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已經三十八歲、酒精成癮、沒有收入、被五個人打到連老媽都認不出來、吃飯和走路等日常行動都要重新學習,更喪失引以為傲的繪畫能力,會不會從此就自暴自棄和一蹶不振…

這是我最早開始籌備的全台獨家文章,去年七月多看到預告片,八月初拿到原文傳記和紀錄片 DVD,九月初完成超過七千字的心得,只要今年一月電影上映,加上改編和事實的比較就可以發表,內容非常豐富,加上傳記沒有中文版,保證和別人只看電影而寫的感想不同。

000.jpg  

沒想到上映日期延到今年三月,又可能因為美國票房不好取消播映。正當我期待電影 DVD 快點發行時,本周赴美出差,這一片恰好是長榮航空的首映影片經過九個月的等待,竟然是在飛機而非戲院看到這部電影真的很幸運!

001.jpg  

感想文章分成五個部分,上篇為:

1. About Mark:介紹 Mark 的生平和故事。

下篇包括:

2. Key Takeaways:分享自己看完傳記和紀錄片 DVD 的感想

3. Movie vs Fact:電影和事實的比較。

4. Inside Marwencol:說明 Mark 如何打造 Marwencol、拍攝照片和主要人物。

5. More about Marwencol:簡介《Welcome to MARWENCOL》傳記的內容。


Part 1:About Mark

【Mark's Story】

Mark 出生於 1962 年,父親  Paul 是一位粗魯的美國藍領工人,母親 Edda 是一位高雅的年輕德國女子。他在三個兒子中排行老大,時常對著天空作白日夢,以家人和朋友為主角編出各種故事。

Mark 同時也展露出繪畫的天分,六歲就讀幼稚園時,其他同學的爸媽肖像畫只有簡單的線條,Mark 已經可以畫出寫實的臉孔和手臂,還有父親的性器官,讓老師有點擔心,但母親 Edda 覺得 Mark 很有創造力,能夠注意到別人沒看到的細節。

此外,馬克的外祖父 Papi 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擔任德軍的防空火砲機械工,經常講戰爭歷史給他聽,培養出馬克對於二戰的另類觀點,一般認為盟軍是好人,德軍是壞人,可是他覺得每位德軍士兵就跟平常人一樣,有些人很壞,其他人則是生不逢時。

Mark 長大上學之後,總是趁老師講課時自己畫圖,學業成績普通,繪畫能力卻突飛猛進,能很快用幾筆線條完成家人和朋友的速寫。

1980 年代早期, Mark 追隨朋友的腳步從軍,在海軍負責掌舵和加油,並且到過歐洲各國,包括西班牙、義大利和法國等地。1984 年他跟俄裔波蘭女孩 Anatasia 結婚,五年之後在家被發現和別人的老婆在一起(不確定是否被設局),被踢出海軍的他開始酗酒,讓失望的 Anastasia 決定離開。

1990 年代早期, Mark 丟掉展場佈置的工作之後,又因酒駕被捕,有一陣子無家可歸,某天酒醉並攜帶槍枝(Mark 拿來當拐杖)出現在女友家中被捕,法官念及本性不壞,沒有判他坐牢。不過 Mark 參加過 AA (戒酒無名會)、退伍軍人協會和自我幫助團體,始終無法戒掉酗酒的劣習。

最後 Mark 找到一份在餐館廚房的工作,白天拖地、準備食材和倒垃圾,晚上回家彈吉他、唱歌、看電視、在日記本中素描,並喝伏特加讓自己睡著。同時他也察覺到自己的變裝癖好母親不鼓勵卻能理解,Mark 太喜歡女人了,欣賞女性的美,屬於一種對女性表達敬意的方式,並不是想要變成女人,也不是 gay。

對 Mark 來說,他非常寂寞,沒有女人會願意跟嚴重酗酒、毫無前途的人在一起,至少穿上長統襪和高跟鞋、塗上指甲油、噴上香水,他能感覺跟女人的距離更靠近一點。

將近十年的時間,Mark 的生活一成不變,當大家都在外面慶祝千禧年的到來,他一個人在家,痛恨三十八歲仍沉迷於酒精的自己,於是祈禱上帝能帶走所有的一切,而這個願望也應驗了…


【Attack】

If the attack had never happened, I would probably still be a drunk, drinking a half gallon of whiskey a day, turning more yellow than I already was. I would've died…maybe been hit by a train or something.

