自己」邂逅。 ~《只能在京都遇見的二十三間書店》
書架的最大特色就是完全沒有分類指引,聽說還有一櫃名為「獻給少女的書」,購買族群幾乎全是女性,可惜我看不出來是哪一櫃。
【書籍分類】
(選書的標準) 首先排除實用書籍…著重作者、編輯個人的思考傾向,選擇讓人覺得有趣的種類…所謂的書籍等於是套裝的情報。我們選書的重點在於一本書如何表現裝訂或設計、編輯方針或作者的思想等。這方面也需要有獨特性。 ~《只能在京都遇見的二十三間書店》針對惠文社的訪問
1. 京都相關的書:
這本是惠文社自行出版的《從書店窗口看京都》,我以為鎮店之寶應該擺在最顯眼的地方,或者書店入口的推薦書區,詢問店員後才得知是在京都旅遊專區,跟惠文社低調的風格很相近。參觀完書店的晚上, 我便在網路訂購中文版, 回國的當天馬上就去超商領書。
玄光社編輯部出版的《只能在京都遇見的二十三間書店》,第二家書店就是介紹惠文社;照片右邊為姊妹作《京都圖書館紀行》。
在台灣很紅的《地圖》,由波蘭夫妻費時四年,手繪超過四千張插圖,完成一本適合大人和小孩一同觀賞的有趣地圖,包括重點城市、動植物、美食、知名歷史人物和作品的可愛圖案,以及許多小知識。
此趟旅行去過的每家書店都有動物寫真書,更有獨立的貓咪專區,可見日本人對於貓的喜愛。
【其他商品】
1. 月曆區: 有賣掛曆和桌曆
下面的日文意思是說:「I, LOVE, YOU 三個字之間都有空格,代表愛就是要給對方一點空間。」
要捨棄不好的東西,才能感受到幸福。
2. 卡片區:
3. 書衣和書籤:
從《從書店窗口看京都》得知惠文社委託插畫家設計原創書衣,並要求風格不能太特立獨行,以免搶了書籍本身的丰采。
4. 別針和胸針:
Part 2: 生活館:
由於生活館是由書店經營的生活雜貨專區,因此我們希望能販售潛藏相同時代性或文化背景的生活雜貨。換句話說,亦即無須深入思考,也能刺激顧客求知的好奇心,就像是拿起一本精緻書籍時的反應。 ~ 《從書店窗口看京都》
2006 年起增設的新館,位於最右邊,主題是飲食、衣著和居住的物品,並販賣相關書籍。《只能在京都遇見的二十三間書店》說此館提供顧客從書籍和雜貨兩方面去思考個人的生活模式的機會,難怪窗戶上寫著「BOOKS, GIFTS, SOMETHING FOR LIFE」。
生活館內景
各式茶杯和茶壺
彩色蠟燭
十二星座的專屬火柴盒
手帕專區
惠文社自製的紙膠帶
正好在舉辦日常器具展
看到介紹台灣和台北的書好高興!
Part 3: 藝廊:
分成前後兩區,前半區販售精品文具和展示繪畫作品 (照片左邊的區域)。
【惠文社一乘寺店】
店裡的每一本書都是經過店員精挑細選而來,並非「只要是新書就會上架」; 書架也不只是用來陳列書籍的功用而已,而是希望能製造出意想不到的美麗邂逅…在資訊傳遞速度愈來愈快的現代社會,書籍特有的懷舊感以及資訊傳遞的緩慢步調,都是我們想要好好珍惜的特質。 ~ 《從書店窗口看京都》
上面這段話是惠文社的部份書店簡介和正式宣言,一般人對於「精品店」的印象是高價的服飾和包包,惠文社認為只要是嚴選商品進貨販售的零售店,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店家都能稱為「精品店」。這個經營理念很令我感動,店長親自讀過或篩選每一本書和每一件商品,不是為了賺大錢,而是為了讓讀者多認識某本好書,或者因為某件商品增添生活的品味。
我想有些人會好奇這家書店為何是全球最美的十間書店之一?其實那只是某位記者的個人喜好,排名本身不會影響惠文社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至於特別之處在哪裡?
1. 寫書的目的既然是愈多人看愈好,因此很少有限定在單一書店販賣的書,然而惠文社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店內的某些書籍在其他地方很難找到,所以有其獨特性,買到的人如同收集到寶物。
2. 沒有一家每家書店不想永續經營,無論賣書或商品,當然希望客戶持續上門,不過假使店內的每一本書和每件商品都有店長的用心,都有背後的故事,就比較容易打動消費者,刺激購買慾望。
3. 書店最好能提供藝文資訊,一進入惠文社,在右手邊就有一整櫃的宣傳單,讓讀者除了看書,還有更多收穫,提升逛書店的附加價值。
4. 拓展賣書之外的業務,增加和讀者的交流機會,惠文社定期會舉辦朗讀會、畫展、攝影展或生活用品展,也會印製活動訊息的傳單。
【探訪提醒】
我是在京都車站外面搭公車,不用轉車,在「高野」站下車,走路十分鐘之內就可以到達。不過《從書店窗口看京都》強烈建議從市區搭乘叡山電車,先享受沿途風光,再到一乘寺駅下車,這是京都在道路上行駛的僅存兩條電車路線之一。
從馬路 (東大路通) 右轉進入巷子 (曼殊院道),會先看到時計和眼鏡店。
惠文社店長在《從書店窗口看京都》中推薦顧客逛完書店,記得順便去不遠處的燕子咖啡館,有兩位老闆娘親手做的美味定時。我走出書店時將近下午兩點,咖啡館內依舊客滿,老闆娘也客氣地說不方便估計客人用完餐的時間,只好以後有機會再來一次。
【延伸閱讀】
自己看完《從書店窗口看京都》的感想和愛上惠文社的十個理由:
英國記者在 2008 年選出全球最美十大書店的文章,更加提升惠文社的知名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