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1982 年出生在中国沈阳的天才音乐神童,在 2 岁时就能自己弹出卡通影片中的旋律,是第一位在美国白宫举办独奏会的中国钢琴家,获得的奖项和赞誉不计其数,也被 《Teen People》杂志票选为即将改变世界的二十名年轻人之一。这是一个天才成功背后的成长故事,由郎朗本人撰写,常常可以看到真情流露的告白,也有让人心痛和感动的章节。

天才的产生通常都跟出生的家庭背景有关,郎朗的爷爷是一位音乐老师;母亲曾在学校当过歌手和演员,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没能成为专业演员;父亲则是专精二胡演奏,却因为填写申请表格的一个小错误被取消进入音乐学院的资格。上天让两个错过梦想的人相遇,弥补他们一个改变世界的音乐天才,也让这位婴儿还没出生就背负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和期待。

当父亲把四岁的郎朗送到沈阳音乐钢琴学院拜托系主任指导时,他便希望郎朗可以在全中国的钢琴赛拿第一,然后朝世界第一的目标前进。在别的孩子还大多花时间在休息和玩乐时,郎朗努力在学更难更快的曲子,五岁时朗朗在少儿音乐比赛拿下第一之后,「第一名」这三个字就成了身上洗刷不掉的刺青。父亲要他每天 5:40 起床练琴,在三餐和写作业的空档都填满了练琴的行程。父亲也辞去工作带着郎朗去北京拜师学艺,甚至不允许他母亲来探望他让他分心。拿不到比赛的第一名,就一整年都别想见母亲一面。父亲为了栽培和监督郎朗,无时不刻陪在他身旁,天热时用冷水让他泡脚,用扇子帮他搧风;天冷时帮他搓手指帮助血液循环,替他先把床铺弄暖让他能睡好觉。

朗郎虽然认同父亲也喜爱弹琴,但是在成长过程也有几次和父亲闹脾气和发生争吵,不过他们都知道没有彼此一路扶持就没有今日的成就。郎朗每次听见父亲的二胡曲调都很哀伤,仿佛在寻找某样永远无法找到的东西。后来才知道父亲年轻时候的梦想是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出,所以 21 岁那年在卡内基音乐厅的首场独奏会,他便特地安排和父亲的二胡合奏一曲,表达从小到大的感激之情,也终于能够稍微弥补了父亲多年以来的遗憾,让父子关系有了和解的里程碑。

在感动之余我总觉得望子成龙的心态远远大过了父爱,就连后来郎朗要去美国深造前夕,他和母亲的谈话都被父亲强迫停止和分开,这一去就是四年五年,却连短短的几分钟都没有留给他们。偏执狂的态度、斯巴达式的鞭策、拿不到第一地球就会停止转动的教育方式,或许用在一万个人身上也无法再创造一个郎朗传奇,但确定牺牲的是一个不能再重头来过的童年。知道生下一个天才的父母都会觉得自己对他们有一份更大的责任,怕埋没了天赋,但如果孩子只想要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生呢?

电影「VITUS / 想飞的钢琴少年」也是描写一个智商 180,钢琴造诣非比寻常的少年成长史,在一次意外墬楼导致脑袋轻微受伤后,母亲急迫地询问医护人员何时可以恢复原本的高智商和开始练琴,护士只是简短地回答:「对于一个又健康又正常的孩子而言,我不知道你到底还要担心些什么?」

郎朗不能休息太久,不能玩玩具太久,最好的朋友就是一台钢琴,的确在钢琴演奏上的成就早已远远超越他人,但其它方面的成长和经验却是无法弥补的。朗朗自小和母亲长年分开,只有借着弹琴想象母亲就在身边;需要诠释哀伤的钢琴曲时,他就把远离母亲怀抱的痛苦传达在琴键上。当他后来功成名就变成在世界巡回演出的钢琴家时,他说和母亲从来没有机会好好相处一两个礼拜,享受天伦之乐,我想这是郎朗心中一直很遗憾的事情之一……

另外,一个伟大钢琴家的养成还有一个最根本的条件,不是把琴弹得完全跟谱一样毫无错误,而是他必须打从心底真心喜爱音乐。电影「VITUS / 想飞的钢琴少年」中有一位名师曾对主角维特说过:「你不应该为了你母亲或是为了我弹琴,等你想为音乐演奏时再弹琴,拥有冷静的理性和热情的心,才能成为音乐家。」没有兴趣,父母怎么逼迫和要求都没有用;有了兴趣,就不会感觉反复的练琴是种折磨。郎朗在美国的钢琴老师曾说:「把心思放在音乐上,而不是去想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成就…」在此之后,郎朗的演奏境界才又逐渐提升到另一个地步。他不再把目标订在争取每一个比赛的第一名,如临大敌紧张地准备演奏。转而变成纯粹地享受弹奏的过程,深入内心去找合适的演奏方式,去想如何可以触摸到听众的心灵。

除此之外,如果能够有出国拓展视野的机会绝对是一项值得的投资。之前看过的一本『大桥妈妈的移动式教养』中,为了要培养能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生活得很好的地球公民,大桥妈妈带着两个孩子离开日本,前往马来西亚就学,开始7 年辛苦的海外求学生涯,历经多次环境适应、转学和丈夫过世等难关,才培养出两个可以充分使用日文、英文和中文的大学生。不一定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但是大桥妈妈的儿子和女儿日后在面对挫折和难题时,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也会知道永远有其它的选择可以考虑。

郎朗到了美国之后,除了能够接受更高水平的音乐教导,更重要的是整个文化观念、社会态度和艺术形式的冲击。以前的他,无法想象没有钢琴的生活;现在则体认到「平衡」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花点时间和朋友相处、和女生约会、读点书、看电影,整个世界才不会如同琴键只有黑白之分。

郎朗让我欣赏的一点是他不只独善其身,还抽空替孩子们举办音乐会,也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国际亲善大使。他的梦想是透过没有国界之分的音乐去关心不同的文化,来改善儿童的生活,使这个世界更美好。如今的他已经从「事业」迈向了「志业」的阶段。

说实话,在读本书之前我没有听过郎朗的演奏,但是看完书让我很佩服他苦练的精神。郎朗的父亲说:「你也许会遇到一个比你更有天份的竞争对手,这你没有方法控制—虽然我相信你具备了你所需的天份和创造力。但你能够控制你努力的程度。你可以确保你要比任何人还要刻苦……你一定要像活不过明天那样地练琴……」有时候,在人生的某些阶段,为了某个重要的目标,就需要用此精神孤注一掷去达成。我们不能预测对手的强弱,但我们可以确定自己有做到全力以赴,不会有遗憾。

『郎朗-我用钢琴改变世界』,一本打开后停不下来,花了半天就看完的好书。

刻意不放郎朗展现炫目钢琴技艺的影片,而是这段和父亲在卡内基音乐厅的合奏片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