如果沒有被人攻擊,我可能繼續酗酒,每天要喝掉半加侖的威士忌,臉色一天比一天更難看。我也難保意外不會發生,可能死於車禍或其他事故。

2000 年的 4 月 7 日,Mark 晚上十點走進酒吧,不曉得同事已經離開,和另一位同樣帶有德國血統、二十三歲的年輕人 Hommel 邊喝酒邊聊天,直到 Mark 談到自己的變裝興趣,忽然引起對方的反感。

凌晨兩點多喝得醉醺醺的 Mark 離開酒吧時,Hommel 尾隨在後,先把 Mark 撞倒,並用靴子踢他的頭部。同行的四位朋友和 Mark 無冤無仇,礙於跟 Hommel 的朋友情誼,先後加入施暴的行列,一再攻擊 Mark 的臉部,直到他動也不動為止。

過了不久,一位下班的酒保看到倒地的 Mark,先幫他翻身和送醫,並趕緊讓血液從鼻子和嘴巴流出來,不然再晚一兩分鐘就回天乏術了。電腦斷層檢查顯示右眼的骨腔(bony cavity) 全毀,緊急轉到醫學中心進行手術,避免永久失明的後遺症。趕來探視的母親 Edda 只能認出 Mark 的手和腳,被打腫的臉完全看不出來是自己的兒子。

四天之後醫生在 Mark 的眼球植入塑膠杯裝物,防止眼球掉回頭部深處,直到現在 Mark 還能感覺到皮膚之下的杯子接縫處。又過了整整九天,Mark 才恢復神智,剛開始無法言語,幾天之後雖然可以說話,卻得了失憶症,以為自己在 1984 年的西班牙海軍醫院,僅能認出直系血親,其餘家人和朋友都成了陌生人,並失去過往酗酒和結婚的記憶。

002.JPG  

更慘的是腦部受損連帶喪失深度感知能力,以及行動與自理能力,像是穿鞋、吃飯和洗澡,都要重新學習,畫圖的慣用右手更抖個不停,待了四十三天才出院,並由同事 Tom 當他的主要照顧者。受傷之前兩人約好一起搬到新的公寓,可以節省房租,現在 Mark 不良於行又沒收入,Tom 只好取得申請,自己幫 Mark 搬家。


【Recovery】

He was thirty-eight, broke, disabled, and angry. He realized he had two choices: he could give up and "let those five guys win", or he could take control of his own recovery.

三十八歲的他是個酒鬼也是破產、行動不便和時常生氣的大叔,他知道自己有兩個選擇—放棄一切讓攻擊自己的五個人成為贏家,或者透過復健找回對人生的掌控權。

Mark 出院後要進行各式各樣的復健,包括物理、職能和感知治療項目,前後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他先試著翻閱以前寫過的日記,看能不能找回遺失的記憶,雖然有很多不愉快的回憶,包括酒癮、離婚和坐牢…等一連串的失敗,可是他的心情很平靜,好像一位第三者觀照過去的自己,能夠決定哪些事情不要在自己的「第二人生」中重複。例如住院期間完全沒有酒精也能活下去,他忘記了酒聞起來的味道和喝下去的滋味,從今以後 Mark 發誓不要再碰酒,以咖啡來代替。

其次是變裝癖好,當同事 Tom 帶 Mark 回去舊公寓,他還以為滿櫃的女鞋是女朋友的,然而一穿上去,所有的感覺瞬間浮現,他知道這個習慣沒有傷害過自己或別人,穿高跟鞋走路更成為意想不到的記憶恢復方法之一。

另外,Mark 想起自己曾對兩位女人頗有好感,第一位是餐廳的同事 Wendy,第二位是鄰居 Colleen,雖然她們已經結婚,依然在 Mark 的新生活中扮演很關鍵的角色。

兩年之後,Tom 要搬去西雅圖照顧年邁的母親,Mark 在無力負擔房租的情況下,搬到郊區的一輛拖車裡面,又回到孤單一人的狀態。Mark 曾經擁有極為精確的記憶,以及逼真的想像力,就像腦袋中有彩色電影正在播放,可是遭受攻擊之後,腦中只剩下一片混亂。就算父親帶他以前的畫作來探病,依然沒有幫助,Mark 知道自己很會畫圖,也嘗試再次拿起畫筆,卻沒辦法跟以前一樣作畫,他形容本身想像力退步的程度,如同八汽缸引擎降級到剩下一具引擎。

為了想出辦法和打發時間,Mark 重新找到對二次大戰和模型的興趣,考量到抖動的右手無法對太小的區域著色,他在開模型店的朋友建議之下,採用 12 吋、比例尺為 1 比 6 的士兵模型,其中一個空降兵 Tom 長的有點像自己,被 Mark 取名為 Hogie 上尉。Mark 同時發現幫模型穿衣服比想像中困難,不過能夠培養耐心和改善手部靈巧度。

003.jpg  

另外,隨著士兵模型愈來愈多,Mark 用夾板在拖車旁邊打造一個小酒館,他一直以來都想擁有舒適的私人空間,屬於二次大戰的年代,也是一個很浪漫的時代,男人很勇敢,女人很溫柔,又具有勇氣。

004.jpg  

Mark 還幫兩位芭比娃娃命名為 Wendy 和 Colleen,他替 Wendy 蓋了一間咖啡廳,替 Collen 蓋了一間禮品店,而小鎮的鎮名就是結合他和 Wendy 以及 Colleen 的名子—Marwencol 代表 Mark、Wendy 和 Colleen。

Mark 很滿意自己親手打造的小小天地,當他說給以前餐廳的同事聽,沒有人願意相信,於是他拿出老式的 Pentax 相機拍照當成證據。而愈來愈多朋友喜歡 Mark 的照片之後,找到信心的他把作品放在  Ultimate Soldier 網站,其中一幅士兵搶救同袍的照片經常被誤認為真實的戰爭攝影作品,更曾在比賽中得獎。

005.jpg  

有了獎金,Mark 購買了兩個模型,Anna 和 Deja,當成 Hogie 上尉的兩位情人。除此之外,許多粉絲更免費提供模型給 Mark,全都變成 Marwencol 小鎮的居民,既然舞台和人物都有了,Mark 開始自由創作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住在拖車裡的他,老是感覺真實世界離自己很遙遠,又找不到更加靠近的方法,如今有了這個迷你世界,他可以讓任何事發生,所有想要的一切都能成真。這些場景和模型,成為 Mark 從精神和身體創傷恢復的最佳良藥,更開啟他人生的全新篇章…


【Discovery】

I went from having nobody around to creating my own town so I could be in control of something, because I didn't have control of anything else in my life. And now other people want to be a part of it...It's a weird experience having people document me documenting my life. Answering questions...taking to people. But I decided I'm not going to lie in my second life. I always tell the truth and tell people who I am, because why should I be afraid to tell you who I am?...That's exactly the message that I want to send to people-just be yourself.

我獨自創造屬於自己的小鎮,因為這是人生中唯一能夠掌控的事情現在忽然出現許多人想進入我的世界...有人想記錄我的生活,並拍成紀錄片感覺非常奇怪,需要回答問題和跟別人說話,但是我決定在第二人生中絕不說謊,因為我不用害怕告訴你我是誰?…這也是我希望透過作品傳達給大家的訊息—勇敢無畏地做你自己。

2005 年攝影師 David 在路上看到拖著吉普車走路的 Mark,忍不住上前攀談,看完 Mark 拍攝的照片後大為讚賞,並分享給 Esopus 雜誌的編輯 Tod,替他製作了一篇專訪。

文章刊登出來之後,導演 Jeff 連絡 Mark,詢問拍攝紀錄片的意願,並於 2010 年上映,《MARWENCOL》榮獲超過二十五個國際大獎。另一方面,White Column 藝廊展示了 Mark 的攝影作品,很受歡迎但毀譽參半。

MV5BNDg5NzgzNDM4Nl5BMl5BanBnXkFtZTcwNzY1MzY4Mw@@._V1_  

打開知名度的 Mark ,人生走向跟以前截然不同的方向,世界各地的粉絲寄給他士兵模型、汽車和道具,還寫信感謝他分享自己的故事,並且表達支持。

在 2018 年的 12 月 21 日,改編電影《Welcome to Marwen》在全美上映,最重要的是,他曾經花在 Marwencol 小鎮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了意義,更幫助自己走出過往的傷痛。

006.jpg  


【Trails】

在地區助理檢察官 Nneji 的追查之下,順利讓五位施暴者都落網,並查出都有參加幫派鬥爭的不良紀錄。此外,在入獄年限的考量之下,每個人都只為自己著想,交叉詢問很快找出哪個人在說謊,最終兩位被判緩刑五年、兩位被判坐牢五年、一位被判九年,全部都在 2010 年出獄。

多年之後,這五個人成為 Marwencol 小鎮的人物—德國黨衛軍 (The German Schutzstaffel,簡稱 SS),Mark 用自己的方式讓他們得到懲罰,同時也把報仇的照片分享給助理檢察官 Nneji,他很感動地說:

If somebody is in pain, you can see it in this art. It's nice that, if somebody hurts you, you can—without any violence—get back at them.

如果某個人很痛苦,你可以在他們的藝術作品中感受的到。我覺得最美好的一點是,假如某個人傷害了你,你能夠選擇不要以暴制暴。

007.jpg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我的感想、電影和史實比較、Mark 製作 Marwencol 小鎮的更多細節:

全台獨家!《Welcome to Marwen/馬克的異想世界》電影感想和真實自傳心得(下)—直到死去的那一天,才是我故事的終章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們,請來幫版主按個讚吧!FB 粉絲團每周一到五介紹更多佳句和好書!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粉絲專頁

擷取12  

 

arrow
arrow